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e + vue + ts + electron
想要为 electron 编译出来的程序加上命令行参数的控制,比如 app port address, 来让 app 在 port 端口上开启,并获得配置中心 address 的相关信息。
以下是 npm run dev 的插件配置
javascript
export const ElectronDevPlugin = (): Plugin => {
return {
name: "electron-dev",
configureServer(server) {
server?.httpServer?.once("listening", () => {
build() // 编译 cjs 文件,可以忽视
const addressInfo = server.httpServer?.address() as AddressInfo
const IP = `http://localhost:${addressInfo.port}`
// 用 electron 来编译 vue 生成的 dist
var process = spawn(electron.toString(), ["dist/background.cjs", IP])
fs.watchFile("src/background.ts", () => {
process.kill()
build()
process = spawn(electron.toString(), ["dist/background.cjs", IP])
})
})
}
}
}
spawn(electron.toString(), ["dist/background.cjs", IP])
这一步本质上是调用了electron.exe dist/background.cjs IP
这段命令,导致一开始认为 electron.exe 的编译程序可以直接传入命令行参数,并通过process.argv
的方式来获得传入的 IP 信息
以下是background.ts
中的代码
arduino
app.whenReady().then(() => {
const win = new BrowserWindow({
height: 600,
width: 800,
webPreferences: {
nodeIntegration: true,
contextIsolation: false,
webSecurity: false,
}
})
if (process.argv[2]) {
win.loadURL(process.argv[2])
} else {
win.loadFile("index.html")
}
})
这段代码其实就是将 electron.exe dist/background.cjs IP
编译时传入的 IP(process.argv[2])
当作 app 的界面的源信息。
但在后来的测试之中发现,electron.exe 本身只支持两种参数 options 和 path
因此如果传入第三个参数进去的话,electron.exe 就会直接退出(不是你至少给个报错啊)
但是就像之前的 npm run dev
的插件代码中写的,直接使用 electron.exe 编译的话,是可以获取到 IP 的参数的,所以那段插件代码本质上是将 dist/background.cjs 填在了 path 的位置,而后边的 IP 则是靠着 electron 对命令行的监控不严混进去的(electron 允许最多两个参数),最终在 background.ts 之中被 process.argv
捕获,结果就导致了 electron 编译的时候好像可以传递命令行参数的错觉。
所以,如果 electron 编译后的程序想要传递命令行参数的话,应该直接在编译完成之后的 release 文件之中使用 ./app port address
来运行,然后如果 npm run dev
的插件采用的也是需要 process.argv
来进行一些操作的话,那么就需要将 npm run dev
对于 process.argv
的处理和 ./app 本身对于 process.argv
分开。
目前想到的要么就是 release 的时候直接从代码上换成另一套处理,要么就是 npm run dev 运行自己的脚本来进行手动的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