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与子网划分

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分层思想
    • [1.1 分层的基本概念](#1.1 分层的基本概念)
    • [1.2 分层的作用](#1.2 分层的作用)
  • 二、OSI模型
    • [2.1 模型概述](#2.1 模型概述)
      • [2.1.1 物理层 :原始比特流的传输介质。](#2.1.1 物理层 :原始比特流的传输介质。)
      • [2.1.2 数据链路层 :校验、确认、反馈、重发等机制保障数据传输稳定](#2.1.2 数据链路层 :校验、确认、反馈、重发等机制保障数据传输稳定)
      • [2.1.3 网络层 :网络路由选择、流量控制](#2.1.3 网络层 :网络路由选择、流量控制)
      • [2.1.4 传输层 :提供数据传输服务(TCP、UDP)](#2.1.4 传输层 :提供数据传输服务(TCP、UDP))
      • [2.1.5 会话层 :建立、管理、终止应用进程之间的会话和数据交换](#2.1.5 会话层 :建立、管理、终止应用进程之间的会话和数据交换)
      • [2.1.6 表示层 :数据格式转换、加密、压缩等](#2.1.6 表示层 :数据格式转换、加密、压缩等)
      • [2.1.7 应用层 :通过应用进程提供网络服务](#2.1.7 应用层 :通过应用进程提供网络服务)
    • [2.2 通信方式对比](#2.2 通信方式对比)
    • [2.3 实例说明(以QQ为例)](#2.3 实例说明(以QQ为例))
  • 三、TCP/IP模型
    • [3.1 模型分层](#3.1 模型分层)
    • [3.2 主要协议](#3.2 主要协议)
      • [3.2.1 主要协议简单介绍](#3.2.1 主要协议简单介绍)
    • [3.3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3.3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
  • 四、计算机的数制
    • [4.1 数制基础](#4.1 数制基础)
    • [4.2 数制转换](#4.2 数制转换)
    • [4.3 常见二进制数](#4.3 常见二进制数)
  • 五、子网划分
    • [5.1 IP地址基础](#5.1 IP地址基础)
    • [5.2 地址分类](#5.2 地址分类)
      • [5.2.1 私有网络地址](#5.2.1 私有网络地址)
    • [5.3 子网划分方法](#5.3 子网划分方法)
    • [5.4 实例:公司子网划分](#5.4 实例:公司子网划分)
  • 总结

前言

本文档系统整理了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和子网划分的核心知识,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网络通信的分层架构、数据传输过程以及IP地址规划方法。内容涵盖OSI七层模型、TCP/IP协议族、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计算机数制转换以及子网划分技术等。


一、分层思想

1.1 分层的基本概念

分层思想的核心是将复杂的流程分解为多个功能相对单一的子过程,从而简化问题、便于排查和针对性解决。例如:

  • 享用牛奶的人无需了解其生产过程。
  • 使用网络的人无需知道数据传输的具体细节,只需确保通信功能正常。

1.2 分层的作用

  1. 流程清晰化: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子任务。
  2. 问题定位:更容易发现并解决特定层次的问题。

二、OSI模型

2.1 模型概述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将网络通信分为七层:

2.1.1 物理层 :原始比特流的传输介质。

  • 功能: 定义物理信号(如电信号、光信号)表示数据(0和1)的方式。
  • 通信模式或传输模式:
    • 数据传输方向(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 物理接口特性(如网线、光纤)。
  • 设备: 网卡、调制解调器。

2.1.2 数据链路层 :校验、确认、反馈、重发等机制保障数据传输稳定

  • 功能
    • 封装数据帧,包含源和目的MAC地址。
    • 提供数据校验和重传机制。
  • 设备: 交换机。

2.1.3 网络层 :网络路由选择、流量控制

  • 功能:
    • 逻辑寻址(IP地址)。
    • 路由选择(通过路由器转发数据包)。
  • 设备: 路由器。

2.1.4 传输层 :提供数据传输服务(TCP、UDP)

  • 功能:
    • 进程间通信(通过端口号标识应用)。
    • 提供可靠传输(TCP)或高效传输(UDP)。
  • 设备: 防火墙。

2.1.5 会话层 :建立、管理、终止应用进程之间的会话和数据交换

  • 功能: 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如QQ连接)。

2.1.6 表示层 :数据格式转换、加密、压缩等

  • 功能: 数据格式转换、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

2.1.7 应用层 :通过应用进程提供网络服务

  • 功能: 提供最终用户的操作接口(如浏览器、QQ界面)。 可理解为人机交互窗口,把人的语言输入到计算机当中进行使用。
  • 设备: 计算机。

2.2 通信方式对比

  • 点到点通信:主机到主机(网络层及以下)。
  • 端到端通信:进程到进程(传输层)。

2.3 实例说明(以QQ为例)

  • 用户在QQ界面输入文字(应用层)。
  • 数据加密(表示层)。
  • 建立与对方的会话(会话层)。
  • 通过端口号传输(传输层)。
  • 路由器选择路径(网络层)。
  • 交换机转发数据帧(数据链路层)。
  • 网卡发送比特流(物理层)。

三、TCP/IP模型

3.1 模型分层

TCP/IP 4层模型 TCP/IP 5层模型 OSI 7层模型
应用层 应用层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传输层 传输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层 网络层
网络接口层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3.2 主要协议

  • 应用层:HTTP(80)、HTTPS(443)、FTP(20/21)、DNS(53)、SMTP(25)。
  • 传输层:TCP(安全、可靠)、UDP(高效)。
  • 网络层:IP、ICMP、ARP、RARP、DHCP(67服务器、68客户端)。

3.2.1 主要协议简单介绍

应用层协议:

  •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未加密的网页数据。
  • HTTPS:安全的HTTP协议,通过SSL/TLS加密传输数据,确保通信安全。
  • FTP: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上传/下载文件(20用于数据,21用于控制)。
  • DNS:域名系统协议,将人类可读的域名解析为机器可读的IP地址。

传输层协议:

  • 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安全稳定的连接,适用于视频传输等场景
  •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高效传输,适用于即时通讯如QQ等应用

网络层协议:

  • 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用于在IP网络中传递控制消息,如错误报告和状态查询(如ping)。
  • 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管理IP组播组成员关系,帮助路由器确定局域网内的组播组成员。
  • IP(网际协议):负责在网络层实现无连接的数据报路由和传输,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
  • ARP(地址解析协议):通过IP地址查询对应的MAC地址,实现局域网内设备通信。
  •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通过MAC地址查询对应的IP地址(现已被DHCP取代)。

3.3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

  • 封装过程
    应用层数据 → 传输层加TCP头部 → 网络层加IP头部 → 数据链路层加MAC头部 → 物理层转换为比特流。
  • 解封装过程:逆向操作,逐层剥离头部信息。

四、计算机的数制

4.1 数制基础

  • 十进制 :逢十进一,符号为D或省略(如1010D)。
  • 二进制 :逢二进一,符号为B(如1010B)。
  • 十六进制 :逢十六进一,符号为H(如1010H)。

4.2 数制转换

  1. 十进制转二进制
    • 方法一:除2取余法(如125=01111101B)。
    • 方法二:减权法(从高位到低位逐位减去2的幂次)。
  2. 二进制转十六进制:每4位一组,转换为十六进制字符。

4.3 常见二进制数

二进制 十进制
10000000 128
11000000 192
11111111 255

五、子网划分

5.1 IP地址基础

  • IPv4 :32位,点分十进制表示(如192.168.1.1)。
  • IPv6:128位,冒号分隔的十六进制表示。

5.2 地址分类

类别 范围 默认子网掩码
A 1.0.0.1~126.255.255.254 255.0.0.0
B 128.0.0.1~191.255.255.254 255.255.0.0
C 192.0.0.1~223.255.255.254 255.255.255.0

5.2.1 私有网络地址

私有网络地址〈(以下简称私网地址)是指内部网络或主机的IP地址,IANA(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规定将下列的IP地址保留用作私网地址,不在Internet上被分配,可在一个单位或公司内部使用。RFC1918中规定私有地址如下:
A类私有地址 :10.0.0.0~10.255.255.255 10.0.0.0/8
B类私有地址: 172.16.0.0一172.31.255.255 172.16.0.0/12
c类私有地址: 192.168.0.0~192.168.255.255 192.168.0.0/16

5.3 子网划分方法

  1. 计算子网数子网数=2^nn为子网掩码扩展位数)。
  2. 计算主机数主机数=2^N-2N为主机部分位数)。
  3. 示例
    • 192.168.1.0/26
      • 子网掩码:255.255.255.192
      • 子网数:4。
      • 可用IP范围:192.168.1.64~192.168.1.127

5.4 实例:公司子网划分

需求 :一个公司申请一个C类IP地址,这个公司有4个部门,A部门内有10主机,B部门内有15台,C部门有30台主机,D部门内有20台主机,现需要给每个部分划分一个子网。分配一个总的网段:192.168.2.0/24,怎么为每个部门划分单独的网段呢?
方案

  • 使用/27掩码(每个子网30个可用IP),划分4个子网:
    • 192.168.2.0/27(1~30)。
    • 192.168.2.32/27(33~62)。
    • 192.168.2.64/27(65~94)。
    • 192.168.2.96/27(97~126)。

总结

本文系统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和子网划分的核心知识:

  1. 分层模型: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的分层思想及对应关系,明确了各层的功能和关键协议。
  2. 数据传输:通过封装与解封装过程,理解数据如何在网络中逐层传递。
  3. 子网划分:掌握IP地址分类、子网掩码计算及实际划分方法,能够根据需求设计合理的子网方案。

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可以更好地应用于网络规划、故障排查和性能优化等实际场景。

最后,希望大家多多实践,夯实基础,聚沙成塔,与君共勉之!

相关推荐
云卓SKYDROID4 小时前
无人机激光测距技术应用与挑战
网络·无人机·吊舱·高科技·云卓科技
iナナ9 小时前
传输层协议——UDP和TCP
网络·网络协议·tcp/ip·udp
华强笔记10 小时前
Linux内存管理系统性总结
linux·运维·网络
iY_n12 小时前
Linux网络基础
linux·网络·arm开发
EggrollOrz13 小时前
网络编程day3
网络
想睡hhh14 小时前
网络基础——Socket编程预备
网络
zzc92114 小时前
Wireshark获取数据传输的码元速率
网络·测试工具·wifi·wireshark·路由器·802.11n·物理层参数
搬码临时工14 小时前
端口映射原理操作详解教程:实现外网访问内网服务,本地路由器端口映射公网ip和软件端口映射域名2种方法
网络·tcp/ip·智能路由器
当你需要个夏天21714 小时前
软考网工选择题-1
网络·智能路由器·选择题·软考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