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尔宝典》和一个智者的对话的奇妙旅程

平时很少读经管类的书籍,作为豆瓣经管类 No.1 的书籍,《纳瓦尔宝典》被许多人推荐过,虽然是经管类,但书籍内容却并不是教人如何经商和投资股票,而是硅谷的著名天使投资人纳瓦尔·拉威康特(Naval Ravikant)的智慧箴言录,我感觉就像是一个智者和你寻寻叨叨符合当下时代潮流的成长思维和心理学知识,近期我读完了该书,有感于某些思想和哲理深刻,故而记录一下我的读书体会。

创造财富

复制的边际成本为零

纳瓦尔在书中的观点明确,反复的表达,个人仅依靠出售也不可能向财富靠近,为什么呢?因为个人的时间是不可复制资源,时间只有一份且拥有排他性,比如你用时间去度假了,那么这段时间就不能用来去工作。所以就算单份的时间单价再高也好,也和财富无关。换一个角度来说,任何不能直接复制反复出售多份的事情都不可能让人实现财务自由。那么做怎样的事情可以实现财富呢 ?

作者给出了一些方向性的指引:尽可能的去构建出版书籍,专栏,博客,或者视频等等,因为这些事情都有一个特质就是具有 "一次构建,多次销售" 的属性,既复制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有具有以上属性的资产,才能帮助你走上财富自由之路。这也是这几年自媒体这么火的原因,例如最近很火的李一舟为代表,就拥有独自构建复制边际成本为零的商品和营销的能力,从而创造了巨大到财富。当然李一舟是一个反例,他提供的服务和宣传不符,不仅损害自身声誉,且已经涉嫌诈骗的嫌疑。所以作者也一直在重申:不管是任何行业,要维护好自己的职业口碑是非常重要,提供的内容要和价值匹配,因为声誉是一个人的隐形财富,具有复利效应,需要持续累积,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情,不仅会遭受法律的处罚,个人声誉也一落千丈。不再有任何翻身的可能。

构建的前提

构建复制边际为零的商品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已经在所处的行业已经处于顶尖,才通过互联网作为放大器去无限放大自己的价值。如果你还在是学生,那么应该花时间和精力在选择和在专业能力的精进上。学习专业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本专业上面,例如你是计算机专业,那么有余力可以再多学习历史,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沟通和演讲等等相关专业。了解多个学科,可以开阔思维和眼界。所以作者提倡顺序是:

  1. 首选选择一个你非常热爱且能长期持续投入的专业,日拱一卒,不期速成。
  2. 成为所在行业的顶尖的专业人士,累积经验,然后能够通过分享经验帮助他人
  3. 通过互联网作为放大器,增加 "一次构建,多次出售" 等复制边际成本为零的商品,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可以增加被动收入
  4. 持续累积和输出,耐心等待,学会和时间做朋友,让专业和财富的雪球慢慢越滚越大

然而,在输出和分享的之前,很多人都担心自己的内容不够有吸引力,或者写的不好(我自己也有这种担忧),书中作者给出的观点是:互联网其实很大的范围,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的特点,而且特别是内容领域的特色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只要你能持续的提供对别人有价值的内容,就是是小众专栏,也能累积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受众群体。因为互联网很大且没有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要能在自己领域提供对别人有帮助的信息,持续的累积,创建的价值会持续为你带来经济上的回报,甚至有可能会逐渐超过你的主业,而且通过互联网提供信息能帮助不同的人,价值和意义也是很大的。

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自己专业上的投入有复利效应的,所以需要有价值投资和长期持有的思维,只要找到了正确的事业,那么就全身心的投入,持续的精进几十年,就能从中开始收获回报了。除专业的知识外,构建自己的不可替代优势,那么要学会去拥有 不能通过培训习得的技能 就非常重要了。因为可以通过培训量产的技能,不具备稀缺性。那么有什么能力是不能通过培训获取的,我个人归纳有如下几点:

  1. 创造力:总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的人,用创新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人(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只提问题)
  2. 责任心和同理心:具备换位思考能力,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重视信用并且承担责任的能力,都是稀缺的品质
  3. 领导力:领导团队达成目标,能看到每个人的长处,并且将合适的事情安排给合适的人去做等等
  4. 行业洞察力:具备对事物深刻的认知,能洞察问题的本质,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5. 其他。。。。

这部分属于不可描述型知识了,就是老子所说 "道可道,非常道" 的部分,因为不可被量产,所以稀缺,软能力的构建不仅可以避免被他人取代,也可以避免被现在火热的 AI 取代。因为 AI 的学习方式是通过数据和知识库去学习技能的。所以 AI 能掌握的知识也都是可以通过培训量产的知识,AI 无法构建不可描述型知识的能力。除此之外快速的学习能力,在当下的社会也是非常的重要,以前学一门专业可能可以工作一辈子到退休,但是日新月异的现代,可能还没毕业所学的知识就已经过时了,应对的方法是,需要具备能快速快速学习的能力,例如 4 个月掌握一门技术,然后 4 年后它可能就淘汰了,但是你可以在中间几年赚到钱,然后再去学习前沿的技术,依次循环往复,持续交替。

时间成本策略

上面提到的要做以上那么多的事情,还要兼顾生活和家庭上的琐事,时间上肯定是不够用的。所以要想从时间成本的角度做决策。作者给出的建议是要从时间成本上去考虑做决策,例如一项工作的外包成本低于时薪,那么就将工作外包出去,例如:

  • 清洁服务:雇佣专业的保洁阿姨完成家里搞卫生,保洁等工作
  • 育儿服务:请专门的育儿保姆完成将接送孩子,洗衣做饭的工作
  • 通勤服务:请专职的司机解决自己和家人的通勤需求,等等
  • 等等............

基于时间成本决策,通过购买专业人士的服务来减少自己在消耗型工作上所花费的时间,从而将自己的时间累积下来在自己的专业上创造更大的机制。

总结:最后在作者眼里,未来随着互联网发展,它将人区分为两种 "会用杠杆的人" 和 "不会用杠杆的人"。这么说虽然有些夸张,但是这本书前面一般章节都在将如何利用杠杆实现财务自由。所以,重点就是:财富 = (努力 + 学习 + 专业)* 时间 * 杠杆

幸福人生

三件大事

下半篇的内容,作者表达写书的目的不会教人赚钱,而是想教人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因为是赚钱只是实现幸福人生的一种手段而已。让生活幸福才是最终的目的。下半篇幅有很多心理学的理论在里面(可能是作者读书涉猎很广的原因)。探讨的是如果过上幸福的人生。

作者认为如果一定要在人生三件大事上,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

  • 在哪里生活
  • 和谁在一起
  • 从事什么职业

选择往往比努力要重要的多,花费时间精力去做出正确的选择,是值得的,只有在正确的选择上去努力,那么人生大概率会是幸福。在个人的品行上也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自律的人更加自爱,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容易产生自信。自信的人对待生活也会更加的热爱,也会吸引到相同品质的人。

痛苦的选择

如果我们在一个选择上犹豫不决,应该选择短期内会更痛苦的事情,因为人性的真相是:人的天性是短视的,做困难的选择往往可以带来更加长期的轻松。相反,如果选择短期内轻松的事情,那么就要承受长期的痛苦。例如:

  1. 在看书和玩游戏之间,你选择玩游戏,逐渐学习荒废,沉迷游戏或者其他
  2. 在运动和美食之间,你选择了美食,逐渐让身体变的肥胖,失去健康

所以要做出符合个人长期利益的选择,需要持续的锻炼大脑,要让大脑习惯选择短期痛苦的事情,压制短期想要放纵的欲望。这些逆人性习惯都是需要时间累积来锻炼的。

不要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多巴胺带来的刺激上。例如:当你想要一辆车,对于物质欲望的本能会驱使你天天去关注它的动态信息。但是当你开上一段时间这种感觉便不会再存在了。这是典型多巴胺刺激带来的快乐。多巴胺带来的并不是真正的快乐,而是一种渴望,当欲望被满足,下次就需要更大的刺激才能换来多巴胺带来的同等快乐。彻底陷入基因的成瘾陷阱里。不要以为多巴胺能让你永远快乐,但是真相是能够永远给你带来满足和快乐的恰恰是一颗平静的内心。

平静和理性

尽量每天都阅读,不设限制,历史,哲学,经济等等学科都尽量有所涉猎,应该将买书视为一项投资,因为读到一本好书对自己获益是无穷的,不仅要多读书,还要多思考。实际上我们目前处于一个学习资源极其丰富的年代,只要用手机打开读书 APP,何时何地,人类的任何经典图书和知识都随手可得。但是我们现在不缺学习的资料,缺乏的是一颗求知的心。大多数人宁愿用短视频来打发空闲时间。也不会打开读书 APP。现在短视频等及时反馈的 APP 也正在让大多数人失去耐心和专注的能力。所以在当下这个时代只要每天能平静下来 30 分钟读书,运动。长期累积下来,这些隐形的财富就已经超过大多数人了。

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相对的一面,没有绝对好坏,一件事情如果能看到它的消极的一面,才能真正的去追求它积极的一面。对待事物要懂得区分事实和观点,现实生活中太多人分不清观点和事实了,充斥着对观点的争论。很多时候应该抛开观点,聚焦在事实上面,不要考虑观点的问题(因为表达观点是廉价的)。懂得区分它们很重要,尊重事实才能在复杂的事物中找到问题的真相。

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对于已经过去的事无法改变,不要在意,不要有任何遗憾。也不要把当下的希望寄托于未来。努力的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心态上应该在意自己的感受,不要去取悦他人,实际上你开心了你身边的人才会开心。那些需要你牺牲感受去取悦的人都是不值得让你付出的人。

总结:用价值投资和长期主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无论是财务,朋友,爱情,健康,还是知识。它们的都需要长期的累积的投入才能带来回报。就像选择股票,前提是在选择的时候已经尽可能的完成谨慎和认真分析。不要浮躁,不要用任何短期投机的心理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情,不要盲目的追热点,涉足自己不熟悉领域,例如最近看到比特币、AI 概念股火热就跟风去炒,最终吃亏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