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先行
这是一篇视频形式的分享,如果你方便看,可以直接去看视频:
下面是视频内容的脚本文案原稿分享。
前戏
Compose 的某些 API 只能在指定的组件内部才能使用,在它的外部、甚至它的子组件里,都是被禁止的:
这种规则很合理,对吧?
但是,有一个事实是,Compose 是用函数来写界面的,它的每个组件都是一个函数,而不是类:
类和接口要做这种访问性的隔离,是很容易的。而函数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你想限制某些公开的属性或者函数只能在特定的函数内部才能被使用,Kotlin 是没有提供这种功能的,Java 也没有。
那......Compose 是怎么做到的呢?
开场
大家好,我是扔物线朱凯。
今天咱聊一下 Compose 的作用域机制。「作用域」这个词在 Compose 底层原理的角度有它单独的含义,它是用来讨论在界面结构的组合过程中,每个层级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关键概念。不过今天,咱不聊这个,我们来借着 Compose 的躯壳,聊一聊 Kotlin 语言这个层面的作用域机制。
Compose 和 DSL
Compose 的写法是声明式的,但是跟同为声明式的 Flutter 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它的界面组件是用函数来写的,而不是用类。
用函数来写,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它的写法可以做到极致的简洁,简洁到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 DSL。------哎,啥是 DSL?
做 Android 开发的人,很多应该都见过 DSL 这个词,因为我们用的 Gradle 就是一种 DSL。但是可能很多人对于「到底 DSL 是啥意思」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所谓 DSL,它的全称是 Domain-Specific Language,中文翻译叫「领域特定语言」,其实就是「专属于某个领域的语言」。相对于 C++、Java、Kotlin 这些通用的编程语言,DSL 是被设计来专门针对某种特定场景的专用化的语言。比如 HTML,就是一种专门用来写网页界面的 DSL:
html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Simple HTML Page</title>
</head>
<body>
<h1>Welcome to My Simple HTML Page</h1>
<p>This is a paragraph of text in the body of the HTML page.</p>
<p>Here is a link to an interesting <a href="https://www.wikipedia.org/">website</a>.</p>
</body>
</html>
还有 SQL,它是专门用来访问关系型数据库的 DSL:
sql
SELECT * FROM Customers WHERE Country = 'CN';
SELECT CustomerID, FirstName, LastName, Email FROM Customers;
SELECT COUNT(*) AS NumberOfCustomers FROM Customers;
SELECT * FROM Customers ORDER BY LastName ASC;
SELECT Country, COUNT(*) AS NumberOfCustomers FROM Customers GROUP BY Country;
SELECT Orders.OrderID, Customers.FirstName, Customers.LastName, Orders.OrderDate
FROM Orders
INNER JOIN Customers ON Orders.CustomerID = Customers.CustomerID;
INSERT INTO Customers (FirstName, LastName, Email, Country)
VALUES ('Kai', 'Zhu', 'rengwuxian@gmail.com', 'CN');
UPDATE Customers SET Email = 'rengwuxian@gmail.com' WHERE CustomerID = 1;
DELETE FROM Customers WHERE CustomerID = 1;
另外很多程序员写文档喜欢用的 Markdown,它是一种「格式」,但它也是一种专门用来写格式化文档的 DSL:
markdown
# Header 1
## Header 2
### Header 3
This is a paragraph with some *italic* text and some **bold** text.
Here's an unordered list:
- Item 1
- Item 2
- Nested Item 2a
- Nested Item 2b
And here's an ordered list:
1. First item
2. Second item
3. Third item
`Inline code` can be included within backticks.
有个边界案例是 XML:它通常被认为像 JSON 一样是一种数据格式,而不是一种 DSL:
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ookstore>
<book category="programming">
<title lang="en">Learn XML</title>
<author>John Doe</author>
<year>2021</year>
<price>39.95</price>
</book>
<book category="fiction">
<title lang="en">XML for Storytellers</title>
<author>Jane Austen</author>
<year>2020</year>
<price>29.99</price>
</book>
<book category="reference">
<title lang="en">The XML Handbook</title>
<author>Robert Smith</author>
<year>2019</year>
<price>49.99</price>
</book>
</bookstore>
为啥?因为它不是领域特定的,它可以用在很多地方,但并不针对任何领域。而你如果针对某种场景,使用 XML 去设计一种专用的格式,那它就是 DSL------比如 SVG,一种矢量图的表达格式,它就是 DSL,因为它是专用于矢量图这个领域的,虽然它本质上也是一种 XML:
xml
<svg width="100" height="100"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circle cx="50" cy="50" r="40" stroke="black" stroke-width="2" fill="blue" />
</svg>
所以,DSL 是一个宽松的概念,它关键在于是否是用于特定领域的。你可以从零去创造一门 DSL,也可以拿现成的东西去改成 DSL。
不止 XML,咱还可以用通用编程语言来改成 DSL。比如 Gradle,就是一种基于 Groovy 语言的 DSL 它针对场景的是 Java 项目的架构配置------当然也包括 Android 项目。另外现在 Gradle 也支持 Kotlin 了,这就是它又添加了使用 Kotlin 来写 Gradle 脚本的支持。你大眼一看,这就是个配置文件,但它实际上是用 Kotlin 写的,只不过被精心做成了长得很像配置文件的样子。
而 Compose,也是一样的道理:它是一个定制化的、专门用来写界面的 DSL;但本质上,它依然是 Kotlin。
implicit receiver
那么既然是 Kotlin,它就可以完全享受 Kotlin 的所有功能,但也完全承受了 Kotlin 的限制。比如,我们在写传统的 XML 布局的时候------哎对了,Android 的布局文件格式,也是一种 DSL,跟 SVG 的逻辑一样------我们在写 Android 的 XML 布局的时候,如果把属性写在不合适的位置,是会看到警告的对吧:
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RelativeLayou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match_parent">
<TextView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weight="1"
android:text="" />
</RelativeLayout>
这是因为 Android Studio 会利用专门的 Lint 规则来自动检查文件结构,这就能在格式不对的时候给我们报警。------这套规则我们不用写,但 Android 的研发团队是花了精力去写它的。
而 Compose 是用 Kotlin 来写的,那么理论上就不需要专门再写 Lint 了,把代码设计好,直接利用 Kotlin 的特性就能检查和报错了。是吧?实际上,Compose 也是这么做的。
但是具体到作用域这个问题,就有一个障碍:就像我刚才说的,它的组件不是用类写的,而是函数。函数并没有像类和接口那样的层级结构,成员属性和成员函数这些东西,函数是没有的------你可以写局部变量和局部函数,但这些东西是完全私有的,没法从外部调度,所以不是一回事。这样的话,虽然用的是 Kotlin,但我们还是没法像传统布局文件那样对作用域做规则管理。直白点说就是,你想限制某个属性或者函数只能在指定的函数内部被调用,这是做不到的。
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Compose 的 Row()
组件内部可以使用一个叫 align()
的 Modifier
函数,它可以设置 Row()
内部每个组件的纵向对齐规则,比如纵向居中:
而你如果在 Row()
的外面尝试使用它,就会报错:
这是为啥?
这其实是利用了 Kotlin 的另一个概念,叫 implicit receiver,隐式的 receiver。这个概念我上个视频专门讲过,就不重复说了,建议大家去看一下(视频导航一下)。Compose 把这个 align()
写成了 RowScope
的成员函数,来限制它只能在 RowScope
对象的内部被调用;同时,它还给 Row()
组件的函数类型的参数------也就是这个大括号参数------给它设置了一个 RowScope
类型的隐式 receiver,这就让 Row()
后面的这个大括号里有了一个隐式的、RowScope
类型的 this
。这样,最终的效果就是:我们只能在 Row()
的大括号里调用这个 align()
,而在其他地方用不了。通过这种方式,Compose 就实现了用函数------而不是类------也能进行作用域限制的目的。
@DslMarker
不过这还没完。
这一套打法,它只限制了「不能在外部使用」,却没有限制「不能在内部的内部使用」。比如我在 Row()
的内部又摆了个 Column()
,也就是纵向的线性布局:
Row()
组件的这种「纵向对齐规则」,它是只对直接子组件才有意义的。比如这个 Text()
和 Column()
:
但对于 Column()
内部的 Text()
,设置这种「纵向对齐」就没有意义了------子组件的子组件,隔着一层呢,怎么对齐呀,是吧?它可以设置在它的父组件------也就是这个 Column()
------里的横向对齐规则:
------注意,这里虽然函数名一样,但其实是另一个函数,它只接受横向对齐类型的参数。
横向对齐没问题,但更外面的 Row()
所管理的纵向对齐,对于这个二级子组件的 Text()
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按理说,在这个 Text()
里就也不应该允许调用那个纵向对齐的 align()
了,是吧?但是,按照 Kotlin 的逻辑,这么写却是被允许的:
------哎?也不允许? 这,怎么做到的?(惊奇转变成笑) Kotlin 有一个特殊的注解,叫 DslMarker
,这个限制就是靠它来实现的:
哎?D-S-L-Marker,DSL,咱刚才刚说过的,是吧?这是个专门用来写 DSL 的注解吗?
还真的是的,这个注解就是专门用来让我们设计 DSL 的时候用的。Compose 就是个 DSL,刚才我说过了,是吧?
不过咱刚才也说过了,DSL 是个泛指的、广义的词,具体的有很多种 DSL,它们的定位和用法是完全不同的。而这个 DslMarker
,只是实现了其中一种 DSL 的一种功能。什么功能?就是咱现在说的这种。Compose 通过高阶函数和隐式的 receiver 实现了作用域向外的限制:只能在某个函数调用的大括号内部去访问某些属性和函数,在外面是不行的。对吧?而 DslMarker
的限制是向内的:就算在作用域内,就算在大括号的里面,如果你再套一层,那么在这个更内层的里面我也不让你用。也就是咱看到的这个,Row()
的大括号里可以用,但里面再套一层 Column()
之后,Column()
的里面就不让用了。这种「向内切断作用域传递」的工作,就是靠 DslMarker
来实现的。
我们去看一下 Row()
和 Column()
所提供的隐式 receiver 的类型,也就是这个 RowScope
和 ColumnScope
: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注解,叫 LayoutScopeMarker
,对吧?然后我再去看这个 LayoutScopeMarker
:
就能看到它是加了这个叫 DslMarker
的注解。
通过这种方式,我就把 RowScope
和 ColumnScope
标记为「互相隔离作用域」的。当我在 RowScope
的里面套一层 ColumnScope
,本来从 ColumnScope
的里面应该是能访问到外面的 RowScope
的,但加了这个 LayoutScopeMarker
之后,就没法访问了,RowScope
的所有属性和函数被强行禁止在它里面的 ColumnScope
的内部使用了。------同理,如果 ColumnScope
的里面套一个 RowScope
,也是不能往外访问的。
这种限制,可以防止 API 的污染。就像我们例子里这种,既然某些 API 只在直接的内部有意义,而在「内部的内部」就失去了意义,那就干脆禁用这些 API 在「内部的内部」的访问,让我们不要被没用的 API 淹没,从而减少问题,也能提升开发体验。
这就是 DslMarker
这个注解的作用:向内的隔离访问。Compose 只是一个例子,在其他地方------比如 Gradle 里------也有类似的使用。
总结
Compose 是用 Kotlin 写的,它享受了 Kotlin 的便利,但也要承受 Kotlin 的限制。它用 Kotlin 的函数来实现了界面组件,就继承了「函数不具备作用域」的缺陷。但是,通过高阶函数、隐式 receiver 和 DslMarker
注解,Compose 用这样综合的花活解决了作用域管理的问题,还解决得挺好。它完全不依赖 Lint 规则,直接依靠 Kotlin 的功能和语法就全都搞定了。
行,差不多就这些吧。讲了讲 Compose 的作用域机制,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不管是在 Compose 还是 Kotlin 的角度。关注我,了解更多开发知识和技能。我是扔物线,我不和你比高低,我只助你成长。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