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变革正在进入新一轮竞速期,社会对新质生产力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此背景下,金融业也正在坚定重塑自我、向外赋能的决心。
在微观的企业角度上,改变也正悄然发生。3月18日,在美港股双重上市的金融壹账通公布2023年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金融壹账通延续了前期业绩基调,实现了亏损收窄、利润表现提升和海外业务增长等多处亮点,实现全年营业收入36.7亿元。
作为一家面向金融机构的商业科技服务提供商,金融壹账通自2021年提出"一体两翼"升级战略以来,就在持续提升对关键业务的专注度。
而到了当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的要求首次亮相,以科技创新发展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更让金融壹账通深耕金融生产力的意义得到凸显。时过境迁,金融壹账通离拐点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三年大幅减亏 业务价值提升拔高了发展层次
回顾2023年,乃至过去三年的业绩表现,金融壹账通出现了明显的"一减一增"------减是亏损的减少,增是高价值业务增长,比如海外业务。这两方面的变化并非孤立,它们都扎根在金融壹账通主动调整业务结构、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战略节奏上。
先来看"一减"。结合过去三年的业绩报告,金融壹账通2021年、2022年、2023年的净亏损分别为12.8亿元、8.7亿元、3.7亿元,加速收窄的趋势明显,2023年的收窄幅度更达到58.4%,业绩逆转已在眼前。
**亏损往往与业务扩张中的投入不平衡有关,而金融壹账通恰恰是在明确了战略路线后,调整了投入的方向和窗口大小,更加聚焦高质量业务。**管理层在业绩会上也将这份成绩总结为"通过一定手段优化压缩交付成本,实现效能提升,费用成本大幅下降",和"在高质量产品研发上确保竞争力,费用管控服务于业务的发展需要,把有效的资源投入到公司发展当中"这两个方面。
**一方面,金融壹账通退出了一些非高价值的存量业务,像是数字银行中的低价值业务。**加上对费用投入的管理,金融壹账通2023年四季度的费用率同比下降12.8个百分点,2023年全年毛利率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至36.8%;归母净利润率从-19.5%升至-9.9%,同比提升了9.6个百分点。
图源:金融壹账通
**另一方面,就是对高价值业务进行深耕,极具代表性的海外业务的"一增",就处于这个范围内。**2023年,其境外客户收入贡献同比增长三成以上,在第三方总收入中的占比从上年9.7%上升至15.7%。
这份成绩的源起还要往前追溯,金融壹账通自2018年便已开始布局东南亚业务。2021年,金融壹账通明确以服务金融机构为"一体",以构建政府监管和企业用户生态、拓展境外市场为"两翼",赋能金融机构及金融服务生态的数字化转型,海外发展随之进入提速期。
回顾其海外发展史,2018年,金融壹账通成立新加坡分公司,深耕东南亚;2019年,金融壹账通与菲律宾联合银行(Union Bank)旗下科技公司UBX合作推出菲律宾首个以区块链技术驱动的科技平台;2020年,设立马来西亚新公司,与瑞士再保险达成合作,同时赋能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数字实验室平台建设;2021年,与菲律宾SB Finance达成战略合作;2022年,金融壹账通阿布扎比分公司正式开业。
至今,金融壹账通已经构建了多点开花、纵深发展的海外业务格局。
所谓多点开花,自然首先指业务触角的广------在中国香港,金融壹账通助力港交所FINI项目成功上线,并在2023年成功落地了香港头部证券登记机构数字化项目;在阿联酋,金融壹账通与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携手开发了中小企业融资数字平台Numou;在东南亚,金融壹账通的客户已涵盖前三大区域性银行。
截至2023年,金融壹账通已经合作了20个国家和地区的185家境外金融机构。
**而在业务的广泛之外,更重要的是"深",能在当地扎下根来。**比如在香港市场,金融壹账通的e-KYC项目已经服务了超过10家金融机构,而在和菲律宾SB Finance的合作上,金融壹账通去年和它达成了员工补充合作协议,在原有产品和服务基础上,继续提供提效和降本相关服务。
在特定地区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以及在单项合作中获得客户追加的需求,其实都可以视为金融壹账通高价值业务扩张的成功。这不是一种偶然,就像前面提到的,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在事实上成为了为金融机构强化赋能的手段。客户获得了更好的体验,自然会做出进一步的选择。金融壹账通整体业务的高质量发展,也同样落脚于这条规律。
比如在国内,金融壹账通的"超级大脑"信创方案,去年在18个大型国有行、股份行、城农商行、省联社信创升级项目上落地,同时和16家政策性、国有、股份制银行展开新项目合作。论成功,万变不离其宗。
那么,具体在业务和产品层面,金融壹账通凝练出了哪些成果?金融行业站在新质生产力爆发的时代拐点上,金融壹账通又如何让自身的发展与宏观趋势相匹配,在共识中寻求新的突破?或许,我们需要更深刻地理解金融的需求,和数字化科技的价值。
追寻金融新质生产力 看数字科技与"量体裁衣"
面对变革,金融机构或有雄心,或也迷茫。共识之外,怎么让新质生产力真正在作业过程中凸显,带来有效的发展动能,实际上考验的是作为服务者的业务能力。因为,如果把新质生产力解读为生产力要素的创新以及质变,那么其演进方向就可以被拆分成新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等等。
在金融行业,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解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为新的劳动工具,金融数据成为新劳动对象,作为劳动资料的金融资产的丰富性也在提升,这些理念进一步被应用到产品中,实现了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升级。在金融壹账通的实践中,这样的重构非常明显。
去年,金融壹账通数字化银行自主打造的智能化、决策型"超级大脑"产品新增了多项信创认证,助力多家机构开展业务;数字化产险的全新线上理赔工作台,帮助后端理赔人员作业效率提升超过25%,查勘人力及运营成本节约超过30%。
在与湖南某先进城商行的房抵贷系统合作中,金融壹账通的产品和服务覆盖了平台建设、产品咨询、风控咨询、运营管理四大维度,其中有不少标准化、自动化的亮点,以及针对客户需求进行的调优。比如风控业务模型每三个月进行优化,贷款服务平台以模块化组建,2个月即完成了线上产品的开发配置。效率提高了,生产力的价值就得到了明确体现。
此类成果不胜枚举,但它们的价值逻辑都有相似的主线。
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不管是产品的打造,还是利用数据等劳动资料的方式,智能化水平都在不断提升。
例如,金融壹账通入选"2023银行家年度金融科技创新优秀案例"的"E认证创新科技平台",就是大数据与AI技术融合的产物。该项目将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AI技术,用于双录效果的提升,通过技术识别解决合格率问题,从而实现了渠道管理、反欺诈、面审核身、风险评估等方面的高度智能化。
此外,2023年,金融壹账通与平安科技联合建设的"金融数据隐私计算平台"从近500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获人民银行2022年"金融科技发展奖"二等奖。加马平台也已全面应用AI能力。
另一方面,夯实自身数字化能力只是业务的出发点,帮助金融机构搭建数字化业务平台,把能力用"活"和对外输出,才能真正帮助金融机构感受到效用。
2023年底,金融壹账通为香港立桥人寿保险公司重塑了代理人线上化作业及出单流程,将线上线下双轨客户档案管理、FNA、计划书创建、投保、支付出单流程整合,用复杂的业务重构适应其多渠道开展业务的需求。在财富管理业务上,金融壹账通也充分利用"技术+业务"的模式,把实战经验作为输出的关键点,助力搭建财富管理中台和"人+货+场"智能货架体系。
**总的来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像为金融机构"量体裁衣",把通用生产力转化为客户更容易上手、更容易创造业务推动的产品和服务,将成为兑现更佳业绩的必经之路。**截至2023年末,金融壹账通第三方客户收入占比较2022年末的33.1%提升至35.6%;全年签约总额达500万元以上的客户共计75家,客均签约金额同比增长6%,业务发展蒸蒸日上。
图源:金融壹账通
据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对内重视自身新质生产力构建,对外以产品体系和服务创新,优化金融供给,为金融机构提供更高质量服务,以及将优质生产力用于开拓海外市场,最终会反哺金融壹账通自身的成长。保持对正确战略的坚守,金融壹账通也会以更快的速度,走向盈利转折点。
来源: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