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软件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第一章总结

介绍一下我的整体思路,第一章有8个小节(第2小节计算机网络的历史略),分别为

1-什么是因特网

3-网络边缘

4-网络核心

5-接入网和物理媒介

6-因特网结构和ISP

7-丢包与时延

8-协议层与服务模型

首先从因特网 入手,讲解了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 按范围分类的一种,从而引出其他两种网络:局域网LAN广域网WAN 。话题在这里由因特网转移到计算机网络,分别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资源共享、信息共享、通信、普适计算、移动用户)、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线形,树形、星形、环形)、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硬件、软件),其中软件的部分重点讲解了协议

随后讲解在计算机网络的硬件部分中哪些属于网络边缘 ,进而引出对网络边缘的讲解,并提出了网络边缘与网络核心这个概念的相对性,然后讲解了网络边缘的两种模式(面向连接、无连接的服务 ),并且解释了为什么面向连接更可靠,原因是其使用了拥塞控制流控制两种技术。

在者讲解计算机网络的硬件部分中哪些属于网络核心 ,进而引出对网络核心的讲解,并提出网络核心的两种传输方式(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 )。并且介绍了分组交换使用的技术与分类(数据报、虚电路 ),然后介绍了电路交换使用的技术(多路复用技术:时分、频分、码分)。最后讲解了一道时延计算题与电路交换传输速率的计算题。

根据如何将网络边缘与网络核心连接起来这个问题,又引出了接入网 这个概念,讲解了接入网的种类,并介绍了物理媒介(有线:DSL、Ethernet、HFC、FTTH;无线:局域网、广域网、蜂窝网络、卫星)。

而接入网接入的也是终端设备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进而介绍什么是ISP与ISP松散的层次结构,解释了为什么说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

最后是对于网络的性能评价,从而提出了一系列性能指标(数据率、带宽、传输速率、吞吐量、额定速率 ),并且也提出了其他的指标如信道(单工、全双工、半双工 ),最后也是引出了丢包与时延 的概念,讲解了时延的分类(传播延迟、传输延迟、处理延迟、排队延迟),丢包的产生原因。在最后也讲解了两道时延的计算题。

最后一部分是借助之前提出的协议来引出的,讲解了协议分层与服务模型 ,介绍了两种服务模型(ISO:OSI七层模型、TCP/IP五层模型 ),详细讲解了五层模型的定义、协议数据单元 、例子,并给出了协议套件 的概念。最后对于协议的定义中提出的实体 这个概念进行解释,并解释了服务、服务访问点的概念。

相关推荐
【云轩】42 分钟前
《混沌钟的RISC-V指令集重构》
网络·安全
EasyGBS1 小时前
视频设备轨迹回放平台EasyCVR打造视频智能融合新平台,驱动智慧机场迈向数字新时代
网络·人工智能·安全·音视频
EasyGBS1 小时前
视频设备轨迹回放平台EasyCVR综合智能化,搭建运动场体育赛事直播方案
网络·安全·音视频
低头不见4 小时前
tcp的粘包拆包问题,如何解决?
网络·网络协议·tcp/ip
SKYDROID云卓小助手5 小时前
三轴云台之相机技术篇
运维·服务器·网络·数码相机·音视频
yuzhangfeng8 小时前
【云计算物理网络】从传统网络到SDN:云计算的网络演进之路
网络·云计算
TDengine (老段)8 小时前
TDengine 中的关联查询
大数据·javascript·网络·物联网·时序数据库·tdengine·iotdb
zhu12893035569 小时前
网络安全的现状与防护措施
网络·安全·web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