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世界》第七讲-能源

本想聊聊 tcp 和 quic,但这些都属于术的范畴,变化多端,等孩子们长大了又不知变成什么样子了,趁这段时间在家,还是得讲一些相对不变的东西,或法或势。

安阳卖血糕的精巧篦子 想到如何做圆米粉和圆面条,就说说能源吧。

扁面条的制作很容易理解,和面,擀面,把面皮叠放,用刀切就是全部工序,但想做圆面条或米粉就麻烦很多,要么用手拉面,要么把扁面用手搓圆。

不管扁面还是圆面,上面手工制作的工序都没有扩展性,相当耗费人力,更难搞的是,和血糕一样对技术要求很高,水煮面条和油炸血糕一样,需要厚度,宽窄相当一致,否则就会生熟不均匀。

真要大规模高品质做面条,还得上机器。

本来想照着血糕篦子做一个面条篦子,比如在矿泉水瓶盖捅几个圆洞,然后和好的面从洞里挤出来就是了。原理上很简单,实际动手后失败了。对密封性和材料要求很高,否则面会从上面而不是洞里挤出来。

找了个捣蒜器,圆面条的原理大概就是下面这样(面还是从上面出来了,更何况用手压塑料瓶子):

存在一种机器,面粉进入,机器根据面粉重量注入定量的水(类似洗衣机),搅拌和面,施加压力,可以压出各种形状的面条(大概是少了手工揉,压的过程,面筋无法析出,所以机器面不好吃?不太懂)。

这种全自动机器的出现倾向于压出要多少有多少的面条。

我在欣赏血糕篦子时,将其看作 gpu,因为它善于做简单的,重复的,可并行的事,像这种并行输出物件儿的机器都很像 gpu,它们摆脱了串行操作对时间的依赖,可在空间上近乎无限的铺展开,这就是工业化。人们等不了一天时间手工拉出 100 斤拉面,但只要机器够精巧,空间足够,人们可在一分钟获得 1 吨的拉面。

手工做面条的过程类似 cpu 的工作,步骤就是算法,再精细高效的手工过程也依然费人工而无法扩展,与之相对,机器做面的过程很像 gpu 的工作,在 "算法设计" 上遵循的是另一种思路。可以想象,像冒泡排序,快排之类的算法是诉诸 cpu 串行操作的,这类算法诉诸 gpu 反而难搞,串行过程并行化反而触发同步操作,设计思路一定要改变,同样无法想象在压面机里如何进行拉面操作。

在任何可接受的角度,cpu 都算是脑力劳动,而重体力劳动则必须由 gpu,dpu,jpu(经理处理单元,专门对经理进行粉碎再加工) 等 pu 来完成。

互联网发展的过去 30 年其实一直都在脑力劳动,手工制作阶段,cpu 是主角,而 cpu 由于 "占人工",完全不适合做批量的工业化操作,互联网一直在田园牧歌时代。

随着带宽渐大渐便宜,内存,处理器渐小渐便宜,进入移动时代后,互联网数据量指数级暴增,对大数据的处理需求催生了 gpu,dpu,jpu,xpu 的大规模应用,如今的数据量催使 ai 快速进化,大模型训练对算力和数据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正在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

cpu 回归办公室发命令,再不用自己亲自手工干活,而大量 xpu 在工地。 在互联网领域,这件事才刚刚开始。

换句话说,干重体力活的互联网才刚刚开始。大模型训练,基于电池和机械的机器人(可以一掌劈断经理),都是用电大户,以往人们认知中的互联网将不再只是电 "脑",而我们知道,体力劳动是比脑力劳动更耗能的,吃同样的饭,程序员能吃成三高,重体力工人搞不好还不够。

在过往的 30 年,我们几乎没有过于关注互联网的能耗,和钢厂,电厂,空调,汽车等传统产业能耗相比,互联网行业那些服务器,电脑,手机的能耗不值得一提。但先有区块链,后有大模型进场后,事情就发生了变化,互联网行业能耗快速暴增,可以预见,此后十年二十年,算力对电力的需求,不出意外应该会催使电力能源领域获得一次突破。投能源肯定没错,但能源新到什么程度,大概率不会是现在能看到的样子,一项技术如果几十年还没有颠覆已有的另一项大规模铺展的技术,机会就不大了。

这并不是新鲜事,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对能源的大规模消耗,一开始是浪费,然后逐渐集约。

当野人开始用火时,能源第一次开始被主动利用,开始在山洞保存火种,大量木材浪费于无用的燃烧,后续钻木取火相当于一次对火的集约。

新石器中晚期的野人从打猎捡漏开始畜牧种地时,畜力和人的体力开始大规模使用,大量战俘作为奴隶终生重劳动,而滑轮,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发明是一次对生物力的集约。

工业革命前期的田园牧歌时代,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在发展,从蒸汽机开始,大量燃烧煤炭,工厂滚滚黑烟,电力的发展是一次对煤炭的集约,此后水电,核电进一步拓展了火电。

如今还是要走老路,先从田园牧歌的电脑手机互联网时代进入对电力的浪费,然后再用新能源集约。如今的 2024 年,我们似乎正在田园牧歌和电力浪费的过渡期。

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所处的时代看作最特殊的时代,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时代改变了世界,但在几万年的漫长时间里,最具意义的节点只是不多的几个,大多数自诩的颠覆性变革都在历史长河中被遗忘。但另一方面,即使在一个日后看来的平庸日子的不平庸事件,它也一定会归入后面离它最近的那次颠覆性变革,比如人们会把工业革命的种子播撒在 14 世纪。无论如何,我们的时代也一样,2020~2040 年代互联网领域发生的事虽然不一定有资格成为人类历史里程碑,但它们一定会出现在下一个里程碑的日志里,下一个里程碑虽不一定很快,但一定会来。

浙江温州皮鞋湿,下雨进水不会胖。

相关推荐
2401_835302483 天前
佰力博科技与您探讨表面电阻的测试方法及应用领域
科技·能源·制造·材料工程
2401_835302484 天前
佰力博科技与您探讨压电材料的原理与压电效应的应用
科技·能源·材料工程
Data-Miner14 天前
108页精品PPT | 大型某著名企业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汇报方案能源化工数字化转型
能源
alex888616 天前
电子制造智能化转型:MES如何解决工艺复杂、质量追溯与供应链协同
人工智能·科技·5g·云计算·社交电子·能源·制造
安科瑞 华楠22 天前
阳台光伏配套电表ADL200N-CT/D16-Wf-1
能源
zkinglin23 天前
AORSA编译指南
笔记·其他·能源
天天爱吃肉821824 天前
《零基础读懂新能源汽车》——V2G/电池梯次利用/氢能源生态级技术拆解与商业预言
数据库·python·汽车·能源·创业创新
TMT星球25 天前
“储能+热泵+AI”三维驱动,美的能源定义能源科技新未来
人工智能·科技·能源
安科瑞刘鸿鹏1 个月前
双碳时代,能源调度的难题正从“发电侧”转向“企业侧”
大数据·运维·物联网·安全·能源
weixin138233951791 个月前
欧盟手机和平板电脑生态设计和能源标签法案解析
智能手机·电脑·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