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哪句话,正如"初识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这样,隔了很久才击中你的心脏。

今天莫逆之交在群里抛出一个问题?
"为什么大学语文不是必修课?"
我自以为是得回答:供需关系决定的。
感觉回答得不够好,想要给他一个答案,也想给自己一个答案,深夜难以入睡。
打开逼乎,无意间看到一个帖子(因为最近也在考虑炒股的事)。
"股市是赌场吗?" 作者是这样回答的:
"赌徒在哪里,哪里就是赌场,股市之于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所,完全取决于你怎样去对待它,就像扑克、麻将一样,可以是娱乐工具,也可以是赌博工具,唯一的区别就是使用它们的人。"
我看到这么有道理的话,感觉可以进行抽象,概括(可以用在好多场合),最后概括的结果我发现 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竟然异曲同工,难以超越,内心再一次悸动。
上一次悸动时还是在上班的途中突然间感觉自己明明走在大街上却仿佛有了上帝视角一样,看着街道两旁的人,有哭有笑,有外卖员神色匆忙,也有贵妇人从容遛狗;有老人步履阑珊,也有幼儿园门口希冀的目光,顿感"世间百态",什么"世间百态"?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个词语是这个意思,要从上帝视角去看,跳出当下,跳出自己的身体,我也才明白这个词语蕴含的力量,似乎有点明白为儒家弟子言出法行的威力了(《剑来》)ps:朋友说是嘴炮。
再补充一下:每次醉酒、喝茶、喝咖啡后,我都感觉如此,飘飘然似羽化而登仙。
世间百态,秋风扫落叶,再加上今天这句,正是从生活中感悟出来的,让我受益匪浅,远比从语文课本中得来的更有价值。
然后我又在微信里和朋友说"我们更应该从生活中去寻找,而不是课本上"。
他是这样回答我的:
"这难道不就是教育完成了闭环了吗?当年课堂上的那颗子弹,现在正正击中了你的你的心脏"。
可能吧,这个子弹飞了快20年了。
我的朋友三十多岁,他是愿意活在理想中的人,因为厌恶说谎而辞掉销售工作的人,看破却依旧相信的人,真心社会能优待这类人。他总是能带动我的情绪,让我思考。
后来他又给我发来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于是"南橘,北枳"这两个名字也被取出来了
深夜感慨颇多,遂写文以记之。
2023.12.17日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