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世博文化公园是上海的绿色新地标,是生态自然永续、文化融合创新、市民欢聚共享的大公园。作为世博地区的城市更新项目,世博文化公园的建设关乎上海城市风貌、上海文化展示、城市生态环境、市民游客体验、上海服务品牌等,被赋予"世界一流城市中心公园"的建设愿景。随着我国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作为城市基础配套的重要组成,公园的智慧化建设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领域,涌现出大量新的应用场景。世博文化公园需要借助智慧公园建设理念,通过智能化应用系统建设提升公园整体性管理和服务能力,将智慧化作为公园的一大亮点。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沿江公园绿地,用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位于浦东滨江和世博核心地区。世博文化公园是上海的绿色新地标,是生态自然永续、文化融合创新、市民欢聚共享的大公园。
世博文化公园应将公园的管理与公园的智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智慧服务集中建设,全面实现公园智慧化运营管理建设。整合当前国内外智慧公园先进和适用技术,集成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互联网+、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筑信息模型(BIM)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整合世博文化公园智能化和信息化资源,统筹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旅游、智慧环境,搭建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信息管理平台和决策支持平台。实现世博文化公园服务、管理的智慧化,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安全保障。
作为世博地区的城市更新项目,世博文化公园的建设关乎上海城市风貌、上海文化展示、城市生态环境、市民游客体验、上海服务品牌等,被赋予"世界一流城市中心公园"的建设愿景。
项目要求,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智慧公园应用场景,营造安全舒适的公园环境,实现高效智能的运营管理,让游客享受温馨便利的公共服务,打造最安全、最高效、最温馨、最生态的智慧公园,将世博文化公园建设成世界一流城市中心公园典范。
二、总体思路
1、建设目标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智慧园区按照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数字化转型要求,实现以下目标:
1、提升公园安全管理水平
公园车多、人多、水岸多、路多、人群集聚点多、树多、开放空间面积广、特殊活动瞬时客流大,对公园安全管理提出较大挑战。公园的安全管理主要集中于公园公共安全、建筑安全、交通安全、山体安全、水岸安全、防火安全、大客流应急安全多个方面,通过智能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公园安全管理水平。
2、集成公园设施设备管理
公园内设施设备众多,管理具有一定难度,需集成管控,保障高效运维。公园的设施设备管理主要集中于公园建筑设备、公园家具、基础设施等方面,通过智慧公园综合管理平台集成公园设施设备管理,创新设施设备管理应用场景,提升管理水平。
3、优化公园环境管理
公园的环境管理主要集中于动植物环境管理、水环境管理、空气环境管理、土壤环境管理等方面,通过智慧公园综合管理平台感知公园环境,基于环境数据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4、汇聚公园大数据并展示
公园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众多数据,公园的大数据主要集中于基础数据、设施设备运行数据、养护数据、安全数据、环境数据、运营服务数据等方面,以数据驱动公园提升公园运营管理效率,辅助精准化服务和科学化决策,提升整体管理与服务水平。
2、建设要求
1、世博文化公园应将公园的管理与公园的智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智慧服务集中建设,全面实现公园智慧化运营管理建设。
2、整合当前国内外智慧公园先进和适用技术,集成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互联网+、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筑信息模型(BIM)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整合世博文化公园智能化和信息化资源,统筹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旅游、智慧环境,搭建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信息管理平台和决策支持平台。
3、实现世博文化公园服务、管理的智慧化,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安全保障。
4、符合国家和上海市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建设政策和要求,符合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信息化发展要求。
5、建设内容应融入上海市及浦东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与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环保局、水务局、公安局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对接,与浦东新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对接。
6、应用适度超前的先进、适用、节能、优化集成的技术体系和设备体系。
7、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达到国家信息化系统工程及智能化工程相关的验收标准,提高工程的优良品率,创优质工程。
8、贯彻国家和行业相关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确保信息安全。
9、从需求出发,以人为本:智慧公园建设必须秉承从需求出发的理念,在设计上按照信息化系统的设计规则进行,利用信息化系统提升管理效率和游客体验,解决关键问题,而不是IT设备及高新技术应用的堆砌。从管理者、居民、游客等服务对象角度,关注公园管理方的管理需求,关注本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关注游客的旅游需求,以人为本设计相应智能化建设内容。
10、融合应用新兴技术,创新智慧公园应用管理和服务场景:结合当下最新的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等高新技术,基于公园的实际业务需求,探索适宜在世博文化公园落地的智慧应用项目,创新"一个智慧公园大脑+10个智慧应用场景",以本公园为载体打造一流智慧公园建设新典范。
11、设计可落地,建成可运营:智慧公园设计能够落地实施,综合考虑经济效益、技术可行性、实施性价比、功能可用性、落地可行性,将设计内容落到具体建设实处。同时,智慧公园建设不是目的,可持续的运营才是真正能体现智能化建设带来实际使用效果的最终形态。因此,在设计时,即考虑未来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更利运营的整体设计,构建公园管理服务运营的新格局和新模式。
三、建设内容
1、智慧公园大脑平台
1、功能定位
为了将世博文化公园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城市中心公园并最终实现"统一运营"的建设目标,同时能够更好起到智慧公园示范带动作用,本项目重点建设世博文化公园智慧公园大脑平台。该平台对公园范围内各类分散、异构的信息化应用和智能化系统进行系统集成、数据融合、应用整合、信息共享和决策协同,提供一个支持消息访问、传递以及协作的集成化环境,实现公园管理和服务的高效开发、集成、部署,在平台上实现智慧公园的全方位运营管控,降低综合运维成本,为公众提供温馨的智慧服务。
2、建设要求
(1)建设架构
结合公园实际工作特点与服务模式,世博文化公园智慧公园大脑平台应该是一个体系分层、接入多样、资源开放、业务轻载、功能模块化的平台。
其体系架构包括如下内容:
1、基础感知层:作为信息采集基础设施,感知层应通过摄像视频、传感器、探测器等物联网技术和设备,对世博文化公园中的人、车、建筑、道路、环境、资源、植物、设施设备、地理信息、服务信息等要素进行智能感知和自动获取,实现公园的全面智联。
2、网络通讯层:作为信息传输基础设施,应综合利用有线宽带网络、无线通讯网、移动通信网络、物联传感网等网络资源,把世博文化公园各种智能应用、智能节点统一接入到信息流通管道,实现无处不在的高速网络支撑。
3、数据层:应充分共享公园云、公有云等云资源,支撑智慧公园大脑平台的部署、运行和维护。建立公园各类数据库,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存储世博文化公园数据和外部数据,在满足构成智慧公园大脑平台的各类系统应用的基础上,通过标准的交换格式实现与其他系统的数据共享交换。
4、应用层:应用是对公园基础感知和数据的运用和表现,通过系统集成对基础感知进行集中监控,整合应用向各类用户提供智慧公众服务和智慧运营管理。
5、服务层:智慧公园综合运营服务平台应根据世博文化公园的管理定位和服务模式提供公园门户网站、服务公众号、小程序、服务热线和即时通信等业务接入方式。
(2)平台建设内容
1、按照"可扩展、标准化、结构化、便捷化、高效化、安全性、先进性"的原则设计并建设世博文化公园智慧公园大脑平台。
2、智慧公园大脑平台充分应用CIM技术,创建数字孪生公园,赋能公园管理和服务,实现全方位立体运营。平台中基础数据库包括公园中道路、河流、建筑、植被、植物养护等基本数据,平台具备对土建基础设施健康管理和养护决策功能。基础数据库中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可借助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统一GIS平台,主要应用于世博文化公园室外场景,并与遥感(RS)地图及GPS紧密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可针对公园大剧院等重点区域建筑内建设BIM模型,以助于设备运维管理及报警定位。
3、智慧公园大脑平台集成公园内所有智能化应用系统,接入信息点数量需满足100000点以上。
4、平台的网络、系统、应用具备高性能、高可用性要求,满足不低于200000 用户同时访问服务要求,保证7*24小时运行要求,安全性要达到上海市信息化安全相关标准。
5、平台采用基于 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的技术架构,有利于平台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要求。
6、平台的数据格式参照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的统一的分类和编码规则,以利于平台数据交换和数据融合。
7、为满足世博文化公园的信息数据存储需求,对数据的初始化容量及年增长量进行估算,并支持数据库扩容。
8、平台具备智能派单功能,基于智能感知、智能分类,实现智能派单。
9、通过平台预制应急预案,针对公园内突发事件,参考各类设备的实时动态数据信息,运用大数据挖掘分析,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和可预见性管理,充分调用应急资源,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综合处置。
10、平台与各系统(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应用系统)、平台与上级智慧城市平台(浦东新区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平台与外部平台(公安、环保、水务、交通等政府委办局单位系统,上海市智慧工农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上海景区实时客流量查询平台,及其他第三方平台等)、平台与地产集团平台(地产集团信息中心)实现对接及数据共享交互,接口关系应明确、规范、可实现。使用标准化的的技术描述,提供应用需求与服务进行交互的所有细节,包括消息传递的格式、传输协议和位置等。
11、基于平台实现安防相关系统联动(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求助、应急广播、门禁、无线对讲、智能移动管理端等)、养护相关系统联动(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植物养护管理系统、智能灌溉系统等)。
2、智慧公园运营管理中心
1、功能定位
运营管理中心是世博文化公园的运营管理和决策指挥中枢,是保障公园高效运行的基础条件设施。后台管理人员通过世博文化公园智慧公园大脑平台对整个公园的客流、设施设备、植物养护、环境、安全、信息、交通、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管控。
2、建设内容
(1)运营管理中心重点实现应用集成、信息汇聚、运行监测、对接统筹、资源共享、综合研判、科学决策、指挥调度、业务协同、应急管理、综合服务、可视展示等主要功能。
(2)运营管理中心由指挥中心、网络及数据机房、办公区、变电间等组成。依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网络及数据机房按B级建设等级建设。指挥中心由工作坐席、显示大屏等组成。
(3)运营管理中心搭载智慧公园大脑平台,作为总控平台管控公园的整体运行。
(4)运营管理中心满足办公无线Wi-Fi、宽带网络、办公电话、5G室内覆盖等通信网络需求。
(5)运营管理中心配建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广播系统、智能考勤系统、智能消防系统、智能会议系统等智能化应用系统。
(6)指挥中心工作坐席工位建议设置10-15个,与显示大屏的直线距离建议为3-5.5米,一排均匀分段设置工位,两侧工位可弧形布置。坐席一机多屏,多终端一套鼠标键盘,以人多级操作,分组分权限管理。坐席设置主要用于接处警报信息、后台客服、工作派单、设备管控、指挥调度、全景实时监控、数据分析、视图切换、平台运维等运营职责功能。每席位设置3路数据1路语音,并配置工作站PC、管理控制等设备。
(7)显示大屏满足上海技防办要求,采用46寸拼接大屏,屏幕要求对比度高、无拼缝、显示效果好。配置相应的大屏显示操作系统。大屏投放方式应具备漫游、切换、轮巡等多种画面显示功能。
(8)运营管理中心配备UPS及空调系统,满足设备运行的温湿度要求。配置两路市电。UPS主机及电池配置的数量、容量需满足指挥中心、网络及数据机房相关设备供电,后备时间30分钟。同时,中心配置的UPS系统满足公园安防系统相关的前端设备、传输设备的后备供电,后备时间30分钟,UPS使用单独配电间与数据机房隔离。
(9)配置数据机房,机柜配置数量满足各系统运行需要,并适当预留扩展空间。合理结合利用云租赁资源,智慧公园大脑平台所产生的重要核心数据存储于本地数据机房,其他数据存储在云端,减少本地数据存储负荷。
(10)通信运行商中,移动、电信、联通各需要15平方以上空间做通信机房,铁塔公司无线通信机房(手机信号覆盖)需要20平方以上,每个机房需要做独立隔断,也可以提供上述空间由运营商自己做隔断。
(11)涉及分区自主运营管控的,如江南园林、温室、大剧院、世博场馆、马术谷等,与公共安全相关的系统数据(含视频监控和客流)需接入运营管理中心,运营管理中心对自主运营分区只监不控,但承担指挥调度、协同运作功能。
3、信息基础设施
1、功能定位
信息基础设施是实现世博文化公园智慧化建设的首要条件,是保障智慧公园服务和管理的基础。它包含网络、管线、安防、机房工程等基础工程。
2、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公共Wi-Fi系统、虚拟IP程控交换机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数字广播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无线对讲系统、门禁系统、机房工程系统、综合管网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电气综合监控系统、能耗监测管理系统、消防电源监控系统、防火门监控系统、浪涌保护监控系统、消防报警及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水利调度系统。
(1)综合布线系统
1.综合管线系统是世博文化公园整合智能化系统数据传输的通道,为了保证公园景观,管线直埋,不得架空敷设。
2.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垂直主干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和设备间子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3.根据监控、广播、信息发布、门禁、Wi-Fi、客流、紧急求助、环境监测、照明控制、灌溉控制系统等点位,配置交换机位置与数量,并保障交换机有30%冗余。核心设备放置在运营管理中心机房。
4.综合布线系统中的所有水平线缆及其接插件均符合六类布线标准。
5.考虑到未来运营主体未确定,设计时考虑子区域独立运营问题,尽量根据可区分的板块(包括世博保留场馆、温室、江南园林、大剧院、世界花艺园、双子山、马术谷等)进行"总-分"独立设计,以便后续根据实际情况交付第三方运营管理。
(2)计算机网络系统
1.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世博文化公园的基础网络承载,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数据通信的媒介,满足世博文化公园内各类信息传输的需求,接入互联网时设置防火墙。配置IPS与DDOS安全防护系统。
2.计算机网络分为办公网、客户网、智能化专网,三网独立组网,物理隔离,分别针对公园办公、游客服务、智能化应用的应用场景。
3.核心交换机采用双机热备。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端口应预留30%冗余。办公网、智能化专网核心采用满足万兆接入的交换机,客户网核心采用满足千兆接入的交换机。办公网包括办公局域网与程控电话网,两网逻辑隔离。客户网提供游客无线上网。
智能化专网为各智能化应用系统提供网络传输,各应用系统逻辑隔离。根据各智能化应用系统实际需求数量调整IP网段与交换机布局。
4.公众可通过多种认证方式连接公园无线网络。应选用知名商用级别AP设备,保障信息安全性。
5.在Wi-Fi入口进行世博文化公园信息、景区活动等信息展示。
(3)信息发布系统
1、在公园出入口、游客集散区、经营服务区等位置配置信息发布终端,系统支持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格式,实现公园介绍、通知、新闻、宣传、导览、餐饮购物、主题活动、生态环境、游园人数、交通、公园直播等信息的发布功能。
2、在公园主要出入口设置信息发布屏;室外结合智慧路灯合杆设置信息发布点位;服务驿站设置信息发布屏。
3、系统实现基于运营管理平台的集中管理,"一云多屏"进行信息发布。设置管理权限,可自由对终端分组、分区进行管理,通过网络远程遥控控制,实现信息制作、审核、发布、管理、维护一体化。
(4)数字广播系统
1、广播系统实现功能包括播放背景音乐增强公园气氛、游人须知、应急疏导、广播寻人通知、发布紧急通告及宣传等,由运营管理中心统一控制。广播系统满足紧急广播的建设要求,紧急广播系统具备最高优先级,与安防系统、消防系统实现联动。可根据公园分区播放不同主题背景音乐。
2、广播系统架构采用TCP/IP网络模式,主机双备份,使用千兆音频传输协议,传输音频和控制信号。
3、广播系统覆盖全园,在公园出入口、主要通道、休息区、服务驿站、景点等区域安装广播设备,具体数量根据公园面积等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室外广播应考虑景观化设计,可集成于智慧路灯。
(5)入侵报警系统
1、按照国家安防标准建设入侵报警系统。在公园主要出入口、周界、重要设备机房等处设置感知终端,利用探测技术发现非法进入的行为,向运营管理平台发出报警信息,并联动视频监控系统,迅速定位报警发生地点。探测终端可采用智能摄像机智能布防,或采用红外探测器。
2、结合建筑门窗设计入侵报警系统。
(6)无线对讲系统
1.无线对讲系统应实现向运营管理中心、四保人员提供互不干扰的通讯频段,满足工作人员相互通信联络的需求。通过无线对讲系统,运营方可以及时下发工作任务,调度工作人员。
2.运营管理中心设置无线对讲主机。智能移动管理端宜集约具备无线对讲功能。
3.合理设定天线的位置、数量和输出功率,来达到均匀覆盖并满足边缘场强要求。无线对讲系统设置4个频道,可满足安保部、工程部、保洁部、管理部在整个公园内的无盲区通信。
(7)门禁系统
1.应在公园重要设备机房、建筑出入口、财务室、游客禁入点等处设置智能门禁终端,以二维码、指纹、人脸或传统IC卡作为媒介,通过授权实现不同门禁区域管理,控制何人何时可进入何处。
2.运营管理平台应实时掌握门开关状态,获取进出人员信息,能够及时发现门异常状态。
3.门禁系统应能与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等联动。系统必须满足紧急逃生时人员疏散的相关要求。
(8)机房工程系统
1、机房工程建设应按电子信息系统机房B级标准设计,具体包括运营管理中心机房、若干汇聚层和接入机房。
2、机房工程系统应从机房供配电、机房UPS、机房装修、机房防雷接地、机房空调、机房消防等方面进行设计,应能保障世博文化公园智慧化系统服务器、网络主机等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考虑未来扩展的需求。
3、机房的环境应满足计算机等各种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震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应设置机房专用精密空调,一主一备配置,满足设备运行的温湿度要求。应放置UPS主机、后备电池,后备时间60分钟。
(9)综合管网系统
1、综合管网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承载,用以实现室内室外所有区域互联互通。综合管网系统的功能是通过管道、手井、桥架的敷设将整个公园打通,应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管网冗余。
2、应具体设计外总体管线、外总体管线与建筑物连接的管线、建筑内各楼层的水平弱电公共桥架、从桥架至各类信息点的管线等内容。
3、世博文化公园驻地网管路应采用星型连接。
4、应优先敷设主干管道(沿道路)、过路管与手井。主干管道不低于6根管,分支管道不低于4根管。管材建议重点区域如过路入户管采用SC管,其他绿化区域为PVC-U管,以节约成本。手井间距小于60米,并在转角处、过路处设置手井。
(10)防雷接地系统
1、本工程市电电源接地系统为TN-C-S制。保护接地、弱电工作接地等均利用建筑物基础及桩内钢筋。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2、所有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应带电的可导电部分、金属门框架、金属管道、电缆槽盒、风管、LEB端子板必须与接地线可靠连接。所有金属槽盒、线槽、风管须在首、尾两端可靠接地,长度超过30m时应增加接地连接点。
(11)机电系统
1、所有机电系统可通过物联集成接口集成世博文化公园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中,实现设备状态监测、设备数据获取、报警信息获取、运维信息获取。
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电气综合监控系统、能耗监测管理系统、消防电源监控系统、防火门监控系统、浪涌保护监控系统、消防报警及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要求只监可控。水利调度系统、泛光照明系统、景观照明系统要求可监可控。
(12)公共Wi-Fi系统
1、无线网络系统分为客户网无线AP、管理网无线AP。公共Wi-Fi网络系统宜布设在服务驿站、建筑内、办公区、游客服务中心、人流密集区等地点,实现游客免费上网,并为公园员工提供方便的网络办公环境。
2、应保障单用户吞吐量不低于200kbps,AP的并发用户数不小于200。
3、公众可通过多种认证方式连接公园无线网络。应选用知名商用级别AP设备,保障信息安全性。
4、建议在Wi-Fi入口进行世博文化公园信息、景区活动等信息展示。
4、智能应用系统
1、功能定位
基于公园管理和服务业务需求,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会产生新的智慧公园应用场景,而智能应用系统是实现这些应用场景的重要系统。
2、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应包括视频监控系统、智慧停车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客流管理系统、智慧照明系统、智慧路灯系统、智能灌溉系统、设施设备管理系统、智慧养护系统、业务办公系统、智慧服务驿站、智慧公厕系统、智慧导览系统、AI机器人应用等。
3、视频监控系统
1、在公园出入口、景点、岸边、道路、停车场、周界、游客中心、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出入口等关键位置设置监控摄像机,监控记录人员活动情况。视频监控数据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时传输至公园运营管理中心,在平台上实时调阅。
2、视频监控系统应能完整记录指定的视频图像信息,信息保存期限应不少于30天。系统应采用高清数字化摄像机,室外重要区域的摄像机应具有透雾、防抖、夜视、局部放大等功能。
3、在公园制高点上(建议双子山上)设置1台高空瞭望摄像机,对整个公园实行全景管理。高空瞭望摄像机宜具备测温预警功能,用于防火报警。
4、采用无人机巡逻,空地一体化联动。
5、公园出入口每4m~10m应设置一个监控点。
6、人员密集场所每60平方米~180平方米应配置一个监控点。
7、公园内道路主干道每40m~60m应设置一个监控点。
8、公园周界处每100m~500m应设置一个监控点。
9、道路上监控应与智慧路灯合杆建设。
10、公园出入口、主要通道及景点的视频监控应具备人脸识别、客流统计功能。可支持实现人员轨迹跟踪、智能寻人、客流计数等功能。
11、人群集聚区、禁区的摄像机应具备利用目标检测、计算机视觉算法技术,实现禁区检测、人群集聚、徘徊监测、异常行为、遗留物识别等智能布防功能。
4、环境监测系统
1、通过环境监测系统对公园土壤、水、空气、噪音进行监测,将监测数据汇集分析,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对外发布,公园运营方基于这些数据,对公园环境进行调整优化。
2、在公园内设置2处土壤监测点,监测土壤温湿度、硬度、水饱和度、酸碱度、养分等数据。
5、智能灌溉系统
1、在世界花艺园、世博花园、双子山等处建设智能灌溉系统。
2、系统应提供自动喷灌模式和后台手动喷灌模式,在运营中心远程控制,可人为设置喷灌的时间和量,定时定量喷灌。
3、系统应支持实现基于土壤温湿度感知、气象情况、植物养护数据的综合性判断,智能自动喷灌。宜实现对特定珍贵植物的定制化喷灌。
4、喷灌用水量、次数、时间宜精确记录于植物养护系统。
6、设施设备管理系统
1、宜建立设施设备管理系统,建立设施设备数据库,监测设施设备运作状态,后台一体化监控设施设备,为公共设施养护、运维提供支撑。
2、宜对公园的设施设备、公园家具等设立二维码标签,管理者通过移动管理终端扫码即可获知设施设备、公园家具的相关信息,包括采购信息、安装信息、维保信息等,便于运维。
7、智慧公厕系统
1、世博文化公园的公共厕所宜建设智慧公厕。
2、智慧公厕内宜安装环境传感器,实时收集厕所内氨气、硫化氢、温湿度、浸水等环境参数,上传运营管理平台,超过一定界限自动报警,自动派单相关人员前往处置。
3、宜通过厕所门口的客流监测摄像机统计入厕流量及排队情况,结合移动服务端,在游客使用智能导航服务时,向游客发布厕所实时排队情况,引导游客合理用厕。结合各厕位传感器,获取各厕位使用状态,在厕所门口的信息发布屏及门头电子提示牌上显示厕内空位引导。
4、各厕位宜配置紧急求助按钮。
5、宜对消耗品实行监测,如洗手液瓶皂位监测、取纸盒缺纸监测等,及时提醒保洁人员替换。宜提供智能取纸器,通过人脸识别或扫描二维码,机器自动出纸。
8、智慧导览系统系统
1、应结合世博文化公园景区景点分布情况,在重要道路交叉口、景点口等处,设置触摸式智能导览屏,提供自助导览查询功能,包括电子地图、实时定位、景点讲解、路线规划、交通查询、活动查询等功能。
2、宜在导览屏上设置人脸识别摄像机,当游客使用导览屏时,可结合游客入园以来在各个关键节点捕捉到的人脸画像,自动形成游玩轨迹,并智能提供未游景点路线推荐,从而实现个性化导览。
9、智慧服务驿站
1、结合7个电瓶车候车站设置智慧服务驿站,成为集成各项设施设备的综合性载体,并为游客提供候车休憩功能。
2、在服务驿站顶端设置移动信号微基站和AP接入点,为服务驿站的系统运行和游客提供稳定的网络。
3、服务驿站需集约化承载视频监控、广播、手机自助充电接口、巡更点、紧急求助点等设备功能。
4、服务驿站内配置信息发布屏和触控查询一体机,通过终端发布各类信息,供游客查询公园相关信息。
5、在服务驿站内可设置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药品、自助售货机等自助服务设施,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
6、服务驿站可搭载AI智能机器人客服,以语音交互方式回答游客问题,增强信息问询的互动性和体验感。
7、结合不同驿站所处片区的主题,可提供侧重化个性服务,如花卉科普、运动服务、世博文旅服务等。
10、业务办公系统
1、业务办公管理宜采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业务办公平台,在获取软件使用许可后布署使用。
2、业务办公系统宜包括公园办公OA、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管理、票务管理、志愿者管理等功能,全面实现无纸化办公。
11、智慧停车系统
1、公园内停车场应建设智慧停车系统,实现进出管理、车牌识别、车位统计、实时车位发布、行车诱导、停车计费、自助缴费等功能,让游客体验无感出入、无感支付、场外诱导、场内引导、车位信息查询、车位预约、反向寻车、潮汐停车等停车服务。
2、停车无感支付、场外诱导、车位信息查询、车位预约、反向寻车、潮汐停车等可结合移动游客服务端实现。
3、智慧停车系统应接入上海市公共停车管理平台,共享停车数据。
4、停车场应配置不少于20%停车位数量的车辆充电桩,并宜提供充电桩预约、线上支付、充电桩使用状态查询等服务。
12、智慧照明系统
1、应通过智慧照明系统实现世博文化公园照明设备的集成管控。照明设备应划分照明控制回路,实现对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的分别控制,包括开关控制、时间控制、场景模式控制、远程控制、现场控制等。
2、宜通过环境亮度感知实现照明设施的自启停、智能调光,实行智慧节能控制。宜通过传感器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暗,实行智慧节能控制。
3、照明设施的用能数据、设备运作状态数据等应集成至运营管理平台,实行照明设施设备运维管控。
4、系统应与安全防范监控中心联动,在应急情况下,自动关闭景观照明的动态变化效果,保持灯光长亮。
13、移动游客服务端
1、建设世博文化公园移动端小程序或公众号,依托小程序的轻应用,集成各种线上服务。
2、移动游客服务端应提供包括公园信息、游客自助、公园互动三大服务功能。
(1)公园信息
1、公园介绍:公园基本情况介绍、游园指南、游客须知。
2、交通信息:园外到达交通信息,包括轨交、公交、出租车信息;园内停车场信息;园内电瓶车信息。
3、实时客流:公园实时客流信息,提供热力图,提供出行建议。
4、餐饮信息:公园内配套餐饮信息,提供实时餐饮排队情况数据。
1、公园直播:提供公园直播功能,让游客无论身处何地,均能感受世博文化公园"春华秋色,青山绿水好风光"的实景。选择音乐广场、世界花艺园、舞动广场等开放式场地,以及公园迤逦风光处作为直播取景地,发布公园实时影像。同时,根据游客实时定位,如位于活动地附近,则通过游客端主动推送直播场面,引导游客前往参与活动。直播可分享至其他平台,营造话题度。
2、AR世博:在原场馆处设立纪念标牌,游客通过世博文化公园小程序扫描纪念标牌,手机端显示原世博场馆AR图像,游客可转动3D模型360度观看原有场馆,并与之互动合照。每个纪念标牌代表不同场馆,游客可体验收集打卡乐趣。
3、AI客服:移动端搭载AI客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语音识别、语义识别,联动汇总各类信息,调取后台实时大数据作为答案素材,经机器学习不断扩展知识库,提升服务准确性,并为外国游客提供外语服务。
4、植物科普:导入"形色"功能,推出世博文化公园定制版,让游客通过公园服务入口,直接获取植物科普互动。例如拍照识花,1秒就知道植物的名字和故事;植物路线,一张图展示识花轨迹;分享美图,一键生成有诗词的植物美图。
5、虚拟公园:宜对世博文化公园建立VR全景模型,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逼真的虚拟公园游览体验,例如高空鸟瞰全景、低空视角欣赏各大区域景观。
14、客流管理系统
1、客流管理系统应实现世博文化公园进园人数、在园实时人数、景点人数的实时统计及监测,一旦园内客流量/建筑内客流量/景点客流量超过警戒值即自动后台报警,平台自动实行大客流应急预案,执行大客流疏导。
2、应融合应用客流摄像机、Wi-Fi嗅探、手机信号定位(4G/5G/GPS)等手段绘具公园热力图,在平台上进行热力图及客流态势的信息展示,用于客流监控、大客流应急疏散。客流摄像机宜布设在公园主要出入口、建筑出入口、景点出入口,用于公园、建筑进出客流统计,并能使运营者基于人脸识别掌握游客的类型以及不同人群对于公园最关注的景点场所,从而支撑客流精细化管理。
3、客流管理系统应和管理人员单兵设备系统、应急广播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实现应急联动。
4、客流数据应与上海市智慧公园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市旅游局及上海发布的"景区实时客流"平台进行数据共享。
15、智慧照明系统
1、应通过智慧照明系统实现世博文化公园照明设备的集成管控。照明设备应划分照明控制回路,实现对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的分别控制,包括开关控制、时间控制、场景模式控制、远程控制、现场控制等。
2、宜通过环境亮度感知实现照明设施的自启停、智能调光,实行智慧节能控制。宜通过传感器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暗,实行智慧节能控制。
3、照明设施的用能数据、设备运作状态数据等应集成至运营管理平台,实行照明设施设备运维管控。
4、系统应与安全防范监控中心联动,在应急情况下,自动关闭景观照明的动态变化效果,保持灯光长亮。
16、设施设备管理系统
1、宜建立设施设备管理系统,建立设施设备数据库,监测设施设备运作状态,后台一体化监控设施设备,为公共设施养护、运维提供支撑。
2、宜对公园的设施设备、公园家具等设立二维码标签,管理者通过移动管理终端扫码即可获知设施设备、公园家具的相关信息,包括采购信息、安装信息、维保信息等,便于运维。
17、移动管理端
1、应为一线管理者配备与运营管理平台相配套的移动管理端。
2、移动管理端应集成具备5G可视对讲、巡更打卡和线路记录、实时人员定位、派单指令接收、情况上报、设备运维、植物养护、预案查询、后台联动等功能。
3、根据管理权限,移动管理端可调取公园各智能化应用系统及平台数据,用于一线管理。
(1)公园信息:公园基本情况介绍、游园指南、游客须知。
(2)交通信息:园外到达交通信息,包括轨交、公交、出租车信息;园内停车场信息;园内电瓶车信息。
(3)智能寻人:通过游客服务端寻人模块,自拍上传本人照片,后台自动通过人脸识别辨识同行人员,确定目标人特征,结合人脸识别摄像机在园内搜索目标人位置,从而实现智能寻人。
5、硬件总体架构
1、逻辑架构
世博文化公园智慧公园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围绕基础设施泛在超前、信息资源集约共享、智慧应用适用创新,按照如下要求设计总体架构。
架构由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智慧应用层、服务入口层、服务对象层、标准体系、保障体系组成。
1、基础设施层:逻辑架构底层为基础设施层,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及智慧化的公园功能设施,构建起整个公园的信息感知和传输网络。
基础感知设施:作为信息采集基础设施,通过摄像视频、传感器、探测器、RFID、智能卡等物联网技术和设备,对世博文化公园中的人、车、建筑设施、道路、地下管网、环境、资源、地理信息、公园服务信息等要素进行智能地感知和自动获取,实现公园的自动感知、快捷组网、智能化处理。
网络传输设施:作为信息传输基础设施,综合利用有线宽带网络、无线通讯网、移动通信网络、智慧公园专网等网络资源,把世博文化公园各种智能枢纽和节点统一接入到信息流通管道,实现网络无处不在、智慧运行的目标。
2、数据资源层:充分融合设备网资源,建立基础数据库和运行数据库,支撑智慧公园运营管理平台的部署、运行和维护。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存储世博文化公园数据和外部第三方数据,在满足构成智慧公园运营管理平台的各类系统应用的基础上,通过标准的交换格式实现与其他系统的数据共享。
3、应用支撑层:私有云操作系统适用于多应用系统环境下,共享物理资源和系统软件资源,甚至共享服务资源,可支持整个公园应用系统的自动安装配置、管理动态资源并进行统一分配资源和统一的安全运维管理。智慧公园运营管理平台的后台操作系统,包括大数据分析引擎、身份认证权限管理系统、视频集成管理系统、业务流程集成管理系统、社交化协作、云计算服务操作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用于支撑平台的对外应用。
4、智慧应用层:应用是对公园基础感知和数据的运用和表现,通过系统集成对基础感知进行集中监控,整合应用向各类用户提供智慧运营管理和智慧公众服务。运营管理平台搭载于智慧公园运营管理中心,是智慧公园的中枢核心,为整个公园提供统一的平台服务。
5、服务入口层:智慧公园综合运营服务平台应根据世博文化公园的管理定位和服务模式提供公园门户网站、服务公众号、移动小程序、服务热线和即时通信等业务接入方式。
6、服务对象层:面向游客和管理方提供服务。
7、标准体系:从智慧公园总体基础性标准、支撑技术与平台标准、基础设施标准、管理与服务标准、安全与保障标准等多维度规范智慧公园的建设标准。严格遵守架构标准、应用需求标准、通信协议、标识标准、安全标准、应用标准、数据标准、信息处理标准,每类标准还可能会涉及技术标准、协议标准、接口标准、设备标准、测试标准、互通标准等现有的物联网业务标准和规范,以国家、上海市、行业现行的标准规范为基础,确保各层面功能的正常工作,保证智慧公园的高效运行。
8、保障体系:包括确保世博文化公园智慧公园顺利建设和运行的组织、资金、制度、人才、技术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保障。
2、数据架构
整合公园基础数据库与业务动态数据库,基于世博文化公园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数据交换、信息叠加、数据分类等,同时以专家数据库为参考,实现数据建模,基于数字底板进行展现,作为运营方的管理优化建议与管理决策支撑,同时与第三方运营管理平台对接,提供更好的公园智慧化管理与服务。
1、建立智慧公园数据库:推进智慧公园数据库建设,包括基础数据库(员工数据库、资产数据库、基础设施数据库、苗木数据库、世博文化历史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等)和动态数据库(规划建设数据库、视频监控数据库、环境监测数据库、停车管理数据库、植物养护数据库、公园消费数据库、游客特征库、运营服务数据库等)等数据库的建设,为实现公园管理与服务提供数据基础。
2、实现数据共享交换:建立数据信息资源目录,按维度、属性、功能对数据信息资源进行存放;从公园管理、服务、环境、交通、卫生、文化、经济等7个重点领域入手建立基础"数据集装箱",对基础数据进行比对、清理、查重、定位;明确数据的应用范围和安全规范。以汇聚全区信息资源,实现综合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业务协同,实现智能决策为目标,推动包括信息资源目录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地理信息共享服务、数据整合服务、公共服务接口以及运维管理等系统建设,为全区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提供基础平台。
3、形成数字底板:通过UE4可视化渲染引擎融合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大数据(BD)技术,分期将公园自然环境、文化场馆、交通、能源、通讯、建筑、等各类基础设施工程数字化,为世博文化公园智慧公园建设与运营提供一个同步共享的数字化、可视化应用场景,支撑智慧公园各领域的深度应用。
3、网络架构
世博文化公园智慧公园按照如下三级网络架构建设:
核心层在世博文化公园的总控机房。
汇聚层在每个单体建筑中进行布置,智能化网络设备就近接入。
4、信息安全架构
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智慧公园可以看作为一个大而全的信息化系统,在智慧公园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几乎可以遇到所有的信息安全问题。因此,为了保障智慧公园建设和运营的安全、可持续发展,从全方位构建智慧公园信息安全体系。智慧公园信息安全体系从技术、管理、文化普及等方面为智慧公园提供安全保障。
1、技术层面:信息安全架构由网元安全管理与用户安全管理组成。通过这两个部分的安全管理,真正实现世博文化公园的平台安全。网元安全管理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及安全播出五个方面;用户安全管理包括操作审计与认证授权两个方面。
2、管理层面:有必要建立或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组织体系,完善安全运行管理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信息安全配套建设,消除信息安全风险隐患,把好涉密计算机和存储介质、内部网络对外接入、设备采购和服务外包三个重要的管理关口。对重要系统,建立与之配套的数据灾备中心,制定包括安全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制度、评估改进制度、安全外包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在内的日常信息安全规章制度。
3、信息安全培训:在信息安全文化普及方面,需要加大对广大游客和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宣传和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普及信息安全知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向游客提供信息安全防护的有关建议,并为游客提供指导和示范。
四、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1、关键技术
1、物联网-全域覆盖
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公园内从空中、到地上、到地下全域物联设备覆盖,打通接入弱电系统15个,机电系统12个,规划接入101种,共计35+数量的物联设备。实现全域物联感知。
2、三维可视化-全景可视
通过三维可视化、虚拟显示技术,对公园进行1:1建模,真实还原园区的整体环境,建立一个准确、高效、全面、规范的三维模型仿真系统,使数据管理与空间信息管理融为一体。
3、视频AI算法-全程监控
园区的安全管理离不开视频图像的支撑,在传统的摄像、传输、控制、显示、记录等五大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智能算法和火焰分析功能,全天候的对监控范围内的人员流动情况、消防安全情况等进行监测,与智能烟感、电气火灾等其他物联感应设备联动,全方位守护安全。
2、创新点
1、设备模块化接入。世博文化公园一体化运营管理服务平台 不仅对公园资产进行管理,还对公园环境设备数据进行模块化接入和管理,同时也对公园安防进行集成化,包括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报警系统、消防安全等设备进行模块化接入和管理,借助资源可视化方案打造公园整体信息化生态链。
2、平台结构模块化。采用高度模块化架构,能够灵活扩展和组合各个业务功能模块。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组合功能模块,满足各类业务需求;
3、分布式框架。基于分布式服务基础框架开发,支持分布式和集成化部署。满足大数据量、高并发的数据承载要求;
4、组件式集成。支持组件化对接集成第三方系统、设备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并以标准化协议对外统一提供数据服务;支持异构网络设备接入、多协议设备接入、多平台设备接入、支持设备认证与唯一性、支持传输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