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三)——项目代码优化

文章目录


一、数据驱动的优化点

0.项目技术

vue2 + view design

1.需求说明

一级选中,二级所有选中,一级下的所有不选中,二级的也不选中。二级有部分选中,一级半选中。
疑问:为什么不直接用组建,这种级联的方法不是刚好嘛?

原因:一级数据根据接口返回,二级数据根据一级的id请求获取,通过二级返回的id数据,将对应的数据插入到一级,所以只能手写一份逻辑,变成如下数据格式

javascript 复制代码
list: [
	{
		id: 0,
		name: '',
		checkAll: false, // 全选
        indeterminate: false, // 半选
		children: [
			id: 0,
			name: '',
			select: false, // 子级是否选中
		],
	}
]

效果示意图:

2. 优化前

当编辑后,需要将后端返回的数据和所有数据进行对比,然后将所有数据的的选中/半选/不选的状态分别赋值。判断依据是后端数据的子级和源数据的子级是否一致,一致全选,子级不一致并子级大于0半选,否则不选

selectedCounts为存储下标的值(如果目标数组存在当前item的id,存储下标加1),source是当前遍历的item

javascript 复制代码
// 如果源数据的子级 === 目标数据的子级 (前提是其中一个子级的长度大于0,不然会出现子级没有数据,默认选中的情况)
if ((selectedCount === source.children.length) && source.children.length) {
  // 子级相同,说明是全选状态
  source.checkAll = true
  source.indeterminate = false
} else if (selectedCount > 0) {
  // 子级大于一个,说明是半选中状态
  source.checkAll = false
  source.indeterminate = true
} else {
  source.checkAll = false
  source.indeterminate = false
}

3.优化后(复杂版)

仔细看上面逻辑,你将得到以下思路

1: 你会发现改变的只有全选和半选,不选是默认为false的,不用修改

2: 半选/全选的变化来源于当前item的子级长度(源数据的子级)和目标数据的子级

理解了上述的数据驱动,将不选的逻辑去调,也就是去调else哪部分内容,然后依次变成了下部分的优化

javascript 复制代码
source.checkAll = !!((selectedCount === source.children.length) && source.children.length) // 不加上true/false返回的就是1和0,导致回显失败
source.indeterminate = !source.checkAll && selectedCount > 0

问题:== 为什么使用了!!==

将返回的结果强制转为了布尔类型,防止有可能返回其他类型的数据

4.优化后(可读性高版)

上述代码如果是不理解代码的话,那么需要更久的思考时间,不利于代码的维护和可读性,通过gpt的优化,变成了以下代码(仅供参考)

javascript 复制代码
const totalChildren = source.children.length;
const allSelected = selectedCount === totalChildren;
const noneSelected = selectedCount === 0;

source.checkAll = allSelected;
source.indeterminate = !allSelected && !noneSelected;

二、使用循环遍历,减少if-else

1.源代码

dataPointsMap是一个map数据类型,里面有value1,value2,value3这三个数据类型

javascript 复制代码
if (dataPointsMap.value1) {
	this.switchSelectEcartshHandle('value1')
} else if (dataPointsMap.value2) {
	this.switchSelectEcartshHandle('value2')
} else if (dataPointsMap.value3) {
	this.switchSelectEcartshHandle('value3')
}

2. 优化后

javascript 复制代码
const values = ['value1', 'value2', 'value3'];
for (const value of values) {
  if (dataPointsMap[value]) {
    this.switchSelectEcartshHandle(value);
    break; // 找到第一个匹配的值后退出循环
  }
}

3. 优点

减少重复代码:避免了多次重复的 if-else 语句。

可扩展性:如果将来需要添加更多的值,只需在数组中添加即可。

简洁:代码更加简洁,易于阅读和维护。

相关推荐
全栈老李技术面试3 小时前
【高频考点精讲】async/await原理剖析:Generator和Promise的完美结合
前端·javascript·css·vue·html·react·面试题
csj504 小时前
前端基础之《Vue(11)—自定义指令》
前端·vue
jaywongX11 小时前
Base64编码原理:二进制数据与文本的转换技术
前端·javascript·vue
前端极客探险家16 小时前
前端 Excel 工具组件实战:导入 → 可编辑表格 → 导出 + 样式同步 + 单元格合并
前端·typescript·vue·excel
有什么东东1 天前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创新项目实训开发日志(20)之中医知识问答自动生成对话标题bug修改
java·vue·bug·springboot
络71 天前
IDEA导入并启动若依项目步骤(SpringBoot+Vue3)
java·spring boot·mysql·vue·intellij-idea
脑瓜嗡3 天前
发送百度地图的定位
vue·php
巴啦啦臭魔仙3 天前
buildadmin 自定义单元格渲染
vue·php
小贺要学前端4 天前
前端如何优雅地对接后端
前端·性能优化·vue·前端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