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ard 林旅强:说说社区的故事和对 RTE 社区的畅想

各位 RTE 开发者社区的小伙伴们,大家好:

我是 Richard 林旅强,今年起开始担任我们 RTE 社区联合主理人,很荣幸能在这里跟杜金房老师和陈靖老师一起做点事情,为社区的大家服务 :)

今天想跟各位分享,我参与社区的几个故事,也希望对各位 RTE 的小伙伴能有启发和收获。

第一个故事:从玩家自学技术、从研究参与社区

可能跟大部分的开发者不同,我并非出身于计算机科班,我在职业生涯中也没有专职从事开发和工程师岗位,我和技术结缘来自于「Just for fun」(出自 Linux 的作者 Linux Torvalds 之语)。早期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要了解电脑软硬件,只能靠读书。

Linux Torvalds 的书《只是为了好玩》(Just for fun), 早期简中书名为《乐者为王》。图:孔夫子旧书网

当年作为一个穷学生的我会在书店站好几个小时,去阅读最新的电脑杂志,了解各种不同规格和性能的电脑和软件(当年 Intel Pentium II 266 是最新的产品,我猜年轻的你大概没听过这个 CPU 型号);我也会在部分买来、部分捡来的零部件所拼装出的电脑上安装 Windows 95、98 到 2000 等不同的 OS(后面开始用 Ubuntu);后来为了要写网站,把书籍附赠的光盘中的代码拷贝出来去使用和改动,再找个网上的免费空间去把网站运维起来,或是利用学校的网络来架设 FTP 站来共享盗版音频和文档(对,当年还没有丰富的视频素材)。

「早期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要了解电脑软硬件,只能靠读书。」图为《电脑爱好者》1998 年合订本,图:mgmg2@什么值得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看到各种海外或中文的技术论坛开始兴起,也发现我不一定再需要买书了,甚至逐渐变成网上的信息才是最新的。「感谢楼主无私分享」,这是我发现社区可以帮助到自己最直接的点。但同时,我也疑惑,发烧友们为爱发电还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开源软件和技术可以免费使用,质量还不输商用软件呢?我渐渐萌生了这个问题。

「自由软体铸造场」(Open Source Software Foundry)是一个面向产官学研各界推行开源的项目。

我在 2009 年起开始了一个有意思的工作,在台湾最高学术研究机构的「中央研究院」(对标北京的中科院)旗下的一个开源研究项目从事工作。这个项目叫做「自由软体铸造场」(Open Source Software Foundry),简单说就是台湾政府为了在台湾地区面向产官学研各界推行开源、扶持社区、提升行业技术水平、解决行业使用开源问题所成立的一个项目。我在这个单位的工作是研究开源许可证、开源商用模式、孵化扶持技术社区,还有对接高校提升师生对开源的理解和使用。

技术社区绝对不只是用爱发电这个维度可以切入,开发者们在技术社区其实也能有所获得。

在这里我逐渐理解,技术社区绝对不只是用爱发电这个维度可以切入,开发者们在技术社区其实也能有所获得,不论是解决自己问题的快感,还是得到社区集体的认可和链接,甚至是能因为在社区的作品和贡献,让更多同道中人可以帮忙介绍工作或项目机会,得到实质上的经济利益。因此,从原来只是研究这个课题,到自己深度参与进去,再到自己也从中获得这些价值,深有体悟。这样的生态,对我们开发者来说,真的很有价值。当然,商业公司或基金会也能从与开发者社区合作当中去达成其业务目标,这部分本文就暂不展开了。

第二个故事:开源社的共同组建,实现了「没有就 new 一个吧」的想法

2014年,我离开了台北的「中央研究院」,来到了上海的一家初创公司 GitCafe。会跨越海峡来到大陆也是因为社区。2013 年 8 月,我在台湾最大的开源盛会「COSCUP 开源人年会」中,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上海 GitCafe 的创始人 Thomas,他是一位 90 后的创业者,GitCafe 是一个类似 GitHub 的代码托管平台,当时在国内有好几个,包含开源中国的 Gitee、CSDN 的 CODE,还有 CODING.net 等。

如果没有我在开源社区的参与和贡献所积累的人际关系,我自然和 GitCafe 搭不上线,也不会知道他想找一个开源运营的负责人。在 COSCUP 后的 10 月,我们在香港开源年会又再次约见,这时他的公司也融资到位,因此主动邀请我加入。我考虑再三,于是结束了我在台北的工作,正式在 2014 年来到大陆这个陌生的环境,开始我的工作。

开源作为我的核心业务,社区拓展也作为我的策略,我一到上海就疯狂参加各种技术活动,了解大陆的开源氛围。十年前的我发现,我在台北感受到的开源氛围,在大陆非常稀缺。但我作为一个小 startup,又能怎么办呢?我的想法是,不要埋怨大陆开源氛围差,而是要践行开发者的精神:「没有就 new 一个吧」,一定要想方设法去让中国的开源土壤更加肥沃。

2014 年 10 月 16 日开源社在北京成立。左二是当年的 Richard。

正巧当时微软因为新 CEO 上任,公司战略变化,开始拥抱开源,因此希望能通过对开源社区的投入来落实新战略,但微软过去反 Linux 的印象犹存,自己搞或许不如拉人一起搞,因此就有意成立「开源社」,当年就是由微软的全资子公司「微软开放技术」、我所在的 GitCafe、蒋涛总创办的 CSDN、国防科大的 Ubuntu Kylin 和 Emily Chen 作为核心成员的 GNOME.ASIA 作为共同创始成员,以及号召了30+企业单位一起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就通过开源社这个平台来服务更多的开发者和开源项目。

《中国开源年度报告》由开源社从 2015 年发起,是国内首个结合多个开源社区、高校、媒体、风投、企业与个人携手共创完成的开源研究报告。

后来开源社落地了「Apache Roadshow」,主办了「COSCon中国开源年会」,发布了「中国开源年度报告」,建立了公众号传递更多开源理念和知识,凝聚了许多认同开源理念的中国开源人们,这样的成果不仅让包含我在内的每个人感到欣慰,我自己也因为在开源社链接了更多开源人,因此得到了加入华为工作的机会。

抱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信念,反而更容易心诚则灵。

要提醒的是,如果我只是为了提升技能、找到工作,参与和贡献社区并不一定是最短路径。它更像是一种「附随利益」,抱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信念,反而更容易心诚则灵。

第三个故事:RTE 社区 v2.0 的畅想

在华为工作的这七八年确实辛苦,工作责任越来越大,加上女儿在 19 年出生,后期我越来越少时间能投入社区。但技术发展不等人,我还是尽力榨出有限的时间,关注人工智能,AR / VR,区块链 / 以太坊应用,元宇宙等技术、产业和应用发展。看到这里的小伙伴就知道了,跟我们的 RTE 实时互动领域,这不就关联上了吗(笑)

去年我离开了华为,开始了一段独立工作者的阶段。我又有空做有意思的事情了!正好这时,声网的 Cynthia 跟我链接上,也和我交流了许多社区治理的观点和经验。当时我认为RTE开发者社区就是声网产品的用户社区(我相信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这样理解),而 Cynthia 理解了中立技术社区给开发者和支持企业能在长期产生更大的价值和综效(synergy)。因此,我们就萌生了这个想法「不如就来 new 一个」中立的 RTE 开发者社区吧!这也是为什么本段落标题说的「RTE 社区 2.0」的畅想。

RTE 开发者社区是聚焦实时互动领域的开发者社区。希望通过社区链接领域内的开发者和生态力量,萌芽更多新技术、新场景,探索实时互动领域的更多可能。

许多社区都是「提供 - 索取」的关系,甚至都还没有到达共同协作的阶段。但其实真正健康发展且长期的社区都重视「Community over Code」的精神,也就是不只是技术分享和项目协作,而是帮助大家能够「确认眼神,找到对的人」。在 RTE 开发者社区建立的过程,我们找到了 FreeSwitch 社区的杜金房老师和小红书的陈靖老师,跟我们一起探讨 RTE 可以做些什么,因此我们不断探讨,我们能干啥、我们想干啥。例如小红书的 REDPlayer 的开源项目、例如我们可以联合人民邮电出版社来进行技术书籍出版、例如我们可以一起搞编码人声的节目、例如我们搞 DevTalk 的内容输出,还有各种各样正在进行中和构思中的项目。

最重要的是,你,希望能在 RTE 社区中,找到什么人,做些什么事呢?

一个长出「集市」的开放、自由的场域和共同体。

社区是靠大家通过一起做出些成果而有意义,因此这不能够只是一个构建「大教堂」的总体设计,更应该是一个长出「集市」的开放、自由的场域和共同体。我希望能在这里跟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在 RTE 这个领域共同成长、共同创造更多可能性。任何想法可以直接回复我这个帖子,当然,也欢迎加我微信(OPQRichard;备注 RTE),一起探讨属于我们自己和 RTE 社区共同发展的可能性!

相关推荐
运营秋秋6 天前
断更账号重启!四个步骤重新激活!
运营
AI新鲜事15 天前
ChatGPT生成的内容如何优化排版?
运营
小Lu的开源日常2 个月前
是时候开始 Build in Public「公开构建」了
产品·全栈·运营
二闹3 个月前
我为什么躺平?因为代码自己会“飞”呀!
spring boot·后端·运营
小兵张健5 个月前
互联网必备职场知识(4)—— 共情沟通能力
后端·产品经理·运营
安科瑞王可5 个月前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运营模式的发展与优化路径探析
汽车·运营·新能源·能源管理·充电桩
朝花惜时6 个月前
供应链-库存管理之补货计算模型(二)
python·数据分析·运营
格子先生Lab6 个月前
Linux常用命令指南
linux·服务器·开发·运营·linux命令
GitCode官方7 个月前
GitCode 助力 python-office:开启 Python 自动化办公新生态
开发语言·人工智能·python·开源·自动化·运营·gitcode
GitCode官方8 个月前
GitCode 助力 AutoTable:共创 MyBatis 生态的自动表格管理新篇章
开源·开源项目·运营·gitcode·g-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