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之处:都用于松耦合
不同之处:
简单工厂模式:只关注传入的参数,对于后续的具体执行逻辑不关注(工厂会自动根据传入的参数类型生产对应的产品)
核心目的:隐藏创建对象的具体逻辑,客户端只需传入参数,由工厂决定实例化哪个具体类。
使用场景:适用于产品类较少,且不会频繁增加新产品类的情况。它简化了客户端的使用,但违反了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因为增加新产品时需要修改工厂类。
示例:不同的登录类型(手机号、微信、账号密码),客户端只需指定类型,工厂负责创建。
策略模式:
核心目的:定义一系列算法,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并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使用场景:当有多种算法完成同一任务,且算法之间可互换时。这种模式允许运行时动态选择算法,易于扩展新的算法。
示例:排序算法的选择,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快速排序、冒泡排序等,算法的切换不影响客户端代码。
接口(Interface):
用途:定义一个行为规范,强调"能做什么",不涉及"如何做"。接口中只能包含未实现的方法声明、常量定义。
使用场景:
当需要实现多继承时(Java中类不能多继承,但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定义不同类之间的通用行为,强调的是功能的契约而非具体实现。
当你想要强制要求子类实现某些方法,但不需要提供默认实现时。
抽象类(Abstract Class):
用途:提供部分实现,可以有抽象方法(未实现的方法),也可以有具体实现的方法。
使用场景:
当多个类共享一部分实现时,可以将这部分实现放在抽象类中,避免重复代码。
当你需要定义一个基类,希望子类遵循其基本结构,但又允许子类覆盖或扩展其行为时。
如果你有一组相关的接口需要实现,可以考虑用抽象类提供一些基础实现,减少子类的编写负担。
结合设计模式的使用
在实现简单工厂模式时,通常会使用接口或抽象类来定义产品的类型,这样工厂可以返回任何实现了该接口或继承了该抽象类的具体产品。
策略模式中,策略(算法)通常被定义为接口,具体的策略类实现这个接口,而上下文类通过持有策略接口引用,可以在运行时切换策略。
综上所述,选择接口还是抽象类,关键在于是否需要提供默认实现以及是否强调行为的规范性。设计模式的应用则需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和扩展性考虑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