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写前端应用时总是需要import
去引入第三包。
我们知道,当import ... from ...
来引入第三方包的时候,会在编译和打包的过程中加载node_modules文件夹下相对应的包。这个工作是由Node来完成。
以引入vuex为例。
当执行import Vuex from "vuex"
时,Node会到node_modules文件夹下找到vuex文件夹并引入对应的包。
但这背后大致经历了哪些事情,就说不上来了。
所以借此文,我想说说我对Import
第三方模块时所经历的过程的整理和理解。
说明符
对于我们自己写的模块,大多以相对路径或绝对路径的方式来引用,比如:
js
import { ... } from './folder/folder/module_name.js'; // 相对路径
import { ... } from '/folder/folder/module_name.js' // 绝对路径
这就说到了今天第一个主角------说明符。
import
的语句中位于from
后面的字符串被称为*说明符(specifier) *。
说明符有三种形式:
- 相对说明符 : 像"./startup.js", "./config.mjs"。相对于当前Import的文件路径引用。而且必须要有扩展名
- 裸说明符 : 像"some-package""some-package/shuffle"。
- 绝对说明符 : 像"'file:///opt/nodejs/config.js'","/path/some-package",直接和明确的引用一个完整路径。
显然,对于自己所写的模块,基本上都是相对说明符 或绝对说明符 ,而第三方包如vuex则属于裸说明符。
模块加载算法
概括来说,
import Vuex from 'vuex'
会经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区分说明符 ,确认说明符为裸说明符。
第二阶段:进一步区分裸说明符 格式,确认说明符为第三方包。
第三阶段:获取node_modules 目录下找到第三方包的package.json文件。
第四阶段:获取package.json 文件中exports对象以"."开头的属性值(值为一个对象)。
第五阶段:解析exports对象中的值,并返回解析过后得到的url字符串。
第六阶段:解析得到的url字符串经过层层返回,最终交由第一阶段的函数来使用,通过url与url的文件后缀名确定格式后完成包的加载。
补充说明
在第二阶段中,何为"进一步区分裸说明符"?
裸说明符除了如"vuex"这样的第三方模块说明符外,还有内建模块如"fs","http"的说明符,还有以@开头的模块的说明符。
在第四阶段中,exports对象中以"."开头的对象是什么意思?
package.json中的exports字段定义了包的入口,作为原来main字段的替代。 "."代表着包的主入口,还可以用语法糖写成
json
{
"exports": "./index.js"
}
并且vuex中还用了一个条件exports(conditional exports), 它定义了包在不同环境下的入口
json
".": {
"module": "./dist/vuex.esm-bundler.js",
"require": "./dist/vuex.cjs.js",
"import": "./dist/vuex.mjs"
}
(在这个条件exports中,module字段只被webpack,rollup, wmr支持)
在第六阶段中,什么叫做确定格式?
这里的确定格式就是去确定被导入的模块属于ES标准模块还是commonjs标准模块,亦或是个json文件。
结语
到这里,我想说的东西大致已表述完。这一块内容比较零碎,并不是所有知识点都被覆盖,而且也不是那么容易整合上来,文中的错误和疏漏还希望被指出。人对真理的认识就是这样盘旋且曲折,但相信有了这些许的知识体系储备,以后再写import语句时就会更加自信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