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资科目二】02中学课程

02中学课程

  • [第一节 课程概述](#第一节 课程概述)
    • [1.1 课程的分类](#1.1 课程的分类)
  • [第二节 课程组织](#第二节 课程组织)
    • [2.1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2.1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 [2.2 课程评价](#2.2 课程评价)
  • [第三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三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3.1 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3.1 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
    • [3.2 新课改的课程结构](#3.2 新课改的课程结构)

第一节 课程概述

1.1 课程的分类

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学科课程。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陈老师在新学期设置了每月一主题活动,要求班委依照主题,每月协助班主任组织班会,更新黑板报。另外所有学生都要做手抄报,进行每月评比,展览优秀作品。属于隐性课程。

陈老师利用班会、黑板报和手抄报等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学风,布置教室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具有永久不朽的价值的那部分的过程。"教育应当"探讨确立人类文化中和民族文化中的共同要素"。这种课程理论基于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它描述的是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观点)

学科中心理论主要包括①结构主义课程理论②要素主义课程理论③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其观点包括①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

第二节 课程组织

2.1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1. 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
  2. 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材。(反复考)
  3. 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4. 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书。
  5. 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
  6. 课程计划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不包括课程目标。

2.2 课程评价

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是斯克里文1967年提出的。

第三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3.1 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

课程目标中,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是过程与方法目标。

3.2 新课改的课程结构

  1. 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①信息技术教育、②研究性学习、③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④劳动与技术教育。

某校以"探索北斗系统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为课题,设计了一系列精品课程。这些课程涉及到各个学科的知识,将有关北斗导航系统的知识与实际教授的课程相联系,激发同学们去实际世纪生活中探索相关知识。这属于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的课程。

广域课程是指组合数门相邻学科内容而形成综合性课程,比如国家把地理、历史综合成"社会研究"课程。

融合课程是指由若干相关学科组合成新的学科,如把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融合为生物学。

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堂类型属于经验课程。

数学老师告别传统的教学,而是采用让学生自己小组内探究推导得出公式,这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度老师根据教材安排和课表要求,将上课安排写成了教案以供自己理解。小度老师的教案属于领悟的课程。

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个体的智能是单一的、可量化的。而加德纳打破了意义僵局,在1983年出版提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等。(加智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

王老师注重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这说明王老师做到了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相关推荐
我是不会赢的7 个月前
教师资格证(教资)笔试如何备考?含备考资料
考证·职称·教师资格证·教资·落户
我是不会赢的7 个月前
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报名流程
考证·职称·教师资格证·教资·教师
失舵之舟-7 个月前
【中学教资科目二】03中学教学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中学教学·教资科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