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nel 哨兵几个核心概念
1 ) 定时任务
- Sentinel 它是如何工作的,是如何感知到其他的 Sentinel 节点以及 Master/Slave节点的
- 就是通过它的一系列定时任务来做到的,它内部有三个定时任务
- 第一个就是每一秒每个 Sentinel 对其他 Sentinel 和 Redis 节点执行 PING 操作(监控)
- 这是一个心跳检测是失败判定的一个依据
- 我给你一个 PING, 你必须在有效时间内给我一个 PONG, 否则我认为你出问题了
- 第二个就是每2秒每个 Sentinel 通过 Master 节点的 channel 交换信息 (Publish/Subscribe)
- Redis 它实际上也有发布订阅的这种模式
- Master主节点会开启这个功能, 通过信道拿到我们节点的交换信息
- 第三个定时任务就是每 10 秒每个 Sentinel 会对 Master 和 Slave 执行
INFO
命令- info命令,下边有CPU的使用率,内存使用情况
- 包括它服务节点的信息,主从信息集群信息等等
- info replication 只是 info 下面的一个子集
- 所以说 info 命令是可以拿到一个完整的REDIS当前环境及节点的一个状态信息的
- 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确认主从关系,然后就是及时的发现可用的 Slave 节点
- 比如现在并发很高,一主两从已经支撑不了了,再添加一个从节点又可以分散一部分流量
- 并发上来了,我们只需要不停的添加从节点就可以了
- 我添加了从节点 Sentinel 也要感知到这个从节点
- 相当于把它添加的这个监控环境里边,它通过 info 命令来完成
- 第一个就是每一秒每个 Sentinel 对其他 Sentinel 和 Redis 节点执行 PING 操作(监控)
2 )主观下线 (Subjectively Down, 简称 SDOWN)
- Sentinel 的作用就是监控主从环境,发生故障的时候,能及时的做故障转移
- 重新选取主节点顶上来继续提供服务,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个问题,怎么识别你就故障了
- 现在有3个 Sentinel,难道说其中一个认为它故障了就要发起故障转移重新选举吗?
- 当然不是,它是有一个过程的,先经过主观下线,再到客观下线,客观下线是依据仲裁的参数,满足之后才会标记为客观下线
- 主观下线,指的是单个 Sentinel 实例对服务器做出的下线判断,即单个 Sentinel 认为某个服务下线,有可能是接收不到订阅,之间的网络不通等等原因
- 就是说我现在认为你连不上了,我把你标记为主观下线,这个连不上是怎么认定的?
- 其实就是刚才我们说的那个定时任务,我现在给你 PING, 你给我返回 PONG
- 之前,我们配置了一个 down-after-milliseconds
- 如果在这个时间内,你都没有做有效的返回, 我就认为你故障了
- 我就会把你标记为主观下线
- 当我把你标记为主观下限之后,我会去找其他的 Sentinel 来确认你是是不是主观下线
- 也就是说一个 Sentinel 把一个主节点标记为主观下限了
- 它就会让环境里边其他的 Sentinel 去对它做出判断,确认它是不是真下线
- 其他的 Sentinel 就开始去跟这个 Master 主节点进行通行,仍然基于 PING, PONG 的机制来检测
- 当超过其一半数量都认定下线,则满足仲裁的条件,这样就会被标记为客观下线
3 ) 客观下线 (Objectively Down, 简称 ODOWN)
- 客观下线,是指多个 Sentinel 实例在对同一个服务器做出 SDOWN 判断,互相交流之后,得出的服务器下线判断,然后开启 failover,就是故障迁移
4 ) 仲裁
- 这个仲裁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只要有一半以上都认为Master下线了,则就认定其下线
- 当配置文件中的 quorum 选项的值一般设定为 q = s / 2 + 1,s 是服务器总数的意思
- 只要有一半以上认定主观下线,则就是客观下线,仲裁成功,开启 failover 进行故障迁移
Sentinel 哨兵工作原理
1 )每秒 PING
- 每个 Sentinel 以每秒一次的频率会向它所知的 Master / Slave 以及其他的 Sentinel 节点
- 发送一个 PING 命令来判断它是不是可通性的, 还有没有存活
2 ) 有效回复 PING 命令的时间超过配置文件 down-after-milliseconds 选项所指定的值会被定为主观下线
- 当我 PING 过去,你回复 PONG 的时间是超过的这个时间
- 或者说在这个有效时间内没有返回,或者说你给我返回的错误
- 我都认为你是主观下线了
3 )确认主观下线状态
- 主观下线之后,正在监视这个 Master 的其他 Sentinel
- 就会每秒一次的去确认这个 Master 是不是真的进入主观下线了
4 ) 满足条件,客观下线
- 如果足够数量的 Sentinel,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确认了 Master确实是进入了主观下线
- 它会标记为客观下线,被标记为客观下线之后,就会进入投票环节
5 )投票选举主节点,从节点复制数据
- 这个时候 Master 处于 ODOWN 客观下限状态,就会投票自动选取新的主节点
- 这个地方选举的时候,它还会去做一些过滤,有一个相关的配置是决定
- 从节点晋升为主节点的优先级,那个配置项,如果你把它改为零,这个从节点永远不会变为主节点
- 如果你把它调的很大,它被选为主节点的几率就很大,优先级就很高
- 它就先去看那个配置项,谁的优先级高,先选谁,优先级相同
- 继续看下一个判定,下一个判定是 偏移量,哪个偏移量最大则选举哪一个为主节点
- 如果偏移量相同,再去看 run_id 小的会被晋升为主节点
- 这里边还会有一系列的操作,把它选定主节点之后
- 其他的从节点会指向这个新的主节点继续进行数据的复制同步
6 )主节点被标为客观下线时, INFO 的命令触发由10s一次改为1s一次
- 原来我们的环境复稳定的,我十秒执行一次 info 目的很简单
- 就是看看有没有新加进来的从节点或者 Sentinel,要把新成员添加到我的监控环境里边
- 而现在都已经故障了, 发起了故障转移,重新选举了
- 我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环境稳定下来最好,所以有这个时间的调整
- 我要快速的把可用的从节点全部都给它收集过来,把这个主从的关系确认下来稳定下来
7 )冲裁失败后的状态恢复
- 若没有足够数量的 Sentinel 同意 Master进行下线,客观下线的状态会被移除
- 如果 Master 重新向 Sentinel 的PING命令返回有效回复,Master的主观下限也会被移除
故障转移演示
- 首先,启动好3台Redis 和 3个 Sentinel
- 在主节点Master机器上执行 $
SHUTDOWN
命令关机 - 这时候就会触发Sentinel的仲裁和投票,可以通过查看各个服务器 sentinel.log 日志来看到整个过程
- 同时,因为主从被修改了,相关机器上的配置文件也会被同步修改为服务当前主从关系的配置
- 要注意,被修改过的配置文件中,会有ACL安全策略,这个是Redis@6之后的新特性
- 这个是权限管理相关功能,为了安全来设置的,为不同用户授予不同的数据和操作权限
- 这个可以自行进行操作来对日志,配置文件的分析
图解自动故障迁移流程
- 现在的环境是主从的环境,一主两从,然后配了3个 Sentinel 哨兵
- 经过一次故障迁移之后,102 变成主节点,101 和 103 变成从节点
- Sentinel哨兵,它内部会有一些定时任务,这个定时任务分为三种
- 第一种就是每一秒对我们的主从和其他的 Sentinel,发送 PING 命令
- 这个心跳检测是失败判定的依据
- 如果对方没有办法在有效的时间内给我返回,我就认为对方出问题了
- 第二种就是每两秒,每个 Sentinel 会通过 Master Channel 来交换信息
- 就发布订阅的那个channel信道交换信息
- 第三种就是每十秒会对 Master/Slave 执行 info 命令
- 来确认主从关系和及时发现可用的slave节点
- 第一种就是每一秒对我们的主从和其他的 Sentinel,发送 PING 命令
- 一开始,Sentinel 现在监控主节点是由之前在 Sentinel 的配置文件里边的配置
- 如: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92.168.10.102 6379 2
- 这些什么意思,大家都应该知道
- 如:
- 接着往下看,PING 的时候超时,或者返回错误,是哪个配置来决定的呢?
-
是下面这个
down-after-milliseconds
conf# Sentinel认为服务器已经断线所需的毫秒数 默认值是30秒 这里改成10秒 PING PONG 中 返回 PONG 的时间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mymaster 10000
-
就是我这个命令令出去之后,你在这个有效时间内返回才是OK的
-
超出这个时间,我认为你出问题了,要么故障了,要么宕机异常错误了
-
反正总而言之,我认为你现在不可用了
-
这里配的是十秒,它是一万毫秒
-
如果大于十秒,我都没有接收到这个PONG, 没有拿到一个有效的反馈,我认为你出问题了
-
- 这个时候只是单个的 Sentinel 认为它出问题了,会把它标记为主观下线
- 一个Sentinel把它标为主观下线之后,其他的 Sentinel 就要去确定目标是否真的下线
- 满足 quorum 仲裁值之后,它会被标记为客观下线,之后,目标节点就要开始执行故障迁移
- 在日志中可以明确看出这个流程,它会发起一个新的选举主节点的流程
- 但是故障迁移选举主节点这一系列的工作,不是说这三个 Sentinel 都去做
- 只需要有其中一个来做成这个事情就行了,它是通过 raft 算法来选取一个leader领导者
- 就是选一个领导者去做故障迁移这件事儿
- 于是,他们就开始投票,raft算法可以保证在同一时间只会生成一个领导者
- 也就是说故障迁移,只会在当前环境下存在一个节点去做这件事情
- 就保证了我们的一致性,不会出乱子
- 选举出来之后,有一个人他就会去执行故障迁移,执行的过程中
- 它会先从环境里边找到满足条件的slave
- 首先看优先级配置,优先级高的会选为主节点
- 如果出现了多个优先级相同的,再看偏移量
- 偏移量大的被选为主节点,偏移量相同的,再往下比 run_id 比较小的
- 最终找到一个合适的slave,然后就要等其他的slave确认完
- 我们会给他执行一系列的操作
- 如说 slaveof no one,就是关闭它的复制
- 修改环境下其他节点的配置,建立新的主存关系
- 之后,其它的从节点点会把自己的数据都丢掉,然后重新复制它
- 这个时候,就SYNC发起全量复制新的主节点里边的数据
- 然后 Sentinel节点 集合在这里做一个更新,又恢复到正常工作,开始监控新的master
- 后续如果再出现了故障迁移,又是这样的一个流程
- 就是主观,客观,然后再选举leader
- 然后再找到合适的 slave 把它改成master
- 然后确认,然后再去全量复制等等
- 这就是自动故障迁移的一个流程,关键几点如下
-
配置文件里 Sentinel monitor 监控的是谁
-
down-after-milliseconds
决定定这个PING和PONG超时的一个时间间隔 -
quorum 就是 仲裁的那个值
-
还有 fallover-timeout,整个的迁移流程会有个有效时间
confsentinel failover-timeout mymaster 180000
-
在这个有效时间内,迁移还没有完成,直接就把这个工作/进程就终止了
-
就会重新发起一次迁移,防止卡住和阻塞
-
这个配置默认是18万毫秒,180秒, 三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