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约瑟夫环问题解析与实现

一、导言

约瑟夫环(Josephus Problem)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涉及一个编号为 1 到 n 的人围成一圈,从第一个人开始报数,报到某个数字 m 的人出列,然后再从下一个人开始报数,如此循环,直到所有人都出列。本篇博客将详细解析约瑟夫环问题,并使用 Python 实现算法。

二、问题分析

约瑟夫环问题中,有两个变量需要确定:人数 n 和报数的数字 m。当给定 n 和 m 后,需要确定最后留下的人的编号。例如,当 n=7,m=3 时,约瑟夫环问题的过程如下:

  • 1 2 3 4 5 6 7 (初始状态)
  • 1 2 4 5 6 7(第3个人出列,报数到3)
  • 1 2 4 5 7(第6个人出列,报数到3)
  • 1 4 5 7(第2个人出列,报数到3)
  • 1 4 5(第7个人出列,报数到3)
  • 1 4(第5个人出列,报数到3)
  • 4(第1个人出列,报数到3)

因此,最后留下的人的编号为 4。

三、解决方案

解决约瑟夫环问题的一种常见思路是使用循环链表。首先,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循环链表,并将人的编号作为节点的值。然后,从第一个节点开始,依次报数,当报数到达 m 时,移除当前节点,继续下一个节点,直到只剩下一个节点为止。

下面是使用 Python 实现约瑟夫环问题的代码:

python 复制代码
"""
定义单向链表节点类
"""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 value):
		# 节点的值
		self.value = value
		# 指向下一个节点
		self.next = None

class CircularLinkedList:
	def __init__(self):
		self.head = None

	def append(self, value):
		"""
		append: 在链表末尾添加一个新节点,
		如果链表为空,则将头节点指向新节点,新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头节点,
		否则遍历链表找到尾节点并将其 next 指向新节点,同时新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头节点,以形成循环
		:param value:
		:return:
		"""
		new_node = Node(value)
		if not self.head:
			self.head = new_node
			self.head.next = self.head
		else:
			current = self.head
			# 循环找到最后一个节点
			while current.next != self.head:
				current = current.next
			current.next = new_node
			new_node.next = self.head

	def remove(self, value):
		"""
		从链表中移除一个值为 value 的节点
		遍历链表找到要移除的节点,并将其前一个节点的 next 指针跳过该节点,实现移除操作。
		:param value:
		:return:
		"""
		if not self.head:
			# 头节点为空执行
			# 如果链表为空,则结束方法
			return
		current = self.head
		prev = None
		while True:
			if current.value == value:
				if current == self.head:
					temp = self.head
					while temp.next != self.head:
						temp = temp.next
					temp.next = self.head.next
					self.head = self.head.next
				else:
					prev.next = current.next
				break
			prev = current
			current = current.next
			if current == self.head:
				break

	def get_survivor(self, m):
		"""
		根据约瑟夫环问题,找到最后留下的人的编号,其中参数 m 表示每次移除第 m 个人。
		使用循环遍历链表,每次移除第 m 个节点,直到只剩下一个节点为止,返回该节点的值。
		:param m:
		:return:
		"""
		current = self.head
		while current.next != current:
			count = 1
			while count != m:
				current = current.next
				count += 1
			self.remove(current.value)
			current = current.next
		return current.value

def josephus(n, m):
	linked_list = CircularLinkedList()
	for i in range(1, n+1):
		linked_list.append(i)
	return linked_list.get_survivor(m)

if __name__ == '__main__':
	n = 5
	m = 2
	survivor = josephus(n, m)
	print(f"The survivor's number is: {survivor}")
相关推荐
CoovallyAIHub10 小时前
中科大DSAI Lab团队多篇论文入选ICCV 2025,推动三维视觉与泛化感知技术突破
深度学习·算法·计算机视觉
NAGNIP11 小时前
Serverless 架构下的大模型框架落地实践
算法·架构
moonlifesudo11 小时前
半开区间和开区间的两个二分模版
算法
moonlifesudo11 小时前
300:最长递增子序列
算法
CoovallyAIHub16 小时前
港大&字节重磅发布DanceGRPO:突破视觉生成RLHF瓶颈,多项任务性能提升超180%!
深度学习·算法·计算机视觉
CoovallyAIHub16 小时前
英伟达ViPE重磅发布!解决3D感知难题,SLAM+深度学习完美融合(附带数据集下载地址)
深度学习·算法·计算机视觉
聚客AI1 天前
🙋‍♀️Transformer训练与推理全流程:从输入处理到输出生成
人工智能·算法·llm
大怪v1 天前
前端:人工智能?我也会啊!来个花活,😎😎😎“自动驾驶”整起!
前端·javascript·算法
惯导马工2 天前
【论文导读】ORB-SLAM3:An Accurate Open-Source Library for Visual, Visual-Inertial and
深度学习·算法
骑自行车的码农2 天前
【React用到的一些算法】游标和栈
算法·react.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