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希望点赞👍 收藏 📁 评论 💬 三连支持一下,谢谢你,这对我真的很重要!
前两天在「即刻」上一时兴起写了一段 HTTP 优先级的发展历程,这两天觉得当时写的还是太仓促了,所以准备写个 Blog 扩写一下,就「优先级」这个概念纵向分析,看看这些基础协议的发展和进化。
正式讲之前先列个时间线,这样的话对以下内容的理解会有个更直观的认识:
- 1997 年,经过前几年几个版本的迭代,HTTP/1.1 最终定稿。伴随着浏览器的发展,互联网时代拉开帷幕
- 2015 年,HTTP/2 发布,主打解决性能问题,新增了一堆特性。到现在为止,全球 35.5% 的网站使用了 HTTP/2
- 2022 年,HTTP/3 发布,最大的特点是传输层替换成 UDP,到现在为止,全球 27% 的网站使用了 HTTP/3
HTTP 历史发展推荐阅读 MDN 的文章:《Evolution of HTTP》
虽然 HTTP 已经发展了 30 多年,从一个简单的文本协议 已经进化到加密二进制流,但是得益于良好的协议设计和各种调试工具的发展,对于大部分应用程序开发者来说,底层到底是 1.1 还是 3,在使用上基本都是无感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需求(例如性能优化),就必须拨开这些封装,窥探一下这些字节中的细节了。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 HTTP 中 「优先级(prioritization)」是如何设计的。
HTTP/1.1: 啥都没有
对于 HTTP/1.1老伙计来说,根本就没有优先级的概念。
如果没有开启 keep-alive
,那就是一个 TCP 上传输一个来回的 HTTP,都是一对一的关系,何来多请求场景下的优先级概念呢?
如果开启了 keep-alive
,策略也非常简单,那就是 FIFO(First In First Out) ,一个非常典型的队列场景,所以也不存在优先级问题,谁来得早就发送谁,主打一个公平。
当然,这种绝对的公平引起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队头阻塞(Head-of-Line blocking),简单说就是如果前面的请求卡住了,后面的请求就只能干瞪眼等着空耗,HTTP/2 和 HTTP/3 都试着解决这个问题(但完美的解决方案是不存在的)。由于这部分内容太多了,我拆到另一篇 Blog 再细讲。
其实 HTTP/1.1 还有个 pipelining 方案,没有解决 HOL 问题的同时还有严重的性能问题,所以主流浏览器和服务器都没支持,就是个废案,但可以当个扩展阅读考考古
HTTP/2: 过度设计
HTTP/2 的一个宣传点是多路复用(Multiplexing),也就是说一个 TCP 链接上并发 跑多个 HTTP 请求。这种一对多场景,就有了调度策略 和优先级的需求。
我们先不说 HTTP/2 是如何设计多请求下的优先级方案的,我们先做个思想实验,尝试自己从 0 设计这个优先级方案。
假设 A,B,C 三个大小一样的图片,我们要用 HTTP/2 传输,那么拍脑门用最快的思路想一下,可以怎么做?
第一种思路,就是先传输 A,再传输 B,最后传输 C。但这和 HTTP/1.1 也太像了,没有新意,用户不会买单的。
第二种思路,突出并发流式概念,我先传输 A 一些,再传输 B 一些,再传输 C 一些,主打一个风水轮流转(Round Robin 策略)。再加上终端流式加载渲染,用户体感渲染速度直接快了一半。
这时候我们再上上难度,比如说这个 A 是文章首图,B 和 C 是文章内的例图,那么对于性能指标和用户体验来说,A 快些加载肯定是更合适的,那么就要提高 A 的加载优先级,HTTP/2 这一个连接里,应该分配给 A 更多的带宽。
在现实场景里,一个页面有几十个资源请求,大小,类型,调用时机都是不一样的,非常的复杂。所以 HTTP/2 为了适配这种复杂度,就设计了一个更复杂的优先级调度策略 😅。
由于存在调用顺序等问题,HTTP/2 先搞了个优先级依赖树(dependency tree),根据资源之间的调度关系和构建一颗依赖树。例如一个 html 页面,里面加载了 css 和 js,还有一张 jpg。css 里面还加载了一张 png。那么根据这个依赖关系可以构建出这样一颗树:
这颗树展示了资源的依赖关系,一般来说,终端应该先加载根节点 资源,加载完后再加载子节点资源。
但对于树这种结构来说,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同级的子节点之间按道理来说也应该有优先级顺序。
比如说一个 html(根节点)发起了 3 个图片(子节点)请求,其中 1 是首图,2 是首屏图片,3 是屏幕外的图片。这 3 张图虽然都是图片请求,互相也没有从属关系,但是从用户体验来说,优先级应该这样最合理:
bash
1.ipg > 2.jpg >> 3.jpg
所以为了应对这种场景,HTTP/2 大手一挥,又给每个节点划分了 256 个权重分级(weight),足够你慢慢分了。
当然,除了这些可以初步分析就能确定的优先级,HTTP/2 还支持动态修改优先级,后来者可以向原先构建的优先级树上随时挂节点,已经处在队列里的可以随时插队。
最后,为了紧急情况,还提供了独占式标志位(exclusive flag),设为 1 就可以不顾规则,全占带宽,突出一个霸道。
到此,你已经可以看出 HTTP/2 的优先级有多复杂了:依赖树 x 256 个优先级 x 独占位 x 动态调整,互相乘起来复杂度飙升。
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看,毫无疑问,HTTP/2 的优先级策略,就是过度设计 了。没有几个开发者可以 cover 这个爆表的复杂度。三大主流浏览器的调度策略,只用了 HTTP/2 很小的一部分内容(这个内容也够单独写一篇文章了);服务端上,完全支持 HTTP/2 复杂度调度策略的服务器也没几个。
虽然优先级调度策略支持不太行,各端只支持了一小部分能力,但是 HTTP/2 还有很多其它的优化,综合来看,在统计数据上 HTTP/2 的性能还是强于 HTTP/1.1 的,还是非常值得升级的。
HTTP/3: 先跑几年
HTTP/2 已经落入规范并实施多年了,木已成舟,想改也改不动了,隔壁 HTTP/3 也开始写 RFC 准备动工了。
先不说 HTTP/3 的那些特性,HTTP/2 优先级设计成这个德行,设计委员会在座的各位都有有责任的。如果把上个领导班子的策略继续贯彻下去,那浏览器和服务器肯定都是没办法落实的,最后受苦的还是广大群众,这样子会出问题的。所以 HTTP/3 吸取了教训,对优先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删繁就简,写成了 RFC 9218,八十老翁都能看懂。
- 首先 HTTP/3 删掉了依赖树的概念,优先级也从原来的 256 个减到 8 个,名为 urgency
- 请求独占的特性也去了,又减少了一个复杂度
- 动态修改优先级的能力还是得以保留,这个算新版 HTTP 的特性,而且出于灵活度也是必须保留的
- 新增了一个开关,表示是否需要增量传输,也就是说是否可以和其它资源交错(interleaved)传输
那么对于一个请求来说,啥都不做,开局他新手属性是 3,不流式传输。对于 HTTP/3 的整体传输来说,流程是这样的:
- 先传输标志了 P0 级的资源,全传输完了再传输 P1 级的,直到全部传完
- 同一级的资源,如果都是非增量传输的,那就按先来后到的规则,谁先来的谁先走(FIFO)
- 如果存在增量传播的资源,那就交错传输
- 如果同级资源同时存在增量和非增量的资源,RFC 从理论上没有做出指导,实际上浏览器也不会这样创建(不要没事找事)
这样看的话,HTTP/3 的优先级策略还是很清晰易懂的,没 HTTP/2 那么可怕,又没有 HTTP/1.1 那么简陋。那它的调度策略可以完美的均衡设计复杂度和现实复杂度吗?
答案是,大家也不知道。毕竟 HTTP/3 是 2022 年年底才正式发布的协议,线上也就跑了一年多,谁心里也没谱。到底是不是解决了历史问题,还是又引入新的难题,到底是「遥遥领先」,还是「又不是不能用」,都需要时间去验证。
结语
到此 HTTP 三个大版本的「优先级」发展历程我就梳理完了,大家也可以看出,实际上对于这些协议的顶层设计者来说,基本上从项目运行的一开始就偏离了自己的设计路线的,我想类似的事情只要大家工作几年都会有所感触。
这篇文章我主要是从协议的角度去讲解优先级的,那么下一篇我们就来唠唠,浏览器是如何配合 HTTP 协议中的优先级的。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希望点赞👍 收藏 📁 评论 💬 三连支持一下,谢谢你,这对我真的很重要!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卤代烃实验室,目前专注前端技术,对图形学也有一些微小研究。
原文链接 👉 🪢 [网络协议] 浅谈 HTTP 优先级算法的演进,更新更及时,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