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详细解读】

目录

架构基础

[# 如何理解架构的演进?](# 如何理解架构的演进?)

[# 如何理解架构的服务化趋势?](# 如何理解架构的服务化趋势?)

[# 架构中有哪些技术点?](# 架构中有哪些技术点?)

缓存

[# 谈谈架构中的缓存应用?](# 谈谈架构中的缓存应用?)

[# 在开发中缓存具体如何实现?](# 在开发中缓存具体如何实现?)

[# 使用缓存的经验?](# 使用缓存的经验?)

限流

[# 什么是限流?三种限流的算法?](# 什么是限流?三种限流的算法?)

[# 限流令牌桶和漏桶对比?](# 限流令牌桶和漏桶对比?)

[# 在单机情况下如何实现限流?](# 在单机情况下如何实现限流?)

[# 在分布式环境下如何实现限流?](# 在分布式环境下如何实现限流?)

降级和熔断

[# 为什么会有容错?一般有哪些方式解决容错相关问题?](# 为什么会有容错?一般有哪些方式解决容错相关问题?)

[# 谈谈你对服务降级的理解?](# 谈谈你对服务降级的理解?)

[# 什么是服务熔断?和服务降级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服务熔断?和服务降级有什么区别?)

[# 如何设计服务的熔断?](# 如何设计服务的熔断?)

[# 服务熔断有哪些实现方案?](# 服务熔断有哪些实现方案?)

负载均衡

[# 什么是负载均衡?原理是什么?](# 什么是负载均衡?原理是什么?)

[# 负载均衡有哪些分类?](# 负载均衡有哪些分类?)

[# 常见的负载均衡服务器有哪些?](# 常见的负载均衡服务器有哪些?)

[# 常见的负载均衡的算法?](# 常见的负载均衡的算法?)

灾备和故障转移

[# 什么是容灾?一般基于什么实现?](# 什么是容灾?一般基于什么实现?)

[# 一般怎么实现灾备?](# 一般怎么实现灾备?)


架构基础

[#](# 如何理解架构的演进?) 如何理解架构的演进?
  • 初始阶段的网站架构
  • 应用服务和数据服务分离
  • 使用缓存改善网站性能
  • 使用应用服务器集群改善网站的并发处理能力
  • 数据库读写分离
  • 使用反向代理和CDN加上网站相应
  • 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 使用NoSQL和搜索引擎
  • 业务拆分 : 拆成A, B服务,以及MQ服务
  • 分布式服务
[#](# 如何理解架构的服务化趋势?) 如何理解架构的服务化趋势?
  • 方向一: 架构服务化
    • 单体分层架构
    • 面向服务架构 -SOA
    • 微服务架构 - Microservices
    • 云原生架构 - Cloud Native
  • 方向二: 部署容器编排化
    • 虚拟机
    • 容器
    • Kubernetes 与编排
[#](# 架构中有哪些技术点?) 架构中有哪些技术点?

所谓网站架构模式即为了解决大型网站面临的高并发访问、海量数据、高可靠运行灯一系列问题与挑战。为此,在实践中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以实现网站高性能、高可靠性、易伸缩、可扩展、安全等各种技术架构目标。

  • 分层

分层是企业应用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架构模式,将系统在横向维度上切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负责一部分相对简单并比较单一的职责,然后通过上层对下层的依赖和调度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在网站的分层架构中,常见的为3层,即应用层服务层数据层:

  1. 应用层具体负责业务和视图的展示;
  2. 服务层为应用层提供服务支持;
  3. 数据库提供数据存储访问服务,如数据库、缓存、文件、搜索引擎等。

分层架构是逻辑上的,在物理部署上,三层架构可以部署在同一个物理机器上,但是随着网站业务的发展,必然需要对已经分层的模块分离部署,即三层结构分别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是网站拥有更多的计算资源以应对越来越多的用户访问。

所以虽然分层架构模式最初的目的是规划软件清晰的逻辑结构以便于开发维护,但在网站的发展过程中,分层结构对网站支持高并发向分布式方向的发展至关重要。

  • 分隔

如果说分层是将软件在横向方面进行切分,那么分隔就是在纵向方面对软件进行切分。

网站越大,功能越复杂,服务和数据处理的种类也越多,将这些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分隔开来,包装成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块单元,不仅有助于软件的开发维护也便于不同模块的分布式部署,提高网站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功能扩展能力。

大型网站分隔的粒度可能会很小。比如在应用层,将不同业务进行分隔,例如将购物、论坛、搜索、广告分隔成不同的应用,有对立的团队负责,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

  • 分布式

对于大型网站,分层和分隔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切分后的模块便于分布式部署,即将不同模块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通过远程调用协同工作。分布式意味着可以使用更多的计算机完同样的工作,计算机越多,CPU、内存、存储资源就越多,能过处理的并发访问和数据量就越大,进而能够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

在网站应用中,常用的分布式方案有一下几种.

  1. 分布式应用和服务:将分层和分隔后的应用和服务模块分布式部署,可以改善网站性能和并发性、加快开发和发布速度、减少数据库连接资源消耗。

  2. 分布式静态资源:网站的静态资源如JS、CSS、Logo图片等资源对立分布式部署,并采用独立的域名,即人们常说的动静分离。静态资源分布式部署可以减轻应用服务器的负载压力;通过使用独立域名加快浏览器并发加载的速度。

  3. 分布式数据和存储:大型网站需要处理以P为单位的海量数据,单台计算机无法提供如此大的存储空间,这些数据库需要分布式存储。

  4. 分布式计算:目前网站普遍使用Hadoop和MapReduce分布式计算框架进行此类批处理计算,其特点是移动计算而不是移动数据,将计算程序分发到数据所在的位置以加速计算和分布式计算。

  • 集群

对于用户访问集中的模块需要将独立部署的服务器集群化,即多台服务器部署相同的应用构成一个集群,通过负载均衡设备共同对外提供服务。

服务器集群能够为相同的服务提供更多的并发支持,因此当有更多的用户访问时,只需要向集群中加入新的机器即可;另外可以实现当其中的某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负载均衡的失效转移机制将请求转移至集群中其他的服务器上,因此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 缓存

缓存目的就是减轻服务器的计算,使数据直接返回给用户。在现在的软件设计中,缓存已经无处不在。具体实现有CDN、反向代理、本地缓存、分布式缓存等。

使用缓存有两个条件:访问数据热点不均衡,即某些频繁访问的数据需要放在缓存中;数据在某个时间段内有效,不过很快过期,否则会因为数据过期而脏读,影响数据的正确性。

  • 异步

使用异步,业务之间的消息传递不是同步调用,而是将一个业务操作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之间通过共享数据的方法异步执行进行协作。

具体实现则在单一服务器内部可用通过多线程共享内存对了的方式处理;在分布式系统中可用通过分布式消息队列来实现异步。

异步架构的典型就是生产者消费者方式,两者不存在直接调用。

  • 冗余

网站需要7×24小时连续运行,那么就得有相应的冗余机制,以防某台机器宕掉时无法访问,而冗余则可以通过部署至少两台服务器构成一个集群实现服务高可用。数据库除了定期备份还需要实现冷热备份。甚至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部署灾备数据中心。

  • 自动化

具体有自动化发布过程,自动化代码管理、自动化测试、自动化安全检测、自动化部署、自动化监控、自动化报警、自动化失效转移、自动化失效恢复等。

  • 安全

网站在安全架构方面有许多模式:通过密码和手机校验码进行身份认证;登录、交易需要对网络通信进行加密;为了防止机器人程序滥用资源,需要使用验证码进行识别;对常见的XSS攻击、SQL注入需要编码转换;垃圾信息需要过滤等。

  • 敏捷性

积极接受需求变更,快速响应业务发展需求。

缓存

[#](# 谈谈架构中的缓存应用?) 谈谈架构中的缓存应用?

缓存有各类特征,而且有不同介质的区别,那么实际工程中我们怎么去对缓存分类呢? 在目前的应用服务框架中,比较常见的,时根据缓存雨应用的藕合度,分为local cache(本地缓存)和remote cache(分布式缓存):

  • 本地缓存:指的是在应用中的缓存组件,其最大的优点是应用和cache是在同一个进程内部,请求缓存非常快速,没有过多的网络开销等,在单应用不需要集群支持或者集群情况下各节点无需互相通知的场景下使用本地缓存较合适;同时,它的缺点也是应为缓存跟应用程序耦合,多个应用程序无法直接的共享缓存,各应用或集群的各节点都需要维护自己的单独缓存,对内存是一种浪费。

  • 分布式缓存:指的是与应用分离的缓存组件或服务,其最大的优点是自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应用,与本地应用隔离,多个应用可直接的共享缓存。

目前各种类型的缓存都活跃在成千上万的应用服务中,还没有一种缓存方案可以解决一切的业务场景或数据类型,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特殊场景和背景,选择最适合的缓存方案。缓存的使用是程序员、架构师的必备技能,好的程序员能根据数据类型、业务场景来准确判断使用何种类型的缓存,如何使用这种缓存,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效率达到最优的目的。

[#](# 在开发中缓存具体如何实现?) 在开发中缓存具体如何实现?
  • 本地缓存
    • 成员变量或局部变量实现, 比如map
    • 静态变量实现
    • Ehcache
    • Guava Cache
  • 分布式缓存
    • Redis集群+ Spring Cache注解方式
[#](# 使用缓存的经验?) 使用缓存的经验?

不合理使用缓存非但不能提高系统的性能,还会成为系统的累赘,甚至风险。

  • 频繁修改的数据

如果缓存中保存的是频繁修改的数据,就会出现数据写入缓存后,应用还来不及读取缓存,数据就已经失效,徒增系统负担。一般来说,数据的读写比在2:1(写入一次缓存,在数据更新前至少读取两次)以上,缓存才有意义。

  • 没有热点的访问

如果应用系统访问数据没有热点,不遵循二八定律,那么缓存就没有意义。

  • 数据不一致与脏读

一般会对缓存的数据设置失效时间,一旦超过失效时间,就要从数据库中重新加载。因此要容忍一定时间的数据不一致,如卖家已经编辑了商品属性,但是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被买家看到。还有一种策略是数据更新立即更新缓存,不过这也会带来更多系统开销和事务一致性问题。

  • 缓存可用性

缓存会承担大部分数据库访问压力,数据库已经习惯了有缓存的日子,所以当缓存服务崩溃时,数据库会因为完全不能承受如此大压力而宕机,导致网站不可用。这种情况被称作缓存雪崩,发生这种故障,甚至不能简单地重启缓存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来恢复。

实践中,有的网站通过缓存热备份等手段提高缓存可用性:当某台缓存服务器宕机时,将缓存访问切换到热备服务器上。但这种设计有违缓存的初衷,缓存根本就不应该当做一个可靠的数据源来使用。

通过分布式缓存服务器集群,将缓存数据分布到集群多台服务器上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缓存的可用性。当一台缓存服务器宕机时,只有部分缓存数据丢失,重新从数据库加载这部分数据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 缓存预热warm up

缓存中存放的是热点数据,热点数据又是缓存系统利用LRU(最近最久未用算法)对不断访问的数据筛选淘汰出来,这个过程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新系统的缓存系统如果没有任何数据,在重建缓存数据的过程中,系统的性能和数据库负载都不太好,那么最好在缓存系统启动时就把热点数据加载好,这个缓存预加载手段叫缓存预热。对于一些元数据如城市地名列表、类目信息,可以在启动时加载数据库中全部数据到缓存进行预热。

  • 避免缓存穿透

如果因为不恰当的业务、或者恶意攻击持续高并发地请求某个不存在的数据,由于缓存没有保存该数据,所有的请求都会落到数据库上,会对数据库造成压力,甚至崩溃。一个简单的对策是将不存在的数据也缓存起来(其value为null)。

限流

[#](# 什么是限流?三种限流的算法?) 什么是限流?三种限流的算法?

每个系统都有服务的上线,所以当流量超过服务极限能力时,系统可能会出现卡死、崩溃的情况,所以就有了降级和限流。限流其实就是:当高并发或者瞬时高并发时,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用性,系统以牺牲部分请求为代价或者延迟处理请求为代价,保证系统整体服务可用。

令牌桶(Token Bucket)、漏桶(leaky bucket)和计数器算法是最常用的三种限流的算法:

  • 令牌桶方式(Token Bucket)
    • Guava RateLimiter

令牌桶算法是网络流量整形(Traffic Shaping)和速率限制(Rate Limiting)中最常使用的一种算法。先有一个木桶,系统按照固定速度,往桶里加入Token,如果桶已经满了就不再添加。当有请求到来时,会各自拿走一个Token,取到Token 才能继续进行请求处理,没有Token 就拒绝服务。

这里如果一段时间没有请求时,桶内就会积累一些Token,下次一旦有突发流量,只要Token足够,也能一次处理,所以令牌桶算法的特点是允许突发流量

  • 漏桶

水(请求)先进入到漏桶里,漏桶以一定的速度出水(接口有响应速率),当水流入速度过大会直接溢出(访问频率超过接口响应速率),然后就拒绝请求,可以看出漏桶算法能强行限制数据的传输速率。

可见这里有两个变量,一个是桶的大小,支持流量突发增多时可以存多少的水(burst),另一个是水桶漏洞的大小(rate)。

因为漏桶的漏出速率是固定的参数,所以,即使网络中不存在资源冲突(没有发生拥塞),漏桶算法也不能使流突发(burst)到端口速率.因此,漏桶算法对于存在突发特性的流量来说缺乏效率.

  • 计数器 计数器限流算法也是比较常用的,主要用来限制总并发数,比如数据库连接池大小、线程池大小、程序访问并发数等都是使用计数器算法。也是最简单粗暴的算法。
    • 采用AtomicInteger
      • 使用AomicInteger来进行统计当前正在并发执行的次数,如果超过域值就简单粗暴的直接响应给用户,说明系统繁忙,请稍后再试或其它跟业务相关的信息。
      • 弊端:使用 AomicInteger 简单粗暴超过域值就拒绝请求,可能只是瞬时的请求量高,也会拒绝请求。
    • 采用令牌Semaphore:
      • 使用Semaphore信号量来控制并发执行的次数,如果超过域值信号量,则进入阻塞队列中排队等待获取信号量进行执行。如果阻塞队列中排队的请求过多超出系统处理能力,则可以在拒绝请求。
      • 相对Atomic优点:如果是瞬时的高并发,可以使请求在阻塞队列中排队,而不是马上拒绝请求,从而达到一个流量削峰的目的。
    • 采用ThreadPoolExecutor java线程池:
      • 固定线程池大小,超出固定先线程池和最大的线程数,拒绝线程请求;
[#](# 限流令牌桶和漏桶对比?) 限流令牌桶和漏桶对比?
  • 令牌桶是按照固定速率往桶中添加令牌,请求是否被处理需要看桶中令牌是否足够,当令牌数减为零时则拒绝新的请求;
  • 漏桶则是按照常量固定速率流出请求,流入请求速率任意,当流入的请求数累积到漏桶容量时,则新流入的请求被拒绝;
  • 令牌桶限制的是平均流入速率(允许突发请求,只要有令牌就可以处理,支持一次拿3个令牌,4个令牌),并允许一定程度突发流量;
  • 漏桶限制的是常量流出速率(即流出速率是一个固定常量值,比如都是1的速率流出,而不能一次是1,下次又是2),从而平滑突发流入速率;
  • 令牌桶允许一定程度的突发,而漏桶主要目的是平滑流入速率;
  • 两个算法实现可以一样,但是方向是相反的,对于相同的参数得到的限流效果是一样的。
[#](# 在单机情况下如何实现限流?) 在单机情况下如何实现限流?

应用级限流方式只是单应用内的请求限流,不能进行全局限流。

  1. 限流总资源数
  2. 限流总并发/连接/请求数
  3. 限流某个接口的总并发/请求数
  4. 限流某个接口的时间窗请求数
  5. 平滑限流某个接口的请求数
  6. Guava RateLimiter
[#](# 在分布式环境下如何实现限流?) 在分布式环境下如何实现限流?

我们需要分布式限流和接入层限流来进行全局限流。

  1. redis+lua实现中的lua脚本
  2. 使用Nginx+Lua实现的Lua脚本

降级和熔断

[#](# 为什么会有容错?一般有哪些方式解决容错相关问题?) 为什么会有容错?一般有哪些方式解决容错相关问题?

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如果有被依赖的服务挂了以后,造成其它服务也会出现请求堆积、资源占用,慢慢扩散到所有服务,引发雪崩效应。

而容错就是要解决这类问题,常见的方式:

  • 主动超时:Http请求主动设置一个超时时间,超时就直接返回,不会造成服务堆积
  • 限流:限制最大并发数
  • 熔断:当错误数超过阈值时快速失败,不调用后端服务,同时隔一定时间放几个请求去重试后端服务是否能正常调用,如果成功则关闭熔断状态,失败则继续快速失败,直接返回。(此处有个重试,重试就是弹性恢复的能力)
  • 隔离:把每个依赖或调用的服务都隔离开来,防止级联失败引起整体服务不可用
  • 降级:服务失败或异常后,返回指定的默认信息
[#](# 谈谈你对服务降级的理解?) 谈谈你对服务降级的理解?

由于爆炸性的流量冲击,对一些服务进行有策略的放弃,以此缓解系统压力,保证目前主要业务的正常运行。它主要是针对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服务措施:当此时一些业务服务无法执行时,给出一个统一的返回结果。

  • 降级服务的特征

    • 原因:整体负荷超出整体负载承受能力。
    • 目的:保证重要或基本服务正常运行,非重要服务延迟使用或暂停使用
    • 大小:降低服务粒度,要考虑整体模块粒度的大小,将粒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 可控性:在服务粒度大小的基础上增加服务的可控性,后台服务开关的功能是一项必要配置(单机可配置文件,其他可领用数据库和缓存),可分为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
    • 次序:一般从外围延伸服务开始降级,需要有一定的配置项,重要性低的优先降级,比如可以分组设置等级1-10,当服务需要降级到某一个级别时,进行相关配置
  • 降级方式

    • 延迟服务:比如发表了评论,重要服务,比如在文章中显示正常,但是延迟给用户增加积分,只是放到一个缓存中,等服务平稳之后再执行。
    • 在粒度范围内关闭服务(片段降级或服务功能降级):比如关闭相关文章的推荐,直接关闭推荐区
    • 页面异步请求降级:比如商品详情页上有推荐信息/配送至等异步加载的请求,如果这些信息响应慢或者后端服务有问题,可以进行降级;
    • 页面跳转(页面降级):比如可以有相关文章推荐,但是更多的页面则直接跳转到某一个地址
    • 写降级:比如秒杀抢购,我们可以只进行Cache的更新,然后异步同步扣减库存到DB,保证最终一致性即可,此时可以将DB降级为Cache。
    • 读降级:比如多级缓存模式,如果后端服务有问题,可以降级为只读缓存,这种方式适用于对读一致性要求不高的场景。
  • 降级预案 在进行降级之前要对系统进行梳理,看看系统是不是可以丢卒保帅;从而梳理出哪些必须誓死保护,哪些可降级;比如可以参考日志级别设置预案:

    • 一般:比如有些服务偶尔因为网络抖动或者服务正在上线而超时,可以自动降级;
    • 警告:有些服务在一段时间内成功率有波动(如在95~100%之间),可以自动降级或人工降级,并发送告警;
    • 错误:比如可用率低于90%,或者数据库连接池被打爆了,或者访问量突然猛增到系统能承受的最大阀值,此时可以根据情况自动降级或者人工降级;
    • 严重错误:比如因为特殊原因数据错误了,此时需要紧急人工降级。
  • 服务降级分类

    • 降级按照是否自动化可分为:自动开关降级(超时、失败次数、故障、限流)和人工开关降级(秒杀、电商大促等)。
    • 降级按照功能可分为:读服务降级、写服务降级。
    • 降级按照处于的系统层次可分为:多级降级。
  • 自动降级分类

    • 超时降级:主要配置好超时时间和超时重试次数和机制,并使用异步机制探测回复情况
    • 失败次数降级:主要是一些不稳定的api,当失败调用次数达到一定阀值自动降级,同样要使用异步机制探测回复情况
    • 故障降级:比如要调用的远程服务挂掉了(网络故障、DNS故障、http服务返回错误的状态码、rpc服务抛出异常),则可以直接降级。降级后的处理方案有:默认值(比如库存服务挂了,返回默认现货)、兜底数据(比如广告挂了,返回提前准备好的一些静态页面)、缓存(之前暂存的一些缓存数据)
    • 限流降级: 当我们去秒杀或者抢购一些限购商品时,此时可能会因为访问量太大而导致系统崩溃,此时开发者会使用限流来进行限制访问量,当达到限流阀值,后续请求会被降级;降级后的处理方案可以是:排队页面(将用户导流到排队页面等一会重试)、无货(直接告知用户没货了)、错误页(如活动太火爆了,稍后重试)
[#](# 什么是服务熔断?和服务降级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服务熔断?和服务降级有什么区别?

熔断机制是应对雪崩效应的一种微服务链路保护机制,当扇出链路的某个微服务不可用或者响应时间太长时,会进行服务的降级,进而熔断该节点微服务的调用,快速返回"错误"的响应信息。

和服务降级有什么区别

服务熔断对服务提供了proxy,防止服务不可能时,出现串联故障(cascading failure),导致雪崩效应。

服务熔断一般是某个服务(下游服务)故障引起,而服务降级一般是从整体负荷考虑。

  • 共性:
    • 目的 -> 都是从可用性、可靠性出发,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
    • 最终表现->使某一些应用不可达或不可用,来保证整体系统稳定。
    • 粒度 -> 一般都是服务级别,但也有细粒度的层面:如做到数据持久层、只许查询不许增删改等。
    • 自治 -> 对其自治性要求很高。都要求具有较高的自动处理机制。
  • 区别:
    • 触发原因 -> 服务熔断通常是下级服务故障引起;服务降级通常为整体系统而考虑。
    • 管理目标 -> 熔断是每个微服务都需要的,是一个框架级的处理;而服务降级一般是关注业务,对业务进行考虑,抓住业务的层级,从而决定在哪一层上进行处理:比如在IO层,业务逻辑层,还是在外围进行处理。
    • 实现方式 -> 代码实现中的差异。
[#](# 如何设计服务的熔断?) 如何设计服务的熔断?
  • 异常处理:调用受熔断器保护的服务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处理当服务不可用时的异常情况。这些异常处理通常需要视具体的业务情况而定。比如,如果应用程序只是暂时的功能降级,可能需要切换到其它的可替换的服务上来执行相同的任务或者获取相同的数据,或者给用户报告错误然后提示他们稍后重试。

  • 异常的类型:请求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一些原因可能会比其它原因更严重。比如,请求会失败可能是由于远程的服务崩溃,这可能需要花费数分钟来恢复;也可能是由于服务器暂时负载过重导致超时。熔断器应该能够检查错误的类型,从而根据具体的错误情况来调整策略。比如,可能需要很多次超时异常才可以断定需要切换到断开状态,而只需要几次错误提示就可以判断服务不可用而快速切换到断开状态。

  • 日志:熔断器应该能够记录所有失败的请求,以及一些可能会尝试成功的请求,使得的管理员能够监控使用熔断器保护的服务的执行情况。 测试服务是否可用:在断开状态下,熔断器可以采用定期的ping远程的服务或者资源,来判断是否服务是否恢复,而不是使用计时器来自动切换到半断开状态。这种ping操作可以模拟之前那些失败的请求,或者可以使用通过调用远程服务提供的检查服务是否可用的方法来判断。

  • 手动重置:在系统中对于失败操作的恢复时间是很难确定的,提供一个手动重置功能能够使得管理员可以手动的强制将熔断器切换到闭合状态。同样的,如果受熔断器保护的服务暂时不可用的话,管理员能够强制的将熔断器设置为断开状态。 并发问题:相同的熔断器有可能被大量并发请求同时访问。熔断器的实现不应该阻塞并发的请求或者增加每次请求调用的负担。 资源的差异性:使用单个熔断器时,一个资源如果​​有分布在多个地方就需要小心。比如,一个数据可能存储在多个磁盘分区上(shard),某个分区可以正常访问,而另一个可能存在暂时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错误响应如果混为一谈,那么应用程序访问的这些存在问题的分区的失败的可能性就会高,而那些被认为是正常的分区,就有可能被阻塞。

  • 加快熔断器的熔断操作:有时候,服务返回的错误信息足够让熔断器立即执行熔断操作并且保持一段时间。比如,如果从一个分布式资源返回的响应提示负载超重,那么应该等待几分钟后再重试。(HTTP协议定义了"HTTP 503 Service Unavailable"来表示请求的服务当前不可用,他可以包含其他信息比如,超时等)

  • 重复失败请求:当熔断器在断开状态的时候,熔断器可以记录每一次请求的细节,而不是仅仅返回失败信息,这样当远程服务恢复的时候,可以将这些失败的请求再重新请求一次。

[#](# 服务熔断有哪些实现方案?) 服务熔断有哪些实现方案?
  • Hystrix

Spring Cloud Netflix Hystrix就是隔离措施的一种实现,可以设置在某种超时或者失败情形下断开依赖调用或者返回指定逻辑,从而提高分布式系统的稳定性.

  • Sentinel

Sentinel 以流量为切入点,从流量控制、熔断降级、系统负载保护等多个维度保护服务的稳定性。分为两个部分:

  1. 核心库(Java 客户端)不依赖任何框架/库,能够运行于所有 Java 运行时环境,同时对 Dubbo / Spring Cloud 等框架也有较好的支持。
  2. 控制台(Dashboard)基于 Spring Boot 开发,打包后可以直接运行,不需要额外的 Tomcat 等应用容器。

负载均衡

[#](# 什么是负载均衡?原理是什么?) 什么是负载均衡?原理是什么?

负载均衡(Load Balance),意思是将负载(工作任务,访问请求)进行平衡、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服务器,组件)上进行执行。是解决高性能,单点故障(高可用),扩展性(水平伸缩)的终极解决方案。

  • 负载均衡原理

采用横向扩展的方式,通过添加机器来满足大型网站服务的处理能力。比如:一台机器不能满足,则增加两台或者多台机器,共同承担访问压力。

  1. 应用集群:将同一应用部署到多台机器上,组成处理集群,接收负载均衡设备分发的请求,进行处理,并返回相应数据。

  2. 负载均衡设备:将用户访问的请求,根据负载均衡算法,分发到集群中的一台处理服务器。(一种把网络请求分散到一个服务器集群中的可用服务器上去的设备)

  • 负载均衡的作用(解决的问题):

1.解决并发压力,提高应用处理性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处理能力);

2.提供故障转移,实现高可用;

3.通过添加或减少服务器数量,提供网站伸缩性(扩展性);

4.安全防护;(负载均衡设备上做一些过滤,黑白名单等处理)

[#](# 负载均衡有哪些分类?) 负载均衡有哪些分类?

根据实现技术不同,可分为DNS负载均衡,HTTP负载均衡,IP负载均衡,链路层负载均衡等。

  • DNS负载均衡

最早的负载均衡技术,利用域名解析实现负载均衡,在DNS服务器,配置多个A记录,这些A记录对应的服务器构成集群。大型网站总是部分使用DNS解析,作为第一级负载均衡。

实践建议

将DNS作为第一级负载均衡,A记录对应着内部负载均衡的IP地址,通过内部负载均衡将请求分发到真实的Web服务器上。一般用于互联网公司,复杂的业务系统不合适使用。

  • IP负载均衡

在网络层通过修改请求目标地址进行负载均衡。

用户请求数据包,到达负载均衡服务器后,负载均衡服务器在操作系统内核进程获取网络数据包,根据负载均衡算法得到一台真实服务器地址,然后将请求目的地址修改为,获得的真实ip地址,不需要经过用户进程处理。

真实服务器处理完成后,响应数据包回到负载均衡服务器,负载均衡服务器,再将数据包源地址修改为自身的ip地址,发送给用户浏览器。

IP负载均衡,真实物理服务器返回给负载均衡服务器,存在两种方式:(1)负载均衡服务器在修改目的ip地址的同时修改源地址。将数据包源地址设为自身盘,即源地址转换(snat)。(2)将负载均衡服务器同时作为真实物理服务器集群的网关服务器。

  • 链路层负载均衡

在通信协议的数据链路层修改mac地址,进行负载均衡。

数据分发时,不修改ip地址,指修改目标mac地址,配置真实物理服务器集群所有机器虚拟ip和负载均衡服务器ip地址一致,达到不修改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进行数据分发的目的。

实际处理服务器ip和数据请求目的ip一致,不需要经过负载均衡服务器进行地址转换,可将响应数据包直接返回给用户浏览器,避免负载均衡服务器网卡带宽成为瓶颈。也称为直接路由模式(DR模式)。

实践建议:DR模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负载均衡方式。

  • 混合型负载均衡

由于多个服务器群内硬件设备、各自的规模、提供的服务等的差异,可以考虑给每个服务器群采用最合适的负载均衡方式,然后又在这多个服务器群间再一次负载均衡或群集起来以一个整体向外界提供服务(即把这多个服务器群当做一个新的服务器群),从而达到最佳的性能。将这种方式称之为混合型负载均衡。

此种方式有时也用于单台均衡设备的性能不能满足大量连接请求的情况下。是目前大型互联网公司,普遍使用的方式。

[#](# 常见的负载均衡服务器有哪些?) 常见的负载均衡服务器有哪些?

平时我们常用的有四层负载均衡和七层负载均衡,四层的负载均衡是基于IP和端口实现的,七层的负载均衡是在四层的基础上,基于URL等信息实现。

  • 四层负载均衡

LVS:重量级软件,本身不支持正则表达式,部署起来比较麻烦,但是性能高,应用范围广,一般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都有用到。

HAProxy:轻量级软件,支持的负载均衡策略非常多,较灵活。

Nginx:轻量级软件,支持的协议少(HTTP、HTTPS和Email协议),对于Session支持不友好。

  • 七层负载均衡

HAProxy:全面支持七层代理,灵活性高,支持Session会话保持。

Nginx:可以针对HTTP应用进行分流,正则规则灵活,支持高并发,部署简单。

Apache:性能较差,一般不考虑。

MySQL Proxy:官方的数据库中间件,可以实现读写分离,负载均衡等功能,但是对分表分库支持不完善(可选替代品:Atlas,Cobar,TDDL)。

[#](# 常见的负载均衡的算法?) 常见的负载均衡的算法?

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包含:

第一类,轮询法

  • 轮询法(Round Robin)
    • 将请求按顺序轮流地分配到后端服务器上,它均衡地对待后端的每一台服务器,而不关心服务器实际的连接数和当前的系统负载。
  • 加权轮询法(Weight Round Robin)
    • 不同的后端服务器可能机器的配置和当前系统的负载并不相同,因此它们的抗压能力也不相同。给配置高、负载低的机器配置更高的权重,让其处理更多的请;而配置低、负载高的机器,给其分配较低的权重,降低其系统负载,加权轮询能很好地处理这一问题,并将请求顺序且按照权重分配到后端。
  • 平滑加权轮询法(Smooth Weight Round Robin)

第二类,随机法

  • 随机法(Random)
    • 通过系统的随机算法,根据后端服务器的列表大小值来随机选取其中的一台服务器进行访问。由概率统计理论可以得知,随着客户端调用服务端的次数增多, 其实际效果越来越接近于平均分配调用量到后端的每一台服务器,也就是轮询的结果。
  • 加权随机法(Weight Random)
    • 与加权轮询法一样,加权随机法也根据后端机器的配置,系统的负载分配不同的权重。不同的是,它是按照权重随机请求后端服务器,而非顺序。

第三类,哈希

  • 源地址哈希法(Hash)
    • 源地址哈希的思想是根据获取客户端的IP地址,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得到的一个数值,用该数值对服务器列表的大小进行取模运算,得到的结果便是客服端要访问服务器的序号。采用源地址哈希法进行负载均衡,同一IP地址的客户端,当后端服务器列表不变时,它每次都会映射到同一台后端服务器进行访问。

第四类,连接数法

  • 最小连接数法(Least Connections)
    • 最小连接数算法比较灵活和智能,由于后端服务器的配置不尽相同,对于请求的处理有快有慢,它是根据后端服务器当前的连接情况,动态地选取其中当前积压连接数最少的一台服务器来处理当前的请求,尽可能地提高后端服务的利用效率,将负责合理地分流到每一台服务器。

灾备和故障转移

[#](# 什么是容灾?一般基于什么实现?) 什么是容灾?一般基于什么实现?

容灾是指为了保证关键业务和应用在经历各种灾难后,仍然能够最大限度的提供正常服务的所进行的一系列系统计划及建设和管理行为。

容灾能力基于数据复制故障转移

[#](# 一般怎么实现灾备?) 一般怎么实现灾备?

备份是对数据进行保护,容灾是在备份的基础上,保障企业的业务连续性,从这个层面,一般将容灾划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

  • 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本地关键应用数据的一个实时复制。
  • 应用容灾是指在数据容灾的基础上,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在灾难发生时,备端系统迅速接管业务继续运行。
相关推荐
javaDocker8 小时前
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
架构
JosieBook9 小时前
【架构】主流企业架构Zachman、ToGAF、FEA、DoDAF介绍
架构
.生产的驴10 小时前
SpringCloud OpenFeign用户转发在请求头中添加用户信息 微服务内部调用
spring boot·后端·spring·spring cloud·微服务·架构
丁总学Java11 小时前
ARM 架构(Advanced RISC Machine)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arm开发·架构
ZOMI酱13 小时前
【AI系统】GPU 架构与 CUDA 关系
人工智能·架构
天天扭码19 小时前
五天SpringCloud计划——DAY2之单体架构和微服务架构的选择和转换原则
java·spring cloud·微服务·架构
余生H20 小时前
transformer.js(三):底层架构及性能优化指南
javascript·深度学习·架构·transfor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