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介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旅游资源丰富且极具特色。黄河流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是黄河流域旅游资源开发与决策的基础。本数据集以县(区)域行政边界为单元、以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为依据,收集整理了黄河流域各县(区)文化旅游局、统计局等部门的文化旅游资源目录、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供的黄河流域矢量电子地图等数据,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类型、分等级提取制备了全流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数据产品。数据集包括沿黄9省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个一级类和10个二级类的全流域A级以上1290处旅游资源分布专题数据,覆盖了黄河流域约80万 km2的流域面积。数据基于国家文旅官方数据及相关国标开展检查分类,并通过专家审核,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本数据集可为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规划、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数据处理
1.1 数据来源
本数据集以自然流域为基础,充分顾及地域行政单元的完整性,从旅游资源的管理与发展规划需求出发将流域边界与地理行政区域融入研究区域,涵盖了黄河流域约80万 km2的流域面积,总体范围介于(31°31′--43°31′N,89°19′--119°39′E)。
本数据集主要来源于黄河流域国家和各省区A级旅游景区评定公告、各县(区)文化旅游局、统计局提供的文化旅游资源目录和统计年鉴(2022年)[8-15]以及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供的数据和文献资料。文化旅游资源目录包括各县区的A级景点、文化遗产等信息,统计年鉴包含有关文化旅游行业的统计数据等,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供的数据包括黄河流域基础地理信息、地表覆盖和遥感影像等,具体来自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ncdc.ac.cn/)。
1.2 数据分类
本数据集的旅游资源一级二级分类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GB/T17775-2024)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根据黄河流域旅游资源的本地化特色进行了相应调整[16-19],主要是针对黄河流域旅游资源的自然或人文地域特征进一步将人文景观细分为博物馆、民族民俗等6小类。这一调整的目的是更准确地反映出黄河流域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分类标准的优化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也为沿黄各地区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提供新的机遇。本数据集的旅游资源共分为2大类和10小类:如表1所示。
1.3 数据处理
黄河流域旅游资源专题数据制备主要以各区县旅游资源目录数据为依据,在各县区旅游文化厅(局)官方网站上收集相关景点的地理位置、主体内容、资源特色和等级评价等信息,并根据表1将黄河流域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再根据沿黄地区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矢量电子地图,叠加相关旅游景点进行调整,将所有旅游景点的空间位置进行配准调整。之后根据分类编目标准进行遴选整合,按照文旅部门旅游资源开发目录进行结果可靠性验证,再按照专题地图制图技术规范,完成各等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投影。最后,利用黄河流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流域边界、行政区划、河流水系、交通路网、居民地)为基础底图,开展旅游资源专题制图。主要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数据集具体生产步骤如下:
(1)黄河流域各区县级旅游资源目录数据采集
从黄河流域A级旅游景区评定公告、各县区文化旅游局、统计局官网上收集各区县旅游资源目录数据,包括景点的地理位置、主体内容、资源特色和等级评价等信息。
(2)旅游资源目录数据空间分类化处理
根据表1对黄河流域旅游资源目录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利用沿黄地区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矢量电子地图,叠加相关旅游景点进行调整。根据黄河流域专题数据地图的要求,对黄河流域内的旅游景点进行配准调整,完成各等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处理,再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分类编目要求进行遴选整合。
(3)黄河流域旅游资源专题数据验证与校准
按照黄河流域各县区文旅部门旅游资源开发目录的要求,对整合后的旅游资源内容进行检验与校准,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
(4)制作黄河流域专题数据地图
数据质检无误后,利用ArcGIS相关软件并结合黄河流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流域边界、行政区划、河流水系、交通路网、居民地等),制作黄河流域专题数据地图,编制产品数据集文档。
数据描述
本数据集包括2022年黄河流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数据以及对应的专题地图,数据为shp和jpg格式,采用CGCS20000空间坐标系,文件大小为134.97 KB。旅游资源属性表如表2所示,每个旅游景点的属性信息包括FID(内部ID)、景区名称、旅游景区经度、旅游资源纬度、旅游资源评级、旅游资源所属一级分类、旅游资源所属二级分类、资源特征、所属行政区、旅游资源地址等,表2提供属性字段说明。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专题图如图2所示。
截止至2022年,黄河流域共有1290处A级及以上旅游资源。依据本数据集分类[20],数据集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经统计,黄河流域旅游资源中,各景观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民族民俗、历史遗迹、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建筑物、水域风光、博物馆、宗教景区、天气与气候、节事节气[21-22]。其中,人文景观的民族民俗景观共187处,所占比重最大,高达19.7%;而人文景观的节事节气景观共2处,所占比重最小,仅有0.2%。
数据质量
为了确保数据准确可靠,本研究以2022年为基期年,从地市州文旅局收集、整理了黄河流域各县(区)旅游资源统计表、景点调查表,对全流域旅游资源和景点作了较为全面、详细的编目以及空间化处理;采用文旅官方平台公布数据对本文搜集的数据进行了质量检查,即将本数据集中的景区分类及景区级别,与已发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GB/T17775-2024)国家标准对我国文化与旅游局及其下属网站中的景区信息进行核对,依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查看数据的相符性。多次组织开展实地考察和取样工作,同时数据集参照统一的规范标准进行制备。数据汇总中,再次核对景区的名称、数量、级别、分类等基础信息。数据集采用检查、专家审核和修订的流程,确保数据集的真实、可靠。
随后,根据流域内旅游资源保护级别、开发现状、内涵特点、影响大小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估,最终确定了黄河流域的A级以上旅游资源专题数据。收集了黄河流域9省区共计1290处国家级旅游景区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地理区位、等级、行政区划以及主要旅游资源分布类型等。数据主要来源于对收集到的保护地信息进行了数量等统计分析,并按照自然属性(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类型)进行了归类研究。
数据价值
数据收集了黄河流域地理、地表覆盖、DEM高程、行政区划专题数据进行数据示意图绘制,并结合实地考察、访谈调研,在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基础上,整理了黄河流域各县(区)旅游资源统计表、景点调查表;对全流域旅游资源和景点作了较为全面、详细的编目以及空间化处理,得到了黄河流域旅游资源分布数据以及各省(区)分布数据。
该研究不仅可以对黄河流域的旅游资源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而且能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丰富、完善黄河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和方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数据支撑[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