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奇偶校验算法
奇偶校验算法(Parity Check Algorithm)是一种简单的错误检测方法,用于验证数据传输中是否发生了位错误。通过在数据中添加一个附加的奇偶位(即校验位),来实现错误的检测和纠正。
在奇偶校验算法中,假设每个字节由8个比特(位)组成。奇偶校验位的值取决于数据字节中的1的个数。如果数据字节中1的个数是偶数个,奇偶校验位被设置为0;如果1的个数是奇数个,奇偶校验位被设置为1。这样,在接收端,通过统计接收到的数据字节中1的个数,就可以检测出位错误。
具体的奇偶校验算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发送端:在发送数据字节之前,统计数据字节中1的个数,根据个数设置奇偶校验位的值,并将数据字节和奇偶校验位一起发送。
(2)接收端:在接收数据字节后,再次统计接收到的数据字节中1的个数,与接收到的奇偶校验位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不一致,说明数据传输中发生了位错误。
奇偶校验算法在以下场景中常被使用:
(1)串行通信:在串行通信中,奇偶校验算法可以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的位错误。发送端计算奇偶校验位并附加到发送的数据字节上,接收端通过验证奇偶校验位来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
(2)存储介质:在一些存储介质上,如磁盘驱动器或闪存存储器,奇偶校验算法可以用于检测数据读取或写入过程中发生的位错误。在存储数据时,计算奇偶校验位并与数据一起存储;在读取数据时,再次计算校验位并与存储的校验位进行比较,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错误检测:奇偶校验算法也可以用于其他需要简单错误检测的场景。例如,在计算机内存或寄存器中,奇偶校验位可以用于检测存储数据过程中的位错误,以避免数据的错误使用或传输。
奇偶校验算法只能检测到位错误,而不能纠正错误。如果检测到错误,则需要采取其他纠错措施或请求重新传输数据。
二、代码实现
场景:在单片机通信里,单片机需要向上位机发送数据。 下面代码演示两个函数,针对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使用奇偶校验算法对数据进行验证。
2.1 发送方函数
cpp
void sender_send_data_with_parity(unsigned char* data, int length) {
// 统计数据字节中1的个数
int count = 0;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
unsigned char byte = data[i];
for (int j = 0; j < 8; j++) {
if ((byte >> j) & 1) {
count++;
}
}
}
// 计算奇偶校验位,如果1的个数是偶数,则校验位为0,否则为1
unsigned char parity_bit = (count % 2 == 0) ? 0 : 1;
// 发送数据字节和奇偶校验位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
send_byte(data[i]);
}
send_byte(parity_bit);
}
2.2 接收方函数
cpp
void receiver_receive_data_with_parity() {
// 接收数据
unsigned char received_data[MAX_LENGTH];
int length = receive_data(received_data);
// 统计接收到的数据字节中1的个数
int count = 0;
for (int i = 0; i < length - 1; i++) {
unsigned char byte = received_data[i];
for (int j = 0; j < 8; j++) {
if ((byte >> j) & 1) {
count++;
}
}
}
// 比较接收到的奇偶校验位与数据字节中1的个数是否一致
unsigned char expected_parity_bit = (count % 2 == 0) ? 0 : 1;
unsigned char received_parity_bit = received_data[length - 1];
if (expected_parity_bit != received_parity_bit) {
// 发生了位错误
handle_error();
} else {
// 数据传输正常
process_data(received_data, length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