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
本文为计算机网络的概述,会综合概述一下计算机网络
👋作者简介:一个正在积极探索的本科生📱联系方式:943641266(QQ)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sankexilianhua
🔑Gitee地址:https://gitee.com/Java_Ryson
由于本人的知识所限,如果文章有问题,欢迎大家联系并指出,博主会在第一时间修正。
文章目录
📕信息时代的特征
21世纪特征:
- 数字化
- 网络化
- 信息化
📘网络
📖计算机网络
🔖Internet
Internet又称因特网,互联网。
- 特点
- 连通性
- 资源共享
- 组成
- 边缘部分
- 用户直接使用的。这些设备都称为主机/端系统
- 核心部分
- 为用户提供服务
- 方式
-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客户端进程可以主动 像服务器发起通信,所以客户端必须直到服务器的地址 。
服务器可以同时处理 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启动后不停 地运行着.
所谓的客户和服务器本来都指的是计算机的进程,或者说软件。 - 对等连接方式(P2P)
也就是,一台机器,只要运行了P2P软件,就既可以做服务器也可以做客户端。当下载时为客户端,对方请求资源时为服务器。
-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 交换方式
-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会建立一条虚拟的电路(虚电路),也就是通知从发送方到接收方之间的路由器等要预留 出相应的资源来,以保证通信的连贯。当通信结束之后,通知这些核心部件,从而断开连接。所以其需要经历建立连接,通信,断开连接 3步骤。
其交换时,比特流会通过链路直达终点。并且其传输效率往往会较低。(因为传输往往是突发的,大部分时间不用于传输) -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 的方式。把要发送的整个数据(报文)分割成一个个更小的数据段,并加上必要控制信息组成对的首部 ,构成一个个分组。之后把一个个分组在网络中传输,到达终点之后,再组装起来。 - 报文交换
由上面的分组交换,我们也可以大致猜测到。报文交换实际上就是不进行分组,直接将整个报文进行传输。使用的同样是存储转发 的技术。我们可以认为其只有一个大分组,将大分组在网络中直接地传输。
- 电路交换
- 边缘部分
🔖类别
- 按网络作用范围
- 广域网(WAN)也称远程网,大致距离为几十到几千公里
- 城域网(MAN)大致距离为5-50km,覆盖范围大致为1个城市
- 局域网(LAN)大致距离为1km以内
- 学校或企业一般拥有许多个互连的局域网,这样的网络称为校园网或企业网。
- 个人区域网(PAN)若是使用无线技术连接起来的网络称为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大致范围为10m左右。
- 按网络使用者
- 公用网
电信公司(国有或私有)出资建立的大型网络。只要愿意按照电信公司的规定交纳费用的人都可以使用这种网络。 - 专用网
某个部门为满足本单位的特殊业务工作的需要而建造的大型网络。不向本单位以外的人提供。
- 公用网
- 特殊的网络
接入网,又称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接入网就是本地ISP所拥有的网络。不算核心部分,也不算边缘部分。由某个端系统连接到本地ISP的第一个路由器(边缘路由器)之间的一些物理链路所组成。一般距离在几百米到几公里之间。
📖性能
速率
比特代表的是一个二进制数字,计算机信号的发送以数字形式。这里的速率指的是数据的传送速率(数据率)。使用bps或者bit/s来衡量,一般来说1bps=1bit/s,但对于baud来说就要看编码的方式来确定。当提到网络的速率时,往往指的是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带宽
有两层含义
在通信学中,往往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其单位为赫,千赫,兆赫等。表示某信道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就称为该信道的带宽 或通频带 。
在计算机网路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单位时间内某信道能够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带宽的单位就是数据率的单位bit/s
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额你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数据量。
时延
时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链路)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也称延迟或迟延。总时延由以下四个时延组成:
- 发送时延
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第一个比特到最后一个比特所需的时间。也称传播时延。
发送时延= 数据帧长度( b i t ) 发送速率( b i t / s ) {数据帧长度(bit)\over 发送速率(bit/s)} 发送速率(bit/s)数据帧长度(bit)
-
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与带宽无关)
传播时延= 信道长度( m )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m / s ) {信道长度(m)\over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信道长度(m)
-
处理时延
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时间进行处理。如:分析分组的首部,提取数据部分,差错检验,寻找转发表等。
-
排队时延
分组在经过路由器时,需要先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路由器确定转发接口之后,还要再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当时的通信量。通信量很大时,可能会队列溢出,从而丢失分组。
注意:
所谓的高速链路,指的是提高数据的发送速率,减少发送时延。
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可以理解为,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到达终点时,有多少比特发送完毕,正在链路上移动。
往返时间RTT
计算机通常都是双向交互,很少出现单向通信的情况。所以,RTT实际上就是一次双向交互的时间。也可以称为往返时延。
有效数据率= 数据长度 发送时间 + R T T {数据长度 \over 发送时间+RTT} 发送时间+RTT数据长度
利用率
利用率有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两种。
- 信道利用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0。
- 网络利用率是全网络的信道的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D= D 0 1 − U {D_0 \over 1-U} 1−UD0 (D:网络当前时延,D~0~:网络空闲时时延,U:现在网络利用率)
📖体系结构
分层次的体系结构(或架构)是最基本的。每一层之间的通信都有对应的协议。协议明确规定了所交换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网络协议由语法,语义,同步 三要素组成。
三种体系结构:
OSI七层体系结构 | TCP/IP体系结构 | 五层体系结构 |
---|---|---|
应用层 | 应用层 | 应用层 |
表示层 | 应用层 | 应用层 |
会话层 | 应用层 | 应用层 |
运输层 | 运输层 | 运输层 |
网络层 | 网际层IP |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 | 链路层(网际接口层) | 数据链路层 |
物理层 | 链路层(网际接口层) | 物理层 |
- 应用层
- 任务:通过应用层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 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
- 数据单元:报文
- 运输层
- 任务: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 协议:
-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段。
-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提供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数据传输单位是用户数据报
- 网络层
- 任务: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会将上层报文进行分组/包。
- 数据单元:IP数据报/数据报
- 数据链路层
- 任务:为链路两个相邻节点提供通信服务。
- 数据单元:帧
- 物理层
- 考虑电压,如何识别发送方的比特信息,确定连接电缆的插头,引脚及其他物理信息。
- 数据单元:比特
📖其他一些概念
- 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
- 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 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的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