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将请求沿着处理者链进行传递,直到其中一个处理者处理请求为止。在该模式中,每个处理者都能够决定自己是否要处理请求,并在必要时将请求传递给链上的下一个处理者。这种模式实现了请求者与处理者之间的解耦,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举个栗子:

首先我们定义一个请求对象 Request 和处理者对象 Handler(抽象类):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Reques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type;

    public Request(String name, int type) {
        this.name = name;
        this.type = typ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int getType() {
        return type;
    }
}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rotected Handler successor;

    public void setSuccessor(Handler successor) {
        this.successor = successor;
    }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

其中 Request 表示请求对象,包含请求的名称和类型信息;Handler 是处理者对象的抽象类,定义了抽象方法 handleRequest 用于处理请求,同时提供了一个引用 successor 用于表示链上的下一个处理者。

接下来我们定义具体的处理者 ConcreteHandler1 和 ConcreteHandler2: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1 extends Handle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
        if (request.getType() == 1) {
            System.out.println("ConcreteHandler1 handled the request " + request.getName());
        } else {
            if (successor != null) {
                successor.handleRequest(request);
            }
        }
    }
}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2 extends Handle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
        if (request.getType() == 2) {
            System.out.println("ConcreteHandler2 handled the request " + request.getName());
        } else {
            if (successor != null) {
                successor.handleRequest(request);
            }
        }
    }
}

每个具体的处理者对象都会处理特定类型的请求,如果自己不能处理该请求,则将请求转发给下一个处理者。

最后,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客户端进行测试: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ndler h1 = new ConcreteHandler1();
        Handler h2 = new ConcreteHandler2();

        h1.setSuccessor(h2);

        Request r1 = new Request("Request 1", 1);
        h1.handleRequest(r1);

        Request r2 = new Request("Request 2", 2);
        h1.handleRequest(r2);

        Request r3 = new Request("Request 3", 3);
        h1.handleRequest(r3);
    }
}

输出结果为:

复制代码
ConcreteHandler1 handled the request Request 1
ConcreteHandler2 handled the request Request 2

从结果可以看出,请求 Request 1 和 Request 2 被正确的处理了,而请求 Request 3 则没有被任何一个处理者处理。

相关推荐
夕四丶23 分钟前
【java实现一个接口多个实现类通用策略模式】
java·策略模式
找不到、了25 分钟前
Java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
java·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刘火锅25 分钟前
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Java
java·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岁忧1 小时前
(LeetCode 每日一题) 1780. 判断一个数字是否可以表示成三的幂的和 (数学、三进制数)
java·c++·算法·leetcode·职场和发展·go
一颗星的征途2 小时前
java循环分页查询数据,任何把查询到的数据,分批处理,多线程提交到数据库清洗数据
java·数据库·mysql·spring cloud
浩少7022 小时前
LeetCode-16day:栈
java·数据结构·算法
小恶魔巴巴塔2 小时前
设计模式(2)
设计模式
布朗克1682 小时前
Java中Record的应用
java·record类型
IT毕设实战小研3 小时前
基于SpringBoot的救援物资管理系统 受灾应急物资管理系统 物资管理小程序
java·开发语言·vue.js·spring boot·小程序·毕业设计·课程设计
_hermit:4 小时前
【从零开始java学习|第六篇】运算符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java·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