采样与采样定理、奈奎斯特准则、脉冲编码调制PCM

这是一个关于信号数字化与传输的核心知识体系。

从采样开始,因为这是数字化的第一步。采样定理的核心是奈奎斯特频率,这里容易混淆,得强调采样频率必须大于两倍最高频率,而不是大于等于。不然重建信号会失真。

然后联系到奈奎斯特准则,这里用户可能混淆了采样定理和准则的区别。需要解释准则更多是针对码间干扰,在数字基带传输中的应用,而采样定理是针对模拟到数字的转换。

接着是PCM,它是实际应用采样定理的例子,包含采样、量化、编码三步。用户可能想知道理论怎么应用到实际,比如电话系统为什么用8kHz采样,量化噪声怎么产生,编码怎么用A律十三折线压缩。

一、采样与采样定理

采样是将连续时间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时间信号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以固定的时间间隔(采样周期 Ts​)从模拟信号中抽取瞬时幅值,形成一系列在时间上离散的数据点。

  • 采样频率 (fs​):每秒采样的次数,fs​=1/Ts​,单位是赫兹(Hz)。

  • 采样后的信号:只在离散时间点 nTs​(n为整数)上有定义。

核心问题:采样会丢失原始连续信号在采样点之间的信息吗?采样后得到的离散信号能否无失真地还原回原始模拟信号?

奈奎斯特-香农采样定理

采样定理完美地回答了上述问题,它是整个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的基石。

定理内容:一个频率带宽限制在 fm​ Hz 以内的模拟信号,当采样频率 fs​≥2fm​ 时,可以由其采样得到的离散信号完全唯一地重建出来。

  • fm​:原始模拟信号中的最高频率成分。

  • 2fm​:被称为 奈奎斯特频率 (Nyquist Rate)。

  • fs​/2:被称为 奈奎斯特频率 (Nyquist Frequency) 或折叠频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边界。

混叠现象

如果采样定理的条件不被满足,即 fs​<2fm​,会发生什么?

会发生混叠。

  • 解释:高频信号成分在采样后,会"伪装"成低频信号。在频域上看,频谱会发生重叠,导致无法通过滤波器将原始频谱分离出来,从而在重建信号时引入无法消除的失真。

  • 直观例子(车轮效应):在电影中,有时会看到高速旋转的车轮看起来像是在缓慢倒转。这是因为电影的帧率(相当于采样频率)不足以捕捉车轮的实际转速,产生了视觉上的"混叠"。

为了避免混叠,在实践中:

  1. 抗混叠滤波器:在采样之前,必须使用一个低通滤波器(抗混叠滤波器)将原始模拟信号中高于 fs​/2 的频率成分强行滤除,确保进入采样器的信号满足带宽限制条件。

二、奈奎斯特准则

请注意,"奈奎斯特准则"这个术语在通信系统中通常有两种相关但略有区别的语境。

采样定理本身

有时,人们会将采样定理中 fs​≥2fm​ 的要求称为奈奎斯特准则。这是对采样定理条件的另一种称呼。

数字基带传输的无码间串扰准则

在数字通信(特别是基带传输)中,奈奎斯特准则特指一种用于消除码间串扰 的准则。

  • 问题:在发送端,我们将离散的采样点(已经是数字脉冲)发送出去。由于信道带宽有限,脉冲在传输过程中会被展宽,以至于当前脉冲的"尾巴"会延伸到后续脉冲的时间段内,干扰后续脉冲的判决。这就是码间串扰。

  • 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无码间串扰准则):

    如果整个通信系统(包括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的总体冲激响应满足:在每个采样时刻(除了自身脉冲的中心点),其他所有脉冲的响应值都为0,那么就没有码间串扰。

  • 奈奎斯特带宽:为了实现无码间串扰,系统所需的最小理论带宽是符号率 (Rs​) 的一半,即 Bmin​=Rs​/2 Hz。例如,要无失真地传输 1 Mbps 的二进制信号,理论上至少需要 500 kHz 的带宽。

小结
  • 采样定理 解决的是模拟信号到离散信号的转换与重建问题。

  • 奈奎斯特准则(ISI) 解决的是离散数字符号在带宽受限信道中传输的失真问题。

    两者都体现了哈利·奈奎斯特的开创性贡献,都涉及带宽与速率的基本限制。

三、脉冲编码调制(PCM)

PCM 是将模拟信号数字化的一套完整技术方案,而采样是其中的第一步。它是现代数字通信(如电话、CD、计算机音频)的基础。

PCM 过程包含三个核心步骤:

步骤一:采样
  • 如上所述,按照奈奎斯特采样定理,以频率 fs​ 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得到时间上离散但幅度上连续的采样保持信号(PAM信号)。
步骤二:量化

将采样得到的连续幅度值,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预先设定的离散电平上。

问题:量化过程会引入永久的误差,称为量化误差或量化噪声。这个误差是无法消除的。

量化电平数 (L):将信号的动态范围划分为 L 个离散电平。

量化位数 (n):每个量化电平可以用一个 n 位的二进制码来表示,关系为

  • 例如,8位量化,有电平;16位量化,有个电平。

量化精度:位数 n 越高,量化电平越密集,量化误差越小,信噪比越高,但数据量也越大。

步骤三:编码
  • 将每一个量化后的电平值,用一个对应的 n 位二进制码组表示出来。

  • 最终得到的输出就是一串串的二进制比特流(例如 01001101...),这就是数字信号。

整个PCM过程产生的数据速率(比特率)为:

例如,电话系统:

语音带宽 fm​≈4kHz,采样频率 fs​=8kHz(满足 > 2*4kHz)。

采用 8 位(n=8)量化。

所以,一路标准电话语音的 PCM 数据速率为 8kHz×8bit=64kbps。这就是数字通信中著名的"64k信道"的由来。

四、总结

概念 核心问题 关键参数/准则 在PCM中的作用
采样与采样定理 如何保证离散时间信号能无失真重建为连续信号? 采样频率 fs​≥2fm​ (奈奎斯特频率) PCM的第一步。确定了从时间上离散化信号的规则,决定了每秒需要多少个样本。
奈奎斯特准则 如何保证离散数字符号在带宽受限信道中无失真传输? 系统带宽 B≥Rs​/2 决定了PCM数字流在信道中传输时所需的最小理论带宽。
脉冲编码调制(PCM) 如何将模拟信号完整地转换为数字信号? 三步曲:采样 -> 量化 -> 编码 一整套数字化方案。它综合利用了采样定理(解决时间离散)和量化编码(解决幅度离散)。

采样定理 为PCM的采样步骤提供了理论保障 -> PCM执行采样、量化、编码,生成二进制比特流 -> 这个比特流在信道中传输时,需要遵循奈奎斯特准则(ISI) 来避免码间串扰,从而可靠地到达接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