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三年前的今天我分享了一篮子"绝妙创意",后续果然啥都没干...
好,现在开始救赎!今天我们开始lodash源码透视第一期之 _.chunk。
黑盒视角来看,她可以将数组(array)拆分成多个 size 长度的区块,并将这些区块组成一个新数组。如果array 无法被分割成全部等长的区块,那么最后剩余的元素将组成一个区块。
举两个例子:
聪慧的你一定看出来了,入参有俩,第一个传入源数组originArr,第二个参数chunkLength表示每一份的长度,非常符合直觉。
返回的就是切分好的子数组组成的一个数组。
假如让我实现这个方法(写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没看过源码),我会怎么做呢?
step1 数组长度整除分片数(originArr/chunkLength),得到一个结果chunkCount
-
如果数组长度取余分片数(originArr%chunkLength)大于0,那么份数就是chunkCount = chunkCount + 1;
-
如果数组长度取余分片数(originArr%chunkLength)等于0,那么份数就是chunkCount = chunkCount;
step2 写一个循环,用split方法把数组分成chunkCount份,输出结果,结束。
用JS代码表达如下:
上面是我的盲猜,实际lodash中是如何实现这个函数的呢?
下方是我从lodash代码库中复制出来的chunk的实现。
js
function chunk(array, size = 1) {
size = Math.max(toInteger(size), 0);
const length = array == null ? 0 : array.length;
if (!length || size < 1) {
return [];
}
let index = 0;
let resIndex = 0;
const result = new Array(Math.ceil(length / size));
while (index < length) {
result[resIndex++] = slice(array, index, (index += size));
}
return result;
}
可以看出,实现的思路跟我的基本一致,也是使用一次循环实现了功能,但是健壮性和代码简洁程度比我强了好多。
-
函数开始对array和size的异常情况做兜底处理。
-
获取输出chunk个数的方式也比我的简洁优雅(我的三目表达式真的臃肿)。
-
异常情况提前返回,实际执行代码行数比我的少。
-
历久弥新的函数库,有许多通用的函数做了抽离复用。
-
参数命名方面,虽然可以依赖后期混淆减少代码量,但是作用域有限,代码规模可控的情况下,其实可以简短抽象一些。
一个小小的工具函数,可以看出一群人一起迭代之后的最终效果,比起我拍脑袋想出来的解法强出了几个身位!!
欢迎关注我,指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