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

空中湖1 天前
网络·网络协议·区块链·p2p·比特币
比特币技术简史 第六章:网络协议 - P2P网络、节点类型与消息传播欢迎来到第六章!如果说区块链是比特币的骨架,交易是它的血液,那么网络协议就是比特币的神经系统——它连接着全球数千个节点,使信息能够快速、可靠地传播,并保持整个系统的协调一致。
啟明起鸣13 天前
c语言·网络·tcp/ip·p2p
【网络编程】简易的 p2p 模型,实现两台虚拟机之间的简单点对点通信,并以小见大观察 TCP 协议的具体运行推荐一个零声教育学习教程,个人觉得老师讲得不错,分享给大家:[Linux,Nginx,ZeroMQ,MySQL,Redis,fastdfs,MongoDB,ZK,流媒体,CDN,P2P,K8S,Docker,TCP/IP,协程,DPDK等技术内容,点击立即学习: https://github.com/0voice 链接。
old-six-programmer19 天前
服务器·网络协议·webrtc·p2p·nat
NAT 类型及 P2P 穿透在当今互联网环境中,网络地址转换(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技术已成为连接私有网络与公共互联网的核心桥梁。然而,NAT的广泛应用也为P2P通信带来了挑战。在P2P通信中,NAT穿透技术是实现设备间直接连接的关键。由于NAT屏蔽了外部网络的直接访问,P2P应用程序需要通过巧妙的技术手段绕过这一障碍,以建立高效的通信通道。本文深入探讨不同类型 NAT 的特性,分析NAT类型的探测方法及其原理,阐述NAT穿透的实现机制。
却道天凉_好个秋1 个月前
网络协议·webrtc·p2p
WebRTC(三):P2P协议P2P(Peer-to-Peer)协议是一种分布式通信模型,不依赖于传统的服务器/客户端架构,而是由网络中的各个“节点”或“对等体”(peer)共同提供服务和资源。P2P 协议广泛应用于文件共享、区块链、即时通讯、视频流媒体等领域。下面我们对 P2P 协议进行系统性详解。
邪恶的贝利亚1 个月前
网络协议·webrtc·p2p
实现p2p的webrtc-srs版本一、WebRTC的本质:实时通信的“网络协议栈”类比 将WebRTC类比为Linux网络协议栈极具洞察力,二者在架构设计和功能定位上高度相似:
FakeOccupational2 个月前
笔记·分布式·p2p
【p2p、分布式,区块链笔记 MESH】Bluetooth蓝牙通信 BLE Mesh协议的拓扑结构 & 定向转发机制节点的功能由节点支持的特性和功能决定。所有节点都能够发送和接收网格消息。节点还可以选择支持一个或多个附加功能,如 Configuration Server 模型所定义(见原文2.3.13. 特性和功能):
FakeOccupational2 个月前
笔记·分布式·p2p
【p2p、分布式,区块链笔记 MESH】Bluetooth蓝牙通信拓扑与操作 BR/EDR(经典蓝牙)和 BLE每当使用 BR/EDR 控制器建立一个连接时,该连接都是在一个称为 微微网(piconet) 的上下文中进行的。每个连接都涉及两个设备,分别称为 “主设备(Central)” 和 “从设备(Peripheral)”。一个微微网由一个唯一的主设备(称为该微微网的主设备)以及所有与其相连的从设备(称为该微微网中的从设备)组成。
FakeOccupational2 个月前
分布式·区块链·p2p
【p2p、分布式,区块链笔记 MESH】 论文阅读 Thread/OpenThread Low-Power Wireless Multihop Net摘要互联网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展。如今,使用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等智能设备组建子网已变得司空见惯,物联网(IoT)正在逐步实现。然而,目前的物联网主要集中在无线连接功能强大的设备,这些设备通常靠近边界路由器(例如智能手机或 WiFi 接入点)。而未来物联网发展的自然下一步,是进一步扩展无线子网,纳入各种嵌入式或电池供电的传感器与执行器,使其能够灵活部署在远离边界路由器的位置。
黑石云2 个月前
服务器·边缘计算·p2p
大宽带怎么做我有10个G的宽带资源,怎样运行P2P才能将收益巨大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多设备汇聚模式:使用多台支持千兆网络的服务器或专用PCDN设备(如N1盒子),将10条宽带分别接入不同设备,通过交换机实现流量汇聚。且需确保每台设备的上行带宽独立且稳定,避免因单设备故障导致整体收益下降。 2.虚拟化部署方案 在高性能服务器上部署虚拟机,每个虚拟机独立运行P2P客户端并绑定一条宽带。需根据宽带数量和带宽大小合理分配虚拟机资源,避免资源争抢影响收益。 3.与P2P服务商直接合作 选择靠谱、服务质量好的服务商,注
htt7892 个月前
服务器·网络协议·p2p
[P2P]并发模式设备可以同时作为 P2P Client + 监听其他P2P请求,需要硬件和驱动支持。 //某些高级Wi-Fi芯片(如高通、博通)支持 Concurrent Mode(并发模式
黑石云2 个月前
边缘计算·p2p
ipv6与p2p的关系在PCDN(P2P内容分发网络)领域,IPv6与PCDN盒子的关系紧密且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黑石云2 个月前
5g·边缘计算·p2p
5G-A时代与p2p5G-A时代正在走来,那么对P2P的影响有多大。 5G-A作为5G向6G过渡的关键技术,将数据下载速率从千兆提升至万兆,上行速率从百兆提升至千兆,时延降至毫秒级。这种网络性能的跨越式提升,为P2P提供了更强大的底层支撑,使其能够更高效地处理高清视频、实时直播等大流量内容分发任务。 与P2P的节点形成协同效应。通过将内容缓存与计算能力下沉至网络边缘,P2P可进一步缩短内容传输路径,降低核心网压力,同时提升用户访问的实时性与稳定性。 5G-A支撑扩展现实(XR)、裸眼3D、全息交互等新业态、支持千亿级设备连接
metaRTC2 个月前
webrtc·p2p
君正Ingenic webRTC P2P库libyangpeerconnection7编程指南libyangpeerconnection7是一个实现P2P媒体传输/数据通道的一个轻量级的webRTC库,基于metaRTC7.0的传输模块构建,支持H264/H265视频编码,通过 P2P 连接为用户提供高效、低延迟的音视频和数据通信。
黑石云2 个月前
服务器·边缘计算·p2p
P2P最佳网络类型跑P2P最佳的网络类型是什么?全锥型NAT1网络它属于最宽松的网络环境,IP和端口都没有限制,穿透率在95%以上,P2P连接成功率极高。使用全锥型网络的节点收益比其他受限网络类型高出3倍左右,能显著提升PCDN的跑量和收益。 其他网络类型相对比较局限,比如 IP受限锥型NAT2,为半开放模式,只允许特定IP接入,穿透率约70%,收益可达全锥型的80%,但仍有提升空间。 端口受限锥型NAT3,需要IP和端口双重验证,穿透率仅40%左右,日收益缩水至全锥型的60%,属于勉强可做但不推荐的类型。 对称型NAT也
ikkkkkkkl2 个月前
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p2p
P2P架构P2P 是 Peer-to-Peer(点对点) 的缩写,是一种 去中心化 的网络架构,其中每个节点(称为 “对等节点”,Peer)既是 “客户端”,也是 “服务器”,可以直接与其他节点通信、共享资源或服务,无需依赖中心服务器。
若风的雨2 个月前
服务器·网络协议·p2p
【deekseek】P2P通信路由过程在PCIe网络中,当同一Switch下的两个Endpoint设备(如GPU或NVMe SSD)进行点对点(Peer-to-Peer, P2P)通信时,数据无需经过Root Complex(RC)或主机内存,而是通过Switch直接路由。以下是详细流程及DMA封包示例:
leona_nuaa2 个月前
服务器·网络协议·p2p
p2p虚拟服务器ZeroTier Central✅ 推荐工具:ZeroTier(免费、稳定、跨平台)ZeroTier 可以帮你把多台设备(无论是否跨网)加入一个虚拟局域网,彼此间可以像在同一个 LAN 中通信,UDP 视频、文件传输、SSH 等都能跑。
achene_ql2 个月前
网络·去中心化·webrtc·p2p
WebRTC:去中心化网络P2P框架解析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数据的传输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 “信息快递”。当我们使用 WebRTC 实现视频通话时,背后支撑的网络框架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将深入探索 WebRTC 开发中视频通话的前置基础 ——P2P(点对点)框架,尤其是其中 “去中心化” 这一核心概念,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网络地址映射 NAT、网络穿透、STUN、TURN 等关键技术,揭开视频通话流畅背后的神秘面纱。
saxihuangxing3 个月前
服务器·网络协议·p2p
webrtc ICE 打洞总结要搞清webrtc ICE连接是否能成功 , 主要是搞懂NATNAT 类型 简单来说一 是本地的ip和端口 决定外部的 ip和端口(和目的Ip和端口无关) , (这种情况又分为 , 无限制,仅限制 ip , 限制ip和port , 也就是要自己先给这个另外设备ip1和port1发过信息的情况下决定是否让这个ip1,port1的消息进来) (按理说 外部ip和port是固定的 , 那么双方都知道对方的ip和Port的情况下 都会往双方发消息,每一次发消息也行会失败,但是之后 双方都会记录对方的IP和port
黑石云3 个月前
边缘计算·p2p
搭建PCDN大节点,服务器该怎么配搭建P2P大节点时,服务器要怎么配呢?需要综合考虑硬件性能、网络带宽、存储能力、系统架构以及安全性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节点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一、硬件配置 CPU:选择高性能的多核处理器,以满足高并发处理需求。核心数建议不少于16核,以确保能够处理大量的用户请求和数据传输。 内存:配备大容量内存,建议不少于128GB,以支持高并发场景下的数据缓存和快速响应。对于特别大型的节点,内存容量可进一步扩展至256GB或更高。 网络接口:配备多个千兆或万兆以太网接口,以满足高带宽需求。 二、网络带宽 上行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