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dash源码透视01:_.chunk

两年前三年前的今天我分享了一篮子"绝妙创意",后续果然啥都没干...

好,现在开始救赎!今天我们开始lodash源码透视第一期之 _.chunk。

黑盒视角来看,她可以将数组(array)拆分成多个 size 长度的区块,并将这些区块组成一个新数组。如果array 无法被分割成全部等长的区块,那么最后剩余的元素将组成一个区块。

举两个例子:

聪慧的你一定看出来了,入参有俩,第一个传入源数组originArr,第二个参数chunkLength表示每一份的长度,非常符合直觉。

返回的就是切分好的子数组组成的一个数组。

假如让我实现这个方法(写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没看过源码),我会怎么做呢?

step1 数组长度整除分片数(originArr/chunkLength),得到一个结果chunkCount

  • 如果数组长度取余分片数(originArr%chunkLength)大于0,那么份数就是chunkCount = chunkCount + 1;

  • 如果数组长度取余分片数(originArr%chunkLength)等于0,那么份数就是chunkCount = chunkCount;

step2 写一个循环,用split方法把数组分成chunkCount份,输出结果,结束。

用JS代码表达如下:

上面是我的盲猜,实际lodash中是如何实现这个函数的呢?

下方是我从lodash代码库中复制出来的chunk的实现。

js 复制代码
function chunk(array, size = 1) {
    size = Math.max(toInteger(size), 0);
    const length = array == null ? 0 : array.length;
    if (!length || size < 1) {
        return [];
    }
    let index = 0;
    let resIndex = 0;
    const result = new Array(Math.ceil(length / size));

    while (index < length) {
        result[resIndex++] = slice(array, index, (index += size));
    }
    return result;
}

可以看出,实现的思路跟我的基本一致,也是使用一次循环实现了功能,但是健壮性和代码简洁程度比我强了好多。

  1. 函数开始对array和size的异常情况做兜底处理。

  2. 获取输出chunk个数的方式也比我的简洁优雅(我的三目表达式真的臃肿)。

  3. 异常情况提前返回,实际执行代码行数比我的少。

  4. 历久弥新的函数库,有许多通用的函数做了抽离复用。

  5. 参数命名方面,虽然可以依赖后期混淆减少代码量,但是作用域有限,代码规模可控的情况下,其实可以简短抽象一些。

一个小小的工具函数,可以看出一群人一起迭代之后的最终效果,比起我拍脑袋想出来的解法强出了几个身位!!

欢迎关注我,指点我~​

相关推荐
朕的剑还未配妥11 分钟前
移动端触摸事件与鼠标事件的触发机制详解
前端
墨鱼鱼15 分钟前
【征文计划】Rokid JSAR 实践指南:打造沉浸式 "声动空间盒" 交互体验
前端
渣哥15 分钟前
多环境配置利器:@Profile 在 Spring 项目中的实战价值
javascript·后端·面试
携欢18 分钟前
Portswigger靶场之Exploiting a mass assignment vulnerability通关秘籍
前端·安全
什么芋泥香蕉33026 分钟前
比 Manus 还好用?这款国产 AI,让 Python 小白也能玩转编程
前端·后端
为java加瓦27 分钟前
前端学AI:如何写好提示词(prompt)
前端·人工智能·prompt
U.2 SSD33 分钟前
Echart仪表盘示例
javascript·echarts
qq_18417767735 分钟前
前端自动部署项目到服务器
服务器·前端·javascript
非凡ghost36 分钟前
猫眼浏览器(Chrome内核增强版浏览器)官方便携版
前端·网络·chrome·windows·软件需求
Never_Satisfied42 分钟前
在JavaScript / HTML / Node.js中,post方式的Content-Type属性的text的三种编码
javascript·node.j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