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工厂模式与策略模式的区别

相似之处:都用于松耦合

不同之处:

简单工厂模式:只关注传入的参数,对于后续的具体执行逻辑不关注(工厂会自动根据传入的参数类型生产对应的产品)

核心目的:隐藏创建对象的具体逻辑,客户端只需传入参数,由工厂决定实例化哪个具体类。
使用场景:适用于产品类较少,且不会频繁增加新产品类的情况。它简化了客户端的使用,但违反了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因为增加新产品时需要修改工厂类。
示例:不同的登录类型(手机号、微信、账号密码),客户端只需指定类型,工厂负责创建。

策略模式:
核心目的:定义一系列算法,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并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使用场景:当有多种算法完成同一任务,且算法之间可互换时。这种模式允许运行时动态选择算法,易于扩展新的算法。
示例:排序算法的选择,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快速排序、冒泡排序等,算法的切换不影响客户端代码。

接口(Interface):

用途:定义一个行为规范,强调"能做什么",不涉及"如何做"。接口中只能包含未实现的方法声明、常量定义。

使用场景:

当需要实现多继承时(Java中类不能多继承,但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定义不同类之间的通用行为,强调的是功能的契约而非具体实现。

当你想要强制要求子类实现某些方法,但不需要提供默认实现时。
抽象类(Abstract Class):

用途:提供部分实现,可以有抽象方法(未实现的方法),也可以有具体实现的方法。

使用场景:

当多个类共享一部分实现时,可以将这部分实现放在抽象类中,避免重复代码。

当你需要定义一个基类,希望子类遵循其基本结构,但又允许子类覆盖或扩展其行为时。

如果你有一组相关的接口需要实现,可以考虑用抽象类提供一些基础实现,减少子类的编写负担。

结合设计模式的使用

在实现简单工厂模式时,通常会使用接口或抽象类来定义产品的类型,这样工厂可以返回任何实现了该接口或继承了该抽象类的具体产品。

策略模式中,策略(算法)通常被定义为接口,具体的策略类实现这个接口,而上下文类通过持有策略接口引用,可以在运行时切换策略。

综上所述,选择接口还是抽象类,关键在于是否需要提供默认实现以及是否强调行为的规范性。设计模式的应用则需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和扩展性考虑来决定。

相关推荐
dyxal21 小时前
使用tree命令导出文件夹/文件的目录树( Windows 和 macOS)
windows·macos·策略模式
酷炫码神21 小时前
第 2 篇:Java 入门实战(JDK8 版)—— 编写第一个 Java 程序,理解基础运行逻辑
java·开发语言·策略模式
LoveXming2 天前
Chapter4—工厂方法模式
c++·设计模式·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开闭原则
程序员TNT2 天前
Shoptnt 促销计算引擎详解:策略模式与责任链的完美融合
linux·windows·策略模式
Buling_02 天前
游戏中的设计模式——第三篇 简单工厂模式
游戏·设计模式·简单工厂模式
new_daimond3 天前
设计模式-策略模式深度分析
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织_网3 天前
Electron 核心模块速查表
javascript·electron·策略模式
至此流年莫相忘3 天前
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特种加菲猫5 天前
并发编程的守护者:信号量与日志策略模式解析
linux·笔记·策略模式
xiaowu0805 天前
策略模式-不同的鸭子的案例
开发语言·c#·策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