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egg 用不到千行代码实现一个小巧精悍的 SQL 语言优化器(下)

作者:王润基 RisingWave Labs 内核开发工程师

上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程序优化器框架 egg,以及它如何利用 Equality Saturation 方法来对表达式进行优化。关于 Equality Saturation 最近我还看到@太极图形发布了一个 talk 来介绍这一技术,算是中文互联网上为数不多的技术资料,推荐感兴趣的朋友们观看。

这篇文章我们将介绍如何用 egg 实现一个真正的 SQL 优化器,其中会涉及以下经典的优化技术:

  • 算子消除
  • 谓词下推
  • 投影下推与列裁剪
  • HashJoin
  • 连接重排序
  • 代价函数

使用这些技术,我们的优化器就可以对日常简单查询(例如 TPC-H 中不含子查询的 Q1/3/5/6/10)给出不错的结果,并且在 egg 中实现它们也只需要几百行代码。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适合上手实践,以深入理解优化器基本原理的好机会。**为此我们尝试设计了 sql-optimizer-labs 实验,大家可以理解为是这篇文章的配套练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读完本文后尝试实现自己的 SQL 优化器,并挑战其中设置的一系列测例。如果想阅读完整代码,或了解它在实际数据库中的应用,可以直接参考 RisingLight 的计划器模块

SQL 算子优化

我们首先回顾一下上篇文章中在 egg 里定义的 SQL 语言。在后面的内容中可能会频繁引用到。

scss 复制代码
define_language! {
    pub enum Expr {
        // values
        Constant(DataValue),            // null, true, 1, 1.0, "hello", ...
        Column(ColumnRefId),            // $1.2, $2.1, ...
        // operations
        "+" = Add([Id; 2]),             // (+ a b)
        "and" = And([Id; 2]),           // (and a b)
        // list
        "list" = List(Box<[Id]>)        // (list ...)

        // plans
        "scan" = Scan([Id; 2]),         // (scan table [column..])
        "proj" = Proj([Id; 2]),         // (proj [expr..] child)
        "filter" = Filter([Id; 2]),     // (filter condition child)
        "join" = Join([Id; 4]),         // (join type condition left right)
            "inner" = Inner,
            "left_outer" = LeftOuter,
            "right_outer" = RightOuter,
            "full_outer" = FullOuter,
        "agg" = Agg([Id; 3]),           // (agg aggs=[expr..] group_keys=[expr..] child)
                                            // expressions must be agg
                                            // output = aggs || group_keys
        "order" = Order([Id; 2]),       // (order [order_key..] child)
            "asc" = Asc(Id),                // (asc key)
            "desc" = Desc(Id),              // (desc key)
        "limit" = Limit([Id; 3]),       // (limit limit offset child)
    }
}

对于这样一条 SQL 语句:

sql 复制代码
SELECT users.name, count(commits.id)
FROM users, repos, commits
WHERE users.id = commits.user_id
    AND repos.id = commits.repo_id
    AND repos.name = 'RisingLight'
    AND commits.time BETWEEN date '2022-01-01' AND date '2022-12-31'
GROUP BY users.name
HAVING count(commits.id) >= 10
ORDER BY count(commits.id) DESC
LIMIT 10

它的执行计划可以用我们定义的语言表示成这样的形式:

bash 复制代码
(proj (list $1.2 (count $3.1))
  (limit 10 0
    (order (list (desc (count $3.1)))
      (filter (>= (count $3.1) 10)
        (agg (list (count $3.1)) (list $1.2)
          (filter (and (and (and (= $1.1 $3.2) (= $2.1 $3.3)) (= $2.2 'RisingLight'))
                    (and (>= $3.4 '2022-01-01') (<= $3.4 '2022-12-31')))
            (join inner true
              (join inner true
                (scan $1 (list $1.1 $1.2 $1.3))
                (scan $2 (list $2.1 $2.2 $2.3)))
              (scan $3 (list $3.1 $3.2 $3.3 $3.4 $3.5))
)))))))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定义一系列规则对上述表达式进行等价变换,最终找到一个代价最小的表示作为优化结果。

算子消除

首先最简单的优化当属合并或消除无效算子。

例如条件恒为 true 的 Filter 算子可以直接消除:

dart 复制代码
rewrite!("filter-true";  "(filter true ?child)" => "?child")

而条件恒为 false 的 Filter 算子则不生成任何数据。我们引入一种 Empty 节点来表示一个空表:

dart 复制代码
rewrite!("filter-false"; "(filter false ?child)" => "(empty ?child)")

注意到我们将原来的子节点包在了 empty 中,这样可以在优化后保留算子的 schema 信息,也就是每一列的名称和类型。

类似地,我们还可以对其它算子进行化简:

dart 复制代码
rewrite!("limit-null";       "(limit null 0 ?child)"     => "?child"),
rewrite!("limit-0";          "(limit 0 ?offset ?child)"  => "(empty ?child)"),
rewrite!("order-null";       "(order (list) ?child)"     => "?child"),
rewrite!("inner-join-false"; "(join inner false ?l ?r)"  => "(empty (join inner false ?l ?r))"),
// 注意:对于其它 outer join,条件为 false 并不能推出结果为空

接下来,底层算子生成的 Empty 节点可以进一步向上传播。如果一直传到了最顶层,那就说明整个查询的结果是一个空表。

dart 复制代码
rewrite!("proj-on-empty";    "(proj ?exprs (empty ?c))"             => "(empty ?exprs)"),
rewrite!("filter-on-empty";  "(filter ?cond (empty ?c))"            => "(empty ?c)"),
rewrite!("order-on-empty";   "(order ?keys (empty ?c))"             => "(empty ?c)"),
rewrite!("limit-on-empty";   "(limit ?limit ?offset (empty ?c))"    => "(empty ?c)"),
rewrite!("inner-join-left-empty";  "(join inner ?on (empty ?l) ?r)" => "(empty (join inner false ?l ?r))"),
rewrite!("inner-join-right-empty"; "(join inner ?on ?l (empty ?r))" => "(empty (join inner false ?l ?r))"),
// 同样对于 outer join 不一定成立
// 另外可以考虑一下:agg-on-empty 的结果是什么

另一方面,两个相邻的算子有机会进行合并。

比如两个相邻 Filter 算子可以合并为一个 Filter:

css 复制代码
rewrite!("filter-merge";
    "(filter ?cond1 (filter ?cond2 ?child))" =>
    "(filter (and ?cond1 ?cond2) ?child)"
)

相邻的 Limit 和 Order 算子则可以合并为一个 TopN 算子:

dart 复制代码
rewrite!("limit-order-topn";
    "(limit ?limit ?offset (order ?keys ?child))" =>
    "(topn ?limit ?offset ?keys ?child)"
)

由于 TopN 算子使用二叉堆来维护前 K 大的元素,复杂度为 O(NlogK),而 Order 算子进行全员排序的复杂度为 O(NlogN),因此 TopN 通常会比 Limit + Order 具有更低的开销。

谓词下推

接下来稍微 non-trivial 一点的经典优化是谓词下推(Predicate Pushdown)。

在上面的 SQL 语句中,我们看到 WHERE 子句存在大量谓词条件,对应到执行计划中就是 Join 算子上面的 Filter 算子:

ini 复制代码
Filter: users.id = commits.user_id
│       AND repos.id = commits.repo_id
│       AND repos.name = 'RisingLight'
│       AND commits.time BETWEEN date '2022-01-01' AND date '2022-12-31'
└─Join: inner, on=true
  ├─Join: inner, on=true
  │ ├─Scan: users [id, name, email]
  │ └─Scan: repos [id, name, url]
  └─Scan: commits [id, user_id, repo_id, time, message]

而实际上,其中有些谓词条件都只和一个表相关,另一部分则是 Join 的连接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谓词下推到底层算子上,来更早地过滤掉不需要的数据,从而降低上层算子要处理的数据量。下推之后的执行计划如下所示:

sql 复制代码
Join: inner, on=(users.id = commits.user_id AND repos.id = commits.repo_id)
├─Join: inner, on=true
│ ├─Scan: users [id, name, email]
│ └─Filter: repos.name = 'RisingLight'
│   └─Scan: repos [id, name, url]
└─Filter: commits.time BETWEEN date '2022-01-01' AND date '2022-12-31'
  └─Scan: commits [id, user_id, repo_id, time, message]

上图为:谓词下推路径

观察 Filter 算子的下推路径,我们发现可以分解为两个步骤:

  1. 将 Join 上面的 Filter 谓词下推到 Join 的连接条件上
  2. 将 Join 的连接条件下推到左右子节点中

第一步看起来非常简单,因为无需任何附加条件:

css 复制代码
rewrite!("pushdown-filter-join";
    "(filter ?cond (join inner ?on ?left ?right))" =>
    "(join inner (and ?on ?cond) ?left ?right)"
)

但是第二步就比较棘手了,因为这里有三种可能情况:

  1. ↙️ 谓词只包含来自左侧的列,可以下推到左子树中
  2. ↘️ 谓词只包含来自右侧的列,可以下推到右子树中
  3. ⏹️ 谓词同时包含左右两边的列,无法下推

此时我们就需要搬出 egg 的条件重写功能了。只有当谓词中引用的列满足一定条件时,我们才能把它推下去:

css 复制代码
rewrite!("pushdown-filter-join-left";
    "(join inner (and ?cond1 ?cond2) ?left ?right)" =>
    "(join inner ?cond2 (filter ?cond1 ?left) ?right)"
    if columns_is_subset("?cond1", "?left")
),
rewrite!("pushdown-filter-join-right";
    "(join inner (and ?cond1 ?cond2) ?left ?right)" =>
    "(join inner ?cond2 ?left (filter ?cond1 ?right))"
    if columns_is_subset("?cond1", "?right")
),
// 注:需配合 AND 交换率和结合律规则共同使用,才能保证所有谓词都被下推

这里函数 columns_is_subset(a, b) 的语义为:表达式 a使用 的列的集合,是否包含于算子 b提供的列的集合。为此我们需要引入新的表达式分析:Column Analysis。

如果读者曾经学过程序分析或编译优化的相关课程,相信能够看出,这其实就类似于经典的 活跃变量分析。上面的两个集合分别对应于活跃变量分析中的 usedef集。而由于我们只需要对表达式节点计算 use,对 SQL 算子计算 def,因此实际操作中可以将二者合并为同一个变量来表示。

具体分析的核心代码如下所示:(完整代码可参考 RisingLight

scss 复制代码
/// Column Analysis 的分析结果类型:一个 column 集合
pub type ColumnSet = HashSet<ColumnRefId>;

/// 对于表达式节点,返回使用的列
/// 对于 SQL 算子节点,返回定义的列
pub fn analyze_columns(egraph: &EGraph, enode: &Expr) -> ColumnSet {
    use Expr::*;
    let x = |i: &Id| &egraph[*i].data.columns;
    match enode {
        // 对于 Column 节点,返回包含自己的集合
        Column(col) => [*col].into_iter().collect(),
        // 对于 Proj 和 Agg,返回所有表达式的并集
        Proj([exprs, _]) => x(exprs).clone(),
        Agg([exprs, group_keys, _]) => x(exprs).union(x(group_keys)).cloned().collect(),
        // 对于其它类型,返回所有子节点的并集
        _ => (enode.children().iter())
            .flat_map(|id| x(id).iter().cloned())
            .collect()
    }
}

这段代码虽然短,但是很有效。这里我们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这段分析的效果:

javascript 复制代码
// 表达式 => Column 集合
// use
'RisingLight' => {}
$2.2 => { $2.2 }
(= $2.2 'RisingLight') => { $2.2 } = A
(= $1.1 $3.2) => { $1.1 $3.2 } = B
// def
(scan $2 (list $2.1 $2.2 $2.3)) => { $2.1 $2.2 $2.3 } = C
(join inner true
    (scan $1 (list $1.1 $1.2 $1.3))
    (scan $2 (list $2.1 $2.2 $2.3))) => { $1.1 $1.2 $1.3 $2.1 $2.2 $2.3 } = D
(scan $3 (list $3.1 $3.2 $3.3 $3.4 $3.5)) => { $3.1 $3.2 $3.3 $3.4 $3.5 } = E
(proj (list $1.2 (count $3.1)) ..) => { $1.2 $3.1 }

由于 A ⊆ C ⊆ D,因此(= $2.2 'RisingLight') 这个谓词面对 (join (join $1 $2) $3)时会先推到左子树,再推到右子树;而另一方面 B ⊄ D, B ⊄ E,所以 (= $1.1 $3.2) 无法下推,最终只能留在 Join 的条件上。

投影下推 与 列裁剪

和谓词下推类似,我们还可以将 Projection 算子下推,来更早地丢掉不再使用的列。这一优化称为投影下推(Projection Pushdown)。更进一步,当 Projection 算子被一路下推到最底层的 Scan 算子上时,我们就可以直接去掉 Scan 算子中没有被使用的列,从而减少读入数据的开销。这一过程称为列裁剪(Column Pruning)。

上图为投影下推路径

对于一条 SELECT 查询语句,它最原始的执行计划中 Projection 算子通常在最顶层。如果包含聚合操作,那么在执行计划树的中间还会存在一个 Aggregate 算子,它也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 Projection。这两种算子是投影下推的起点。在下推过程中,Projection 会不断吸收中途算子使用的列,直到遇到 Projection、Aggregate 或 Scan 三种算子中的一个。这三种算子都是根据自己的表达式而不是由子节点来决定输出的列,因此可以对它们进行列剪裁。

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将查询中的 Filter 算子下推到了 Join 子树里:

sql 复制代码
Aggregate: count(commits.id), groupby=users.name
└─Join: inner, on=(users.id = commits.user_id AND repos.id = commits.repo_id)
  ├─Join: inner, on=true
  │ ├─Scan: users [id, name, email]
  │ └─Filter: repos.name = 'RisingLight'
  │   └─Scan: repos [id, name, url]
  └─Filter: commits.time BETWEEN date '2022-01-01' AND date '2022-12-31'
    └─Scan: commits [id, user_id, repo_id, time, message]

接下来,我们继续从 Aggregate 开始做投影下推。这一过程在每层算子之间都插入了新的 Projection 节点:

ini 复制代码
Aggregate: count(commits.id), groupby=users.name
└─Projection: [commits.id, users.name]
  Join: inner, on=(users.id = commits.user_id AND repos.id = commits.repo_id)
  ├─Projection: [users.id, users.name, repos.id]
  │ Join: inner, on=true
  │ ├─Projection: [users.id, users.name]
  │ │ Scan: users [id, name, email]
  │ └─Projection: [repos.id]
  │   Filter: repos.name = 'RisingLight'
  │   └─Projection: [repos.id, repos.name]
  │     Scan: repos [id, name, url]
  └─Projection: [commits.id, commits.user_id, commits.repo_id]
    Filter: commits.time BETWEEN date '2022-01-01' AND date '2022-12-31'
    └─Projection: [commits.id, commits.user_id, commits.repo_id, commits.time]
      Scan: commits [id, user_id, repo_id, time, message]

最后,我们可以将最下面的 Projection 与 Scan 算子合并,去掉 Scan 中不存在于 Projection 的列,执行列裁剪。另外,对于一些中间生成的 Projection,如果它们是恒等映射、并不具备裁剪效果,最后也可以被消除掉。在完整执行过投影下推和列裁剪之后,执行计划将变成这个样子:

ini 复制代码
Aggregate: count(commits.id), groupby=users.name
└─Projection: [commits.id, users.name]
  Join: inner, on=(users.id = commits.user_id AND repos.id = commits.repo_id)
  ├─Join: inner, on=true
  │ ├─Scan: users [id, name]
  │ └─Projection: [repos.id]
  │   Filter: repos.name = 'RisingLight'
  │   └─Scan: repos [id, name]
  └─Projection: [commits.id, commits.user_id, commits.repo_id]
    Filter: commits.time BETWEEN date '2022-01-01' AND date '2022-12-31'
    └─Scan: commits [id, user_id, repo_id, time]

与优化前的执行计划相比,新的计划避免了未使用的列被读取,还显著减少了 Join 算子输入输出的数据量。这些改进在 RisingLight 这种列存数据库中会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

有了基本概念后,下面我们来讨论如何在 egg 中实现这些优化规则。

与上一节中的谓词下推相比,投影下推的实现更为复杂。原因是这里不再能使用 (and a b) 这样的简单操作来完成投影表达式的合并和过滤。我们首先考虑 Projection 下推 Filter 的情况,它的规则应该形如以下这样:

dart 复制代码
rewrite!("pushdown-proj-filter";
    "(proj ?exprs (filter ?cond ?child))" =>
    "(proj ?exprs (filter ?cond (proj ?new_exprs ?child)))"
),

其中 ?new_exprs 的位置应该是 ?exprs?cond 中所有列的并集组成的列表。例如:

ini 复制代码
?exprs     = [$2.1]
?cond      = (= $2.2 'RisingLight')
?new_exprs = [$2.1, $2.2]

我们可以引入一个特殊节点来表达这种运算,比如就叫 (column-merge a b)。这样这条规则就可以完整地表示为:

dart 复制代码
rewrite!("pushdown-proj-filter";
    "(proj ?exprs (filter ?cond ?child))" =>
    "(proj ?exprs (filter ?cond (proj (column-merge ?exprs ?cond) ?child)))"
),

但是迟早我们还是要对 column-merge 进行"运算",将其替换为一个 list 表达式。这个可以通过在 rewrite 中实现 egg 提供的 Applier trait 解决,它允许我们使用 Rust 自定义重写的内容和逻辑。首先我们定义这样一条重写规则:

css 复制代码
rewrite!("column-merge";
    "(column-merge ?a ?b)" =>
    { ColumnMerge { lists: [var("?a"), var("?b")] } }
),

然后定义名为 ColumnMerge 的结构体并实现 Applier trait:

rust 复制代码
/// 合并 `lists` 中所有节点的 Column 集合,并返回一个列表
struct ColumnMerge {
    lists: [Var; 2],
}
impl Applier<Expr, ExprAnalysis> for ColumnMerge {
    fn apply_one(&self, egraph: &mut EGraph, eclass: Id, subst: &Subst, ..) -> Vec<Id> {
        // 分别提取 a 和 b 节点的 Column Analysis 结果
        let a = &egraph[subst[self.lists[0]]].data.columns;
        let b = &egraph[subst[self.lists[1]]].data.columns;
        // 合并以上两个集合,并转化为 Id 的 List
        let mut list: Vec<&ColumnRef> = a.union(b).collect();
        list.sort_unstable();
        let list = list.into_iter()
            .map(|col| egraph.lookup(Expr::Column(col.clone())).unwrap())
            .collect();
        let id = egraph.add(Expr::List(list));
        // 返回 List 节点作为结果
        if egraph.union(eclass, id) { vec![eclass] } else { vec![] }
    }
}

我们可以暂时忽略上述代码的实现细节,只需要知道:对于复杂的重写规则,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定义 Applier 的方式在 Rust 中实现这些逻辑。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是在 egg 的 DSL 中定义了一个"函数"叫 column-merge,利用它延迟求值的特性,组合出了更为复杂的规则。当时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就突然明白别人说的 Lisp 语言「代码即数据,数据即代码」是怎么一回事了。

以上我们通过定义 column-merge 节点实现了 Projection 对 Filter 的下推规则。对其它算子如 Limit / Order / TopN / Agg 的实现都大同小异。比较特殊的还剩 Scan 和 Join 算子。

对于 Scan 算子,我们需要用 Projection 中的集合对 Scan 的集合进行过滤。于是我们故技重施,定义一个新节点 (column-prune ?filter ?list),表示从 ?list 中删除没有在 ?filter 中出现过的元素。具体实现也不再赘述了,和上面的大同小异。有了它以后,我们对 Scan 算子进行列裁剪的规则可以定义如下:

css 复制代码
rewrite!("pushdown-proj-scan";
    "(proj ?exprs (scan ?table ?columns))" =>
    "(proj ?exprs (scan ?table (column-prune ?exprs ?columns)))"
),

最后,对于 Join 算子,我们遇到了和谓词下推类似的问题:需要决定每个表达式下推 ↙️左边 还是 ↘️右边。恰好,这一需求也可以通过 column-prune 来实现:

css 复制代码
rewrite!("pushdown-proj-join";
    "(proj ?exprs (join ?type ?on ?left ?right))" =>
    "(proj ?exprs (join ?type ?on
        (proj (column-prune ?left (column-merge ?exprs ?on)) ?left)
        (proj (column-prune ?right (column-merge ?exprs ?on)) ?right)
    ))"
),

我们首先用 (column-merge ?exprs ?on) 合并上面所使用的列,然后分别用左子树 ?left 和右子树 ?right 作为 ?filter 套一层 column-prune。这样就过滤掉了不属于自己这边的表达式。

整个投影下推和列裁剪的优化到这里就基本实现完了。不过还有最后一步要做,就是消除恒等的 Projection 算子。这一规则需要引入新的 Analysis 来分析每个算子输出的内容,我们放到下一篇「下标解析」一节中再讲。

HashJoin

鉴于上面的优化有些过于硬核,下面我们来讲一个简单点儿的放松一下:如何识别并将 Join 算子优化为 HashJoin。

朴素的连接,或者叫嵌套循环连接(Nested Loop Join),需要将左右两个表进行逐行处理,时间复杂度为 O(N * M)。而 HashJoin 则是当连接条件是多个等式情况下的一种优化。它首先从一侧读入整个表,并建立一个哈希索引;然后按顺序读入另一个表,对每一行查询哈希得到新的连接。它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 M),通常远远优于朴素连接算法。考虑到实践中大部分的 Join 都满足转化为 HashJoin 的条件,因此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优化(否则数据规模稍大一点就跑不出来了)。

在上面的例子中:

ini 复制代码
Join: inner, on=(users.id = commits.user_id AND repos.id = commits.repo_id)
├─Join: inner, on=true
│ ├─Scan: users ...
│ └─Scan: repos ...
└─Scan: commits ...

就可以被优化为:

ini 复制代码
HashJoin: inner, on=([users.id, repos.id] = [commits.user_id, commits.repo_id])
├─Join: inner, on=true
│ ├─Scan: users ...
│ └─Scan: repos ...
└─Scan: commits ...

我们要做的就是识别出这样的连接条件:l1 = r1 AND l2 = r2 AND ...

并从中提取出左边和右边的键:[l1, l2, ...][r1, r2, ...]

这在 egg 中的实现也比较简单。我们首先定义 HashJoin 节点:

sql 复制代码
define_language! {
    pub enum Expr {
        "join" = Join([Id; 4]),         // (join type condition left right)
        "hashjoin" = HashJoin([Id; 5]), // (hashjoin type [left_expr..] [right_expr..] left right)
        // ...
    }
}

与 Join 略有不同的是,它将连接条件中左右两边的键分开存放于两个列表中,以方便未来执行器的实现。

对于一个键的情况,我们有:

scss 复制代码
rewrite!("hash-join-on-one-eq";
    "(join ?type (= ?l1 ?r1) ?left ?right)" =>
    "(hashjoin ?type (list ?l1) (list ?r1) ?left ?right)"
    if columns_is_subset("?l1", "?left")
    if columns_is_subset("?l2", "?right")
),

对于两个键的情况也是类似:

scss 复制代码
rewrite!("hash-join-on-two-eq";
    "(join ?type (and (= ?l1 ?r1) (= ?l2 ?r2)) ?left ?right)" =>
    "(hashjoin ?type (list ?l1 ?l2) (list ?r1 ?r2) ?left ?right)"
    if columns_is_subset("?l1", "?left")
    if columns_is_subset("?l2", "?left")
    if columns_is_subset("?r1", "?right")
    if columns_is_subset("?r2", "?right")
),

如果要实现对任意多个键的识别和转化,我暂时没想到像这样简单的写法,可能还是需要定制 Applier 才能做到。不过在实践中,通常键的数量也就是一两个,因此手动枚举规则也未尝不可。

连接重排序

除了优化连接算法以外,我们还可以调整多个连接的顺序,这一优化称为 Join Reordering。对于常用的内连接(Inner Join),它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从执行计划树的角度来看,交换律相当于交换 Join 节点的左右子树,结合律相当于对二叉树进行旋转:

上图为 Join 结合律

使用结合律,我们上面的三表连接 (users x repos) x commits

ini 复制代码
Join: inner, on=(users.id = commits.user_id AND repos.id = commits.repo_id)
├─Join: inner, on=true
│ ├─Scan: users ...
│ └─Scan: repos ...
└─Scan: commits ...

可以调整顺序为 users x (repos x commits)

ini 复制代码
Join: inner, on=(users.id = commits.user_id)
├─Scan: users ...
└─Join: inner, on=(repos.id = commits.repo_id)
  ├─Scan: repos ...
  └─Scan: commits ...

不同的连接顺序需要的执行开销可能截然不同。比如上面的执行计划就需要对 users 和 repos 两表做笛卡尔积,时空复杂度都是平方级别;而下面的执行计划中两个连接都可以被优化为 HashJoin,只需要线性的时空复杂度即可完成。

在 egg 中描述 Inner Join 的结合律也非常直观:

java 复制代码
rewrite!("join-reorder";
    "(join inner ?cond2 (join inner ?cond1 ?left ?mid) ?right)" =>
    "(join inner ?cond1 ?left (join inner ?cond2 ?mid ?right))"
    if columns_is_disjoint("?cond2", "?left")
),

其中 columns_is_disjoint(a, b) 函数表示:表达式 a 所使用的列和算子 b 所提供的列没有任何交集。因为如果外层的谓词包含左侧的列,那么它就不能被转到右侧去。当然这个规则有些保守了,我们完全可以先将两个谓词合并,然后提取出能够放到右边的谓词,这样规则就可以无条件执行。具体的写法就留给读者自己思考实现吧!(因为我也是刚想到这个问题(逃

同样的,我们还可以实现交换律:

上图为 Join 交换律

css 复制代码
rewrite!("join-swap";
    "(proj ?exprs (join inner ?cond ?left ?right))" =>
    "(proj ?exprs (join inner ?cond ?right ?left))"
),

不过这里我们要求 Join 上面必须有一个 Projection 才能执行交换。因为交换左右子树会导致 Join 算子输出的列发生变化,这不符合我们对等价类的定义,严格来说交换后就不再是同一个 Join 节点了。如果强行交换的话,会导致后续 Schema 分析结果错乱。所以我们要在上面套一个 Projection,以保证重写前后两个算子的输出是完全一致的。在投影下推的配合下,我们可以保证 Projection-Join 这样的模式一定会出现。

使用上述两条规则,我们能够枚举出所有可能的连接顺序。对于 N 个表的连接,就存在着 N! 种不同的排列。在这么多方案中哪个是最优的呢?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算法和数据规模进行估算才能知道。

代价函数

在连接重排序之前,所有的优化规则都具有这样一个特点:我们知道变换后的形式一定比之前更优,因此可以直接替换掉之前的表达式。这些优化都属于 RBO(Rule-Based Optimization,基于规则的优化)。从连接重排序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了 CBO(Cost-Based Optimization,基于代价的优化)的领域。它们的特点是:需要引入代价函数(Cost Function)来估算每种方案的开销,最终选择代价最小的一种执行。

由于 Equality Saturation 方法本身就是基于代价的,因此在 egg 中实现 CBO 易如反掌。我们只需在 CostFunction trait 下实现代价函数,然后扔给 egg 让它找出最优表达式即可。写成代码大概是这个样子:(完整代码可参考 RisingLight

scss 复制代码
pub struct CostFn<'a> {
    pub egraph: &'a EGraph,
}
impl egg::CostFunction<Expr> for CostFn<'_> {
    type Cost = f32;
    fn cost<C>(&mut self, enode: &Expr, mut costs: C) -> Self::Cost
    where
        C: FnMut(Id) -> Self::Cost,
    {
        use Expr::*;
        // 定义一些辅助函数:
        // rows:  估计算子输出的行数
        // cols:  算子输出的列数
        // out:   输出的数据量 = rows * cols
        // costs: 节点的总代价
        match enode {
            Scan(_) | Values(_) => out(),
            Order([_, c]) => nlogn(rows(c)) + out() + costs(c),
            Proj([exprs, c]) | Filter([exprs, c]) => costs(exprs) * rows(c) + out() + costs(c),
            Agg([exprs, groupby, c]) => (costs(exprs) + costs(groupby)) * rows(c) + out() + costs(c),
            Limit([_, _, c]) => out() + costs(c),
            TopN([_, _, _, c]) => (rows(id) + 1.0).log2() * rows(c) + out() + costs(c),
            Join([_, on, l, r]) => costs(on) * rows(l) * rows(r) + out() + costs(l) + costs(r),
            HashJoin([_, _, _, l, r]) => (rows(l) + 1.0).log2() * (rows(l) + rows(r)) + out() + costs(l) + costs(r),
            Insert([_, _, c]) | CopyTo([_, c]) => rows(c) * cols(c) + costs(c),
            Empty(_) => 0.0,
            // 对于其它表达式,设定代价为 0.1 x AST size
            _ => enode.fold(0.1, |sum, id| sum + costs(&id)),
        }
    }
}

具体代价函数怎么设计还是挺有讲究的,需要多多调试才能让 egg 找到一个看上去合理的结果。我这里设计得还比较粗糙,但已经勉强能用了。它主要由几个部分构成:

  • 对于表达式的估价:直接使用 AST Size(表达式树中的节点数量)

  • 对于算子的估价:考虑数据规模和计算量两个方面

  • 对于数据规模:每个算子都包含 out = rows x cols 的固定成本,这反映了输出时构建 DataChunk 的开销。

  • 对于计算开销:由具体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而定,通常会包含 rows x costs(expr)

这里面 rows 是对算子输出行数的估计,为此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 Analysis 来计算这个属性。

  • 对于表达式来说:它的 rows 是 Selectivity,也就是当这个表达式被用作条件谓词时,过滤后留下行的比例

举几个例子:

dart 复制代码
false => 0.0              // 全部抛弃
true => 1.0               // 全部保留
(= id 1) => 1.0 / N       // N 是总行数
(> age 50) => 0.2         // 根据实际数据分布得到的比例
(not (> age 50)) => 0.8   // 条件取反,概率也取反
(and (= id 1) (> age 50)) // 两个独立条件相交的 Selectivity 是二者的乘积
    => 0.2 / N            // 当然这只是理想假设,实际数据可能有相关性

更多知识请大家自行学习 CMU 15-445:)

  • 对于算子来说:它的 rows 就是输出行数。比如:

  • 对于 Scan 算子:rows = 通过存储模块获取当前表的行数

  • 对于 Filter 算子:rows = 谓词表达式的 Selectivity x 子节点行数

  • 对于 Projection 算子:rows = 子节点行数

具体代码就不放了,有兴趣可参考 RisingLight。目前 RisingLight 中对行数分析的实现并不完善。例如它对 Scan 返回的是固定行数,对条件表达式也是返回固定的 Selectivity,都没有用到存储数据的统计信息。这是一个很大的坑还没有填,如果大家有兴趣欢迎来 PR!

总之,现在我们有了代价函数,接下来就可以交给 egg 让它帮我们找到最优的执行计划了。整个搜索过程可以由 Runner 自动完成:

rust 复制代码
/// Optimize the given expression.
pub fn optimize(expr: &RecExpr) -> RecExpr {
    // 给定初始表达式和重写规则,进行等价类扩展
    let runner = egg::Runner::default()
        .with_expr(&expr)
        .run(&*rules::ALL_RULES);
    // 给定代价函数,提取出最优表达式
    let cost_fn = cost::CostFn {
        egraph: &runner.egraph,
    };
    let extractor = egg::Extractor::new(&runner.egraph, cost_fn);
    let (_cost, best_expr) = extractor.find_best(runner.roots[0]);
    best_expr
}

不过,egg 的执行器现在还不太智能,它在重写表达式、扩展等价类的过程中并不会依据代价函数进行启发式搜索,而是暴力扩展出所有可能的表示。对于比较复杂的查询(例如 TPC-H 中常见的多表连接)很容易出现组合爆炸的情况。而一些特殊的重写规则(例如投影下推)可以被应用无数次,产生深度嵌套的表达式,更是助长了这种现象。

上图为多轮迭代 + 分阶段优化。图源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我们对上述过程手动迭代多次,每轮迭代抽取出一个最优解作为下一轮的输入。相当于实现了半个启发式搜索。此外,我们还可以手动将规则划分为几类,进行多阶段优化,每个阶段只应用一部分规则。通过这些 workaround,我们的优化器已经可以在一定时间内(~100ms)将 TPC-H 查询优化到不错的结果了。(点击这里查看执行计划

P.S. 以上链接中 RisingLight 的执行计划由 pretty-xmlish 优雅打印,感谢作者

@肥猪千里冰封的强力支持!

总结与预告

这篇文章中我们使用 egg 实现了一个经典的 SQL 优化器。

我们从最简单的算子消除入手,依次探索了基于规则的谓词下推、投影下推和列裁剪优化,以及基于代价的连接重排序和 HashJoin 优化。

  • 在实现下推的过程中,我们引入 Column Analysis 完成了对变量定义和使用的分析,将表达式正确下推到 Join 的左右子树中。
  • 在实现列裁剪时,我们引入"函数"节点并使用 Applier 对它延迟求值,将 DSL 的简洁优雅与 Rust 处理复杂逻辑的能力相结合,体验了 egg 和 Lisp 语言的博大精深。
  • 在实现连接重排序后,我们引入代价函数来从多种组合中选出最优方案,并且通过 Selectivity 展示了 CBO 对数据统计信息的深度依赖。

通过这些规则我们已经能够对常见的查询做到比较满意的优化。但是,要将这样一个优化器原型集成到实际的数据库系统中发挥作用,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由于篇幅所限,我们放在下一篇文章中讨论这些问题,比如:

  • 如何从 SELECT 语句中提取聚合函数
  • 如何在算子执行时知道表达式中的变量指代何处
  • 如何处理嵌套子查询

然后根据我的经验聊聊 egg 框架的好处以及仍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别忘了课后练习------去挑战一下 sql-optimizer-labs 哟!如果有任何问题或建议,欢迎到 GitHub 讨论区 留言!

关于 RisingWave

RisingWave 是一款分布式 SQL 流处理数据库,旨在帮助用户降低实时应用的的开发成本。作为专为云上分布式流处理而设计的系统,RisingWave 为用户提供了与 PostgreSQL 类似的使用体验,并且具备比 Flink 高出 10 倍的性能以及更低的成本。了解更多:

GitHub: risingwave.com/github

官网: risingwave.com

公众号: RisingWave 中文开源社区

相关推荐
李长安的博客4 小时前
Oracle PL / SQL update更新数据
数据库·sql·oracle
武子康5 小时前
Hadoop-11-MapReduce JOIN 操作的Java实现 Driver Mapper Reducer具体实现逻辑 模拟SQL进行联表操作
java·大数据·hadoop·分布式·sql·mapreduce
年轻的高血压患者5 小时前
基于Java的水果商品销售网站
java·sql·mysql·servlet·架构·eclipse·idea
Decade07126 小时前
【MySQL】逻辑架构与存储引擎
数据库·sql·mysql·架构
Enaium7 小时前
Rust入门实战 编写Minecraft启动器#3解析资源配置
java·开发语言·rust
爱分享的码瑞哥14 小时前
Rust 进阶教程
开发语言·windows·rust
CCI34415 小时前
Rust简明教程第三章-所有权与借用
开发语言·数据库·rust
影子LEON17 小时前
【Asterinas】Asterinas 进程启动与切换
rust·asterinas
德乐懿17 小时前
MySQL SQL查询执行顺序解析
数据库·sql·mysql
吾乃猪儿虫19 小时前
SQL Server特性
数据库·sql·sql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