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概述
1.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节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2.互联网:多个网络通过一些路由器相互连接起来,构成了一 个覆盖范围更大的计算机网络。
3.网络与互联网比较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互连网: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
4.互联网发展历程

ARPNET是由美国国防部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网
三级结构: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企业网)
ISP它是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二、互联网的组成
1.互联网的组成
从互联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
(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由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2.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1)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
从建立连接到释放连接,整个过程都是占用通信资源的,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

(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3)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把一个报文划分为几个分组后,将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节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分组交换的效率远远高于报文交换

三、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2.按传输介质:无线网络、有线网络
3.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4.按覆盖范围:
广域网(WAN):覆盖范围最大,一般为省、国家
城域网(MAN):城市
局域网(LAN):学校、企业、工厂
个人区域网(PAN):个人
5.拓扑结构:总线型、环型、星型、网状型
四、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速率:数据的传送速率,即每秒传送多少个比特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
2.带宽: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即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3.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接口的实际数据量。

如何区分吞吐量和带宽:

- 时延: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耗费的时间,也称为延迟或迟延。
种类: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
计算公式:

5.往返时间RTT: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分组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接收端发来的相应确认分组为止,总共耗费的时间
五、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协议:协议即规则的集合,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部分组成。
2.接口:接口是相邻两层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3.服务:服务是指下层为紧邻的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
注意:协议和服务在概念上是不一样的,只有本层协议的实现才能保证向上层提供服务。
4.常见的三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应用层:解决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对于不同的网络提供不同的应用层协议,例如HTTP协议、SMTP协议等
协议数据单元:报文
运输层:负责进程之间基于网络的通信问题。
传输控制协议TCP(协议数据单元:报文段)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协议数据单元:用户数据段)
网络层:解决数据包在多个网络之间传输和路由问题。
协议数据单元:IP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解决数据包在一个网络或者一段链路上传输的问题。
协议数据单元:帧
物理层:解决使用何种信号来表示比特0和比特1的问题。
协议数据单元: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