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网络分层模型

OSI英文全文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翻译成中文就是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
OSI模型分成了七层,部分层次与 TCP/IP 很像,从下到上分别是:

第一层:物理层,网络的物理形式,例如电缆、光纤、网卡、集线器等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它基本相当于 TCP/IP 的链接层;

第三层:网络层,相当于 TCP/IP 里的网际层;

第四层:传输层,相当于 TCP/IP 里的传输层;

第五层:会话层,维护网络中的连接状态,即保持会话和同步;

第六层:表示层,把数据转换为合适、可理解的语法和语义;

第七层:应用层,面向具体的应用传输数据。

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TCP/IP 是一个纯软件的栈,没有网络应有的最根基的电缆、网卡等物理设备的位置。而 OSI 则补足了这个缺失,在理论层面上描述网络更加完整。

还有一个优点,OSI 为每一层标记了明确了编号,最底层是一层,最上层是七层,而 TCP/IP 的层次从来只有名字而没有编号。显然,在交流的时候说"七层"要比"应用层"更简单快捷,特别是英文,对比一下"Layer seven"与"application layer"。所以,日常交流的时候我们通常使用 OSI 模型,用四层、七层等术语。

但是OSI 的分层模型在四层以上分的太细,而 TCP/IP 实际应用时的会话管理、编码转换、压缩等和具体应用经常联系的很紧密,很难分开。例如,HTTP 协议就同时包含了连接管理和数据格式定义。

所谓的"四层负载均衡"就是指工作在传输层上,基于 TCP/IP 协议的特性,例如 IP 地址、端口号等实现对后端服务器的负载均衡。

所谓的"七层负载均衡"就是指工作在应用层上,看到的是 HTTP 协议,解析 HTTP 报文里的 URI、主机名、资源类型等数据,再用适当的策略转发给后端服务器。

此文章为10月Day 18学习笔记,内容来源于极客时间《透视 HTTP 协议》

相关推荐
卓码软件测评1 小时前
第三方软件质量检测:RTSP协议和HLS协议哪个更好用来做视频站?
网络·网络协议·http·音视频·web
川石课堂软件测试1 小时前
自动化测试之 Cucumber 工具
数据库·功能测试·网络协议·测试工具·mysql·单元测试·prometheus
卓码软件测评2 小时前
第三方媒体流压力测试:k6插件xk6-webrtc的使用来测试媒体流的性能
网络协议·测试工具·http·https·webrtc·ssl·媒体
悟能不能悟2 小时前
电脑没法ping通某个网段的ip
网络协议·tcp/ip·电脑
唐古乌梁海4 小时前
WebSocket vs HTTP 对比
websocket·http
duration~4 小时前
UDP 首部
网络·网络协议·udp
周杰伦_Jay4 小时前
【计算机网络三层深度解析:应用层、传输层与网络层】HTTP、TCP、UDP、IP、ICMP、ARP
tcp/ip·计算机网络·http
一品威客网5 小时前
影视 IP 全链开发:App 如何成为核心
网络·网络协议·tcp/ip
AirDroid_cn7 小时前
Win11 远程桌面:连接公司电脑时,提示 “证书错误” 如何解决?
windows·网络协议·https·ssl·电脑技巧
思想是一切事物的源头8 小时前
渗透测试所需域名和IP信息收集方法
网络·网络协议·tcp/ip·安全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