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于构建网络的设备
常用的网络设备有路由器、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三种。
数据传输的步骤如下:
1)数据的接收
将已经被转换为电子信号等物理信号的数据还原成原始的数字信号(0和1)。
2)确定数据传输目的地
参考附加在数据中的控制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目的地。
3)数据的发送
将数据转换为物理信号发出。根据需要对控制信息进行更新。
这三种网络设备的区别在第2部,在传输数据时,需要在数据中附加各种控制信息,因此,根据不同网络设备的运行机制,应当参考哪些控制信息来确定数据的传输目的地是非常关键的。
2.网络的具体结构
个人电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中配备了用于连接网络的接口。接口也经常被称为端口。
通过使用传输介质(缆线、无线电波等)将各种设备的接口连接到一起,形成链路,从而形成网络。
网络接口是由0和1组成的数字数据与电子信号等物理信号之间的界面。
3.局域网的构建
根据构建局域网的主流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以太网
·无线局域网(Wi-Fi)
将具有以太网接口的设备连接起来,就可以构建出局域网。
在具有无线局域网接口的设备之间构建无线局域网的连接。
家庭内部设备通常会将路由器、二层交换机、无线局域网热点内置在一台设备中。
4.网络的设计
网络的设计是指需要提前构思好想要创建什么样的网络的思考过程。
网络设备的主要步骤如下:
1)需求定义
2)设计
3)构建
4)运行管理
流程 | 概要 |
---|---|
需求设计 | 明确网络所需具备的功能和性能 |
设计 | 明确具体的网络结构以满足需求定义中的要求 |
构建 | 根据设计的网络,配置设备、完成布线和进行必要的设置 |
运行管理 | 检查网络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当出现问题时找出原因并进行修复 |
5.明确网络的结构-网络结构图
网络结构图包括逻辑结构图和物理结构图。
逻辑结构图用于表示网络成员之间是如何进行连接的。逻辑结构图的关键在于要能够清楚地总结出是使用哪个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连接多个网络成员的。
物理结构图显示了每台设备的物理配置情况,以及每台设备的接口是如何进行连接的。物理结构图的关键在于,要能够清楚地说明每台设备的每个接口是用哪种缆线进行布线的。
一个物理结构图对应的逻辑结构图不一定只有一个。根据网络设备的设置不同,可能会存在多个逻辑结构图对应同一个物理结构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