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r/bin/perl
use strict;
use warnings;
use Email::Valid;
my $email_address = 'a.n@example.com';
unless( Email::Valid->address($email_address) ) {
print "Sorry, that email address is not valid!";
}
倒装句
上述代码简写成这样:
valid email address : $email_address
print "..." if failed
注释:先执行,再处理错误❌
这两句若当成一句来处理,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应该考虑用别的技术,如:
上下文有关文法?
上下文容器?
简单介绍一下"上下文容器",它是从Perl语言的"老地方变量"演变而来的。上面的例子中,执行完第一行,向上下文容器中推入一个布尔值,然后,下边那行从上下文容器中取一个布尔值。
例如:
求[1,2,3]的和至[s]
若不写至哪里,就至上下文容器。
在Perl语言里,老地方变量用下划线_表示,print(_)可以简写成print。所以,有如下代码:
求[1,2,3]的和
打印
在上下文之间传递,所以叫上下文容器。
内置名
valid email address:$email_address
这一句把email address说了两遍,显然应该用"内置名"处理一下:
valid $email_address
内置名的作用在于,分析变量的名字,用于理解句子的含义。这个变量明显是个邮件地址,那么,valid就被解释成对邮件地址进行验证了。有了内置名,可以减少打字量,且更自然地表达。
具体怎么实现,似乎可以从词法分析下手。通过词法分析,可以判断一个符号是数字,还是id。更进一步地,可以判断一个符号,如:$email_address,这是一个邮件地址。然后,用类似于函数重载的技术,处理:
valid $email_address
它应该调用以下重载函数:
valid %email_address
(注:百分号%表示类型)
有很多东西可以被valid,所以它也有许多重载。
之前用正则表达式,好像不如这套方案好。
奋斗目标
前人编写一段程序,
用句子描述其功能。
后人写下这个句子,
调用前人劳动成果。
后人的后人,即电脑的使用者,也是用写下一些句子的形式,来操作电脑的。如果他懒得打字,还可以用语音输入。预计图形界面将不再是主流,命令行更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