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Lombok的坑

Lombok 是一个 Java 库,通过注解的方式在编译时自动为类生成 getter、setter、equals、hashCode 等方法,以简化代码和提高开发效率。本文主要谈谈代码简化背后的代价。

引入Lombok之前是怎么做的

IDE中添加getter/setter, toString等代码:

@Data

在使用Lombok过程中,如果对于各种注解的底层原理不理解的话,很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知道,当我们使用@Data定义一个类的时候,会自动帮我们生成equals()方法 。但是如果只使用了@Data,而不使用@EqualsAndHashCode(callSuper=true)的话,会默认是@EqualsAndHashCode(callSuper=false),这时候生成的equals()方法只会比较子类的属性,不会考虑从父类继承的属性,无论父类属性访问权限是否开放。这就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代码可读性

在代码中使用了Lombok,确实可以帮忙减少很多代码,因为Lombok会帮忙自动生成很多代码。但是这些代码是要在编译阶段才会生成的,所以在开发的过程中,其实很多代码其实是缺失的。在代码中大量使用Lombok,就导致代码的可读性会低很多,而且也会给代码调试带来一定的问题。 比如,我们想要知道某个类中的某个属性的getter方法都被哪些类引用的话,就没那么简单了。

侵入性

因为Lombok的使用要求开发者一定要在IDE中安装对应的插件。如果未安装插件的话,使用IDE打开一个基于Lombok的项目的话会提示找不到方法等错误。导致项目编译失败。也就是说,如果项目组中有一个人使用了Lombok,那么其他人就必须也要安装IDE插件。否则就没办法协同开发。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定义的一个jar包中使用了Lombok,那么就要求所有依赖这个jar包的所有应用都必须安装插件,这种侵入性是很高的。

破坏了封装性

假设我们有一个User类,使用Lombok的@Data注解来自动生成getter和setter方法:

java 复制代码
import lombok.Data;

@Data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我们没有显式地编写getter和setter方法,但Lombok会在编译时自动生成它们。这样,外部代码可以直接访问和修改User类的name和age属性,从而破坏了封装性。

而面向对象封装的定义是:通过访问权限控制,隐藏内部数据,外部仅能通过类提供的有限的接口访问、修改内部数据。所以,暴露不应该暴露的 setter 方法,明显违反了面向对象的封装特性。

好的做法应该是不提供getter/setter,而是只提供一个public的add方法,同时去修改name、age属性。

总结

  • 可能存在对队友不友好、对代码不友好、对调试不友好、对升级不友好等问题。
  • Lombok还会导致破坏封装性的问题。@Data中覆盖equals和hashCode的坑等。需要知道其中的坑。
  • 其实我们不缺时间写Getter和Setter的。
  • Java14中Record(用于创建小型不可变的对象)可以了解下。
相关推荐
哈基米喜欢哈哈哈16 分钟前
Spring Boot 3.5 新特性
java·spring boot·后端
##学无止境##1 小时前
Java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java·观察者模式·设计模式
David爱编程1 小时前
可见性问题的真实案例:为什么线程看不到最新的值?
java·后端
whitepure1 小时前
我如何理解与追求整洁代码
java·后端·代码规范
用户8356290780511 小时前
Java高效读取Excel表格数据教程
java·后端
yinke小琪1 小时前
今天解析一下从代码到架构:Java后端开发的"破局"与"新生"
java·后端·架构
渣哥2 小时前
为什么越来越多公司选择 JAVA?一个老程序员的观察笔记
java
码出极致2 小时前
电商支付场景下基于 Redis 的 Seata 分布式事务生产实践方案
java·后端
chen_note2 小时前
Redis数据持久化——RDB快照和Aof日志追加
java·数据库·mybatis·持久化·aof·rdb
superlls2 小时前
(Redis)缓存三大问题及布隆过滤器详解
java·后端·sp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