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开创了“西汉盛世”,为何知名度却很低?

秦皇汉武,一代枭雄。因实现了九州大陆上的大一统局面而名扬千古。

现如今,国人自称唐人或是汉人,无外乎中华上下五千年以来,唯汉唐最为悠久繁荣,开放包容,名传海外,威名远播。

论及汉朝,很容易就联想起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古华夏封建社会迎来的第一个 " 盛世 " 景象,史称 " 文景之治 "

又或是联想起 一生戎马的汉武帝征战沙场,使四分五裂的华夏大地再一次迎来了大一统局面的辉煌盛况

虽是如此,以上二者都不是汉朝最繁荣的时候。而汉朝的高光时期便是汉宣帝刘询治下短短的二十六年,史称 " 孝宣之治 " 可为何史料之中似乎很少提及他的名字,让我们细细展开。

01幼龙潜渊,终崭露犄角

" 文景之治 " 期间,汉王朝得以休养生息,民生与经济逐渐开始复苏。外加汉武帝非凡的军事才能,使汉王朝的威名得以远扬。 一般而言,留给汉宣帝的前景应当是一片坦途。

然而事与愿违,虽然 " 文景之治 " 期间,迎来了第一个 " 盛世 " 景象,可是毕竟经受过战争的洗礼,这番 " 盛世 " 还是杯水车薪。

外加上汉武帝连年征战,穷兵黩武之下,刚刚积累起来的财富瞬间便被挥霍殆尽,百姓赋税加重,劳动力流失,实乃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由此落在汉宣帝面前的情况亦是十分严峻的。

汉宣帝原名刘病已,作为一名皇曾孙,这样的名字显然不甚合适。然而这个名字,真实写照着他坎坷的童年生活,也正是如此,才凸显其功绩成就之不易。

他本是太子长子刘进之子,汉武帝的曾孙。生在帝皇之家,本应被捧在手心中呵护长大,奈何竟遭横祸,出生数月,就因巫蛊之祸无辜下狱。

《汉书》记载: " 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 " 幼稚孩童又能懂得什么,只得无辜地成为封建王朝的受害者。狱中艰难,稚子体弱,几次病危,遂起名**"** 病已 " ,以此祈求健康。

得幸于守狱士卒 丙吉 仁厚,誓死阻拦前来降罪的官吏,最终方才使汉宣帝 刘询 幸免于难。 年少时得父亲旧部关照,遂有机会读书识字,其才能和品行也得到了掖庭令张贺的认可和赏识。

其高材好学,广为结交,在市井嬉游期间关心民间疾苦,学习辨别闾里奸邪,探查吏治得失,也为其后来得登大宝,将大汉王朝推上顶峰奠定基础。

02几番波折,终平乱定鼎

汉宣帝入继大统初期,汉朝王室式微。**朝政上下几乎都掌握在霍光手中,权势之大,把持朝政,生杀予夺,任人唯亲。**不仅如此,霍氏党派亲族在朝廷内外盘根错节,顽固难除。

因此,摆在汉宣帝刘询面前的,不再是祖上 " 文景 " 繁荣富足的社会环境,也不再是武帝勇猛留下福荫后代的和平稳定,而是群狼环伺的朝堂以及民不聊生的战后乱象。

为了不步汉废帝刘贺二十七天皇帝的后尘,汉宣帝刘询选择隐忍蓄势,而非盲目大刀阔斧地对朝中重臣横加惩戒。

面对霍光有意还政于君的试探,汉宣帝刘询一口回绝,并表示对其的欣赏和信任,朝政大小事务都由霍光先过目,再告知自己。

不仅如此,他还专门褒奖霍光援立之功,封赏无数,每每上朝,都以最高的礼遇去对待。

退一步讲,霍光虽然掌权摄政,权倾朝野,不利于汉王朝之稳定。然而此人确有非凡的政治远见。

汉昭帝时期,霍光主张休养生息,大赦天下,鼓励农业,缓和汉匈关系。 方使原本因汉武帝连连征战而耗空的国力呈恢复之势,也为后来的"昭宣中兴"创造条件。

也正是因为汉宣帝刘询一系列的作为,才得以消除霍光对其的猜忌和提防, 使其能静下心来将精力放在朝政事务上而非君臣周旋之中。

因此朝廷内部矛盾得以缓和,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的景象得以消弭。为汉宣帝刘询后来的统治创造了良好且开放的政治氛围。

虽然明面上汉宣帝刘询给了霍光极大的信任和权力,但其在背后也并非苟且偷安,对于朝中上下事务了然于心。

面对僵化的吏治,大力整饬,加强考核,以政绩为主要的评判标准。

对于治理地方有出色表现的郡太守,嘉奖勉励,增加俸禄,合理官员调动,实行"永任"制度,最终实现****" 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 的稳定治理体系

也正是如此,极大地激励了地方各郡的政风吏治改善,促使当地官员实行执法公平,恩威并施等**"** 合人心 " 的治理作风。

故而史称****" 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 正因如此,朝廷内外上下一心,经济、军事的决策都出自中央集权之下,为后期的经济和军事的发展营造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

汉宣帝刘询在位第六年,霍光去世 ,其以皇家规格风光厚葬,携同上官太后亲临丧礼,对于这位历经几代皇帝的一朝老臣给予了极大的敬意。

时机成熟后,汉宣帝逐步收拢皇权,任用亲信,一步步将慎入朝廷内外的霍氏亲属一一剔除,挫败了其党羽意图谋反的阴谋,大刀阔斧之下,盘踞西汉朝廷十几年的霍家势力一朝覆灭。

也正是如此,汉宣帝刘询真正地确立了其统治地位,在汉朝版图上极尽彰显其非凡的政治才能,最终将汉王朝推到了制高点,其功绩绝不比前面几任先帝少。

03青史留名,终误于专情

如此成就理应青史留名,为何古往今来,史书之中,总是寥寥数笔就将其带过。 只因其因一己之私,为弥补对于发妻一家的愧疚,将皇位传给了并不配位之人刘奭,即后来的汉元帝。

" 败我汉室者,太子也 " ,刘奭并非无能,奈何少好儒术,性格柔儒,优柔寡断,实乃难当大任。

汉朝内外,经济军事无一不达顶峰,如此之下,****" 休养生息 " 之策已然要被淘汰,唯有 " 王道 " " 霸道 " 相配合,威慑内外,抚恤忠良,国方可稳定长存。

奈何汉元帝刘奭却不了解其夫苦心,宠信宦官,大权旁落,朝廷上下动荡不安;不因势利导,盲目放松朝廷对地方的管控,导致豪民做大,中民破产,小农流亡的混乱局面。

正因如此作为,西汉由此走向衰落,汉宣帝苦心创造的鼎盛局面,也因此付之一炬。

结语

大局之下,任人唯亲实乃大忌。

汉宣帝确实是一代圣君,政治抱负和作为确实不亚于前面三位流传千古的汉朝皇帝。

奈何皇室基业是一代代累积起来的,若是承上启下这一步没有做好,再多的努力,再大的辉煌不过如过眼云烟,一呼即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