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对循规蹈矩,还是自由独立的选择题时,你应当选择自由独立。因为这样,你不但更省力,更省心,而且效率更高,生活更好。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 一种是事无巨细,将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的人;
• 另一种则是看似随性,甚至有些混乱的人。
比如小明他的办公桌整洁有序,文件分类明确,电子邮件也被仔细归档。
他拥有一个详尽的日程表系统,不仅记录每天的安排,还包含了自己制定的详细工作和学习计划。
与之相对的是小强。他的桌面堆满了文件,看起来杂乱无章。他从不费心整理电子邮件,日程表上也仅仅记录了必要的日程提醒。
这两种人往往会给人截然不同的第一印象,但究竟哪种方式更有效率,哪种生活方式更好呢?
效率与文件整理
有严肃的研究表明,只要你干的不是图书馆管理员之类的工作,你就完全没必要把文件归档整理。
几年前,AT&T实验室的研究者专门跟踪观察了不同人的整理习惯,结论是那些热衷于把文档分类整理的人纯属浪费时间。
他们花很多时间分类,保留一大堆将来根本就不会用到的文档,而且因为整理花了心血,还不舍得扔。
认知负荷理论
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指出,人类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
当我们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信息时,会增加认知负荷,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小明的工作方式看似井井有条,但实际上可能增加了他的认知负荷。
他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维护复杂的文件系统、邮件分类和日程安排。
这些"元任务"(meta-tasks)虽然看起来很有条理,但实际上可能分散了他对核心工作的注意力。
相比之下,小强的"混乱"可能反而减轻了他的认知负荷。
他不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来维护复杂的组织系统,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任务上。
这种方式可能使他更专注于实质性的工作,从而提高了整体效率。
创造力与灵活性
创新科学研究表明,适度的混乱和不确定性可能会激发创造力。
在完全有序和完全无序之间存在一个"边缘地带",这个地带最有利于创新和适应性思维的产生。
小明的高度结构化的工作方式可能会限制他的创造力和灵活性。
当面对突发情况或需要快速调整计划时,他可能会因为过于依赖既定系统而感到困难。
小强的工作方式则为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对提供了更多空间。
他的"混乱"实际上可能是一种动态平衡,使他能够更快地适应变化,更容易产生创新性的想法。
信息检索与系统冗余
有人统计,通过一个目录系统寻找一封邮件,大约需要花费1分钟。而直接搜索,只需要17秒。
再说日程表。最好的办法,就是日程表上只有提醒事项,比如说某天某时候要出席一个会议之类,而不要有自己主动安排的计划。
研究发现,做计划,最好只有中长期的,比如说每个月要完成什么目标,然后灵活找时间实现。
如果一时心血来潮,给自己制定了每天都有具体要求的计划,那就很可能无法坚持下来。
这是因为一旦出现什么意外情况,使你某一天没有完成计划,你一步跟不上就不想跟了。
整洁的内核包括了用勤奋掩饰懒惰的因素,貌似井井有条,其实在打发时间。
小明错不在整理,而在给自己定了个根本不需要的规矩,整理奥义在断舍离,只留肯定用得着的,可能用得着还有用不着的都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