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Chain)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请求在对象链中进行传递。直到链中的某个对象决定处理该请求为止。换句话说,它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让多个对象都有可能处理这个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直接将请求发送到特定的接收者。

责任链模式包含以下几个角色:

  1. Handler(处理者):定义了处理请求的接口,通常包含一个抽象方法或者一个处理请求的抽象类。每个处理者都知道自己的后继者(下一个处理者),如果自己不能处理该请求,则将其转发给后继者。
  2. ConcreteHandler(具体处理者):实现了Handler接口,并对请求进行实际处理。每个具体处理者都能够处理一些特定的请求类型,如果自己不能处理该请求,则将其转发给后继者。
  3. Client(客户端):创建链条的起点,向链条头部的处理者发送请求。

责任链模式的结构相对简单,主要包括Handler(处理者)和Client(客户端)。在Handler中,通常会定义两个方法:一个是处理请求的handleRequest()方法,另一个是设置后继节点的setSuccessor()方法。Client类则负责创建责任链的头部,即第一个ConcreteHandler。

责任链模式的特点主要有:

  • 链上的每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
  • 链上的每个对象都持有下一个要处理对象的引用。
  • 链上的某个对象无法处理当前请求,那么它会把相同的请求传给下一个对象。

责任链模式有两种类型:纯责任链模式和不纯的责任链模式。纯责任链模式要求一个类要么承担责任处理请求,要么将请求踢给下一个处理类。而不纯的责任链模式则允许一个类承担一部分责任,并将剩余的责任踢给下一个处理类。

责任链模式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 认证和授权:可以将认证和授权的逻辑封装到多个处理器中,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责任链。当用户发送请求时,责任链中的处理器依次进行认证和授权操作。
  • 日志记录:将日志记录的逻辑封装到多个处理器中,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责任链。当需要记录日志时,请求会沿着责任链传递,每个处理器都可以选择是否记录日志,以及记录日志的方式和内容。
  • 异常处理:将不同类型的异常处理逻辑分别封装到不同的处理器中,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责任链。当系统出现异常时,请求会沿着责任链传递,每个处理器都可以选择是否处理该异常,以及如何处理。

以下是一个使用Java编写的责任链模式的简单示例。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有一个Handler接口和两个实现了该接口的ConcreteHandler类。我们还有一个Client类,用于发送请求到责任链的头部。

java 复制代码
// Handler接口
public interface Handler {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void setSuccessor(Handler successor);
}

// ConcreteHandlerA类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A implements 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successor;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if (request.startsWith("A")) {
            System.out.println("ConcreteHandlerA handled " + request);
        } else {
            if (successor != null) {
                successor.handleRequest(request);
            } else {
                System.out.println("No handler for " + request);
            }
        }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Successor(Handler successor) {
        this.successor = successor;
    }
}

// ConcreteHandlerB类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B implements 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successor;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if (request.startsWith("B")) {
            System.out.println("ConcreteHandlerB handled " + request);
        } else {
            if (successor != null) {
                successor.handleRequest(request);
            } else {
                System.out.println("No handler for " + request);
            }
        }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Successor(Handler successor) {
        this.successor = successor;
    }
}

// Client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ndler handlerA = new ConcreteHandlerA();
        Handler handlerB = new ConcreteHandlerB();

        // 设置责任链
        handlerA.setSuccessor(handlerB);

        // 发送请求
        handlerA.handleRequest("A-type request");
        handlerA.handleRequest("B-type request");
        handlerA.handleRequest("C-type request"); // 这个请求将不会被任何处理器处理
    }
}

在这个例子中,ConcreteHandlerA能够处理以"A"开头的请求,而ConcreteHandlerB能够处理以"B"开头的请求。如果请求不是以这两个字符开头,那么处理器会将其传递给它的后继者。如果没有后继者,或者后继者也无法处理该请求,那么就会输出一条"没有处理器处理该请求"的消息。

Client类的main方法中,我们创建了两个处理器对象,并将它们连接成一个责任链。然后,我们发送了几个不同类型的请求到这个责任链中。

相关推荐
wrx繁星点点1 小时前
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详解
java·开发语言·ui·设计模式·状态模式
金池尽干3 小时前
设计模式之——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设计模式
也无晴也无风雨3 小时前
代码中的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设计模式·bash·策略模式
捕鲸叉12 小时前
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概述
开发语言·c++·设计模式
wrx繁星点点13 小时前
享元模式:高效管理共享对象的设计模式
java·开发语言·spring·设计模式·maven·intellij-idea·享元模式
凉辰13 小时前
设计模式 策略模式 场景Vue (技术提升)
vue.js·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菜菜-plus13 小时前
java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
java·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暗黑起源喵13 小时前
设计模式-迭代器
设计模式
lexusv8ls600h15 小时前
微服务设计模式 - 网关路由模式(Gateway Routing Pattern)
spring boot·微服务·设计模式
sniper_fandc17 小时前
抽象工厂模式
java·设计模式·抽象工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