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互联网应用,由于用户流量比较小,业务逻辑也比较简单,往往一个单服务器就能满足负载需求。随着现在互联网的流量越来越大,系统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单台服务器就算将性能优化得再好,也不足以支撑太大流量的访问压力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多台机器,设计高性能的集群来应对。
因此,在一些大型的网络应用中,为了保障站点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常常为一个服务或站点提供多台服务器,以平均分配每台服务器上的压力,这种方式就叫做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通过「负载均衡器」,根据某种转发的策略,将访问流量均匀地分发到后端多台服务器上,后端的服务器可以独立地响应和处理请求,从而实现分散负载的效果。负载均衡技术提高了系统的服务能力,增强了应用的可用性。
负载均衡方案有几种?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负载均衡技术方案主要有三种:基于DNS负载均衡、基于硬件负载均衡、基于软件负载均衡。
其中DNS负载均衡通过为站点配备多条解析记录以实现在地域上的流量均衡,硬件负载均衡主要用于大型服务器集群中的负载均衡,而软件负载均衡大多是基于机器层面的流量均衡。三种方式各有优劣,在实际场景中,一般是三种方式组合使用。本文主要介绍DNS负载均衡的应用场景和配置方法。
DNS负载均衡原理
基于DNS配置负载均衡是一种比较简单但十分有效的实现方式,其原理我们对某一个域名配置多条A记录,指向不同的IP地址。当用户访问时,DNS服务器会根据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返回不同的IP。比如南方的用户返回深圳的IP地址,北方的用户返回北京的IP地址。
在这个模式下,用户就相当于实现了按照「就近原则」将请求分流了,既减轻了单个集群的负载压力,也提升了用户的访问速度。
负载均衡的常见问题
(1)我只有多台电信服务器(或者网通服务器),该如何填写?
添加记录的时候,选择定制区域为默认即可。
(2)DNS轮询的时候,IP是如何给出的?流量是完全平均的么?
IP是随机给出的。由于访问者访问的资源不同,流量是不可能做到完全平均的。
(3)DNS负载均衡有哪些缺点?
由于DNS的缓存所限,当配置修改时,新的解析记录不能及时生效,导致IP变更不及时,可能会影响负载均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