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沉默王二-Java新特性
1、Optional
1)创建optional对象
1)可以使用静态方法 empty()
创建一个空的 Optional 对象
java
Optional<String> empty = Optional.empty();
System.out.println(empty); // 输出:Optional.empty
2)可以使用静态方法 of()
创建一个非空的 Optional 对象
java
Optional<String> opt = Optional.of("沉默王二");
System.out.println(opt); // 输出:Optional[沉默王二]
当然了,传递给 of()
方法的参数必须是非空的,也就是说不能为 null,否则仍然会抛出 NullPointerException。
java
String name = null;
Optional<String> optnull = Optional.of(name);
3)可以使用静态方法 ofNullable()
创建一个即可空又可非空的 Optional 对象
java
String name = null;
Optional<String> optOrNull = Optional.ofNullable(name);
System.out.println(optOrNull); // 输出:Optional.empty
ofNullable()
方法内部有一个三元表达式,如果为参数为 null,则返回私有常量 EMPTY;否则使用 new 关键字创建了一个新的 Optional 对象------不会再抛出 NPE 异常了。
2)判断值存在
可以通过方法 isPresent()
判断一个 Optional 对象是否存在,如果存在,该方法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取代了 obj != null
的判断。
java
Optional<String> opt = Optional.of("沉默王二");
System.out.println(opt.isPresent()); // 输出:true
Optional<String> optOrNull = Optional.ofNullable(null);
System.out.println(optOrNull.isPresent()); // 输出:false
Java 11 后还可以通过方法 isEmpty()
判断与 isPresent()
相反的结果。
java
Optional<String> opt = Optional.of("沉默王二");
System.out.println(opt.isEmpty()); // 输出:false
Optional<String> optOrNull = Optional.ofNullable(null);
System.out.println(optOrNull.isEmpty()); // 输出:true
3)非空表达式
Optional 类有一个非常现代化的方法------ifPresent()
,允许我们使用函数式编程的方式执行一些代码,因此,我把它称为非空表达式。如果没有该方法的话,我们通常需要先通过 isPresent()
方法对 Optional 对象进行判空后再执行相应的代码:
java
Optional<String> optOrNull = Optional.ofNullable(null);
if (optOrNull.isPresent()) {
System.out.println(optOrNull.get().length());
}
有了 ifPresent()
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可以直接将 Lambda 表达式传递给该方法,代码更加简洁,更加直观。
java
Optional<String> opt = Optional.of("沉默王二");
opt.ifPresent(str -> System.out.println(str.length()));
Java 9 后还可以通过方法 ifPresentOrElse(action, emptyAction)
执行两种结果,非空时执行 action,空时执行 emptyAction。
java
Optional<String> opt = Optional.of("沉默王二");
opt.ifPresentOrElse(str -> System.out.println(str.length()), () -> System.out.println("为空"));
4)获取值
直观从语义上来看,get()
方法才是最正宗的获取 Optional 对象值的方法,但很遗憾,该方法是有缺陷的,因为假如 Optional 对象的值为 null,该方法会抛出 NoSuchElementException 异常。这完全与我们使用 Optional 类的初衷相悖。
java
public class GetOptional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name = null;
Optional<String> optOrNull = Optional.ofNullable(name);
System.out.println(optOrNull.get());
}
}
这段程序在运行时会抛出异常。
尽管抛出的异常是 NoSuchElementException 而不是 NPE,但在我们看来,显然是在"五十步笑百步"。建议 orElseGet()
方法获取 Optional 对象的值。
5)过滤值
小王拿到任务后,乐开了花,因为他刚要学习 Optional 类的 filter()
方法,这就派上了用场。
java
public class FilterOptional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password = "12345";
Optional<String> opt = Optional.ofNullable(password);
System.out.println(opt.filter(pwd -> pwd.length() > 6).isPresent());
}
}
filter()
方法的参数类型为 Predicate(Java 8 新增的一个函数式接口),也就是说可以将一个 Lambda 表达式传递给该方法作为条件,如果表达式的结果为 false,则返回一个 EMPTY 的 Optional 对象,否则返回过滤后的 Optional 对象。
6)转换值
map()
方法,该方法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原有 Optional 对象转换为一个新的 Optional 对象,原有的 Optional 对象不会更改。
先来看小王写的一个简单的例子:
java
public class OptionalMap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name = "沉默王二";
Optional<String> nameOptional = Optional.of(name);
Optional<Integer> intOpt = nameOptional
.map(String::length);
System.out.println( intOpt.orElse(0));
}
}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map()
方法的参数 String::length
,意味着要 将原有的字符串类型的 Optional 按照字符串长度重新生成一个新的 Optional 对象,类型为 Integer。
搞清楚了 map()
方法的基本用法后,小王决定把 map()
方法与 filter()
方法结合起来用,前者用于将密码转化为小写,后者用于判断长度以及是否是"password"。
二、小林-图解系统-硬件结构
1、存储器层次架构
CPU Cache 通常会分为 L1、L2、L3 三层,其中 L1 Cache 通常分成「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L1 是距离 CPU 最近的,因此它比 L2、L3 的读写速度都快、存储空间都小。我们大脑中短期记忆,就好比 L1 Cache,而长期记忆就好比 L2/L3 Cache。
寄存器和 CPU Cache 都是在 CPU 内部,跟 CPU 挨着很近,因此它们的读写速度都相当的快,但是能存储的数据很少,毕竟 CPU 就这么丁点大。
知道 CPU 内部的存储器的层次分布,我们放眼看看 CPU 外部的存储器。
1)寄存器
最靠近 CPU 的控制单元和逻辑计算单元的存储器,就是寄存器了,它使用的材料速度也是最快的,因此价格也是最贵的,那么数量不能很多。
寄存器的访问速度非常快,一般要求在半个 CPU 时钟周期内完成读写,CPU 时钟周期跟 CPU 主频息息相关,比如 2 GHz 主频的 CPU,那么它的时钟周期就是 1/2G,也就是 0.5ns(纳秒)。
CPU 处理一条指令的时候,除了读写寄存器,还需要解码指令、控制指令执行和计算。如果寄存器的速度太慢,则会拉长指令的处理周期,从而给用户的感觉,就是电脑「很慢」。
2)CPU Cache
CPU Cache 用的是一种叫 SRAM(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储器) 的芯片。
SRAM 之所以叫「静态」存储器,是因为只要有电,数据就可以保持存在 ,而一旦断电,数据就会丢失了。
CPU 的高速缓存,通常可以分为 L1、L2、L3 这样的三层高速缓存,也称为一级缓存、二级缓存、三级缓存。
-
L1 高速缓存的访问速度几乎和寄存器一样快,通常只需要
2~4
个时钟周期,而大小在几十 KB 到几百 KB 不等。每个 CPU 核心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 L1 高速缓存,指令和数据在 L1 是分开存放的,所以 L1 高速缓存通常分成指令缓存 和数据缓存。 -
L2 高速缓存同样每个 CPU 核心都有,但是 L2 高速缓存位置比 L1 高速缓存距离 CPU 核心 更远,它大小比 L1 高速缓存更大,CPU 型号不同大小也就不同,通常大小在几百 KB 到几 MB 不等,访问速度则更慢,速度在
10~20
个时钟周期。 -
L3 高速缓存通常是多个 CPU 核心共用的,位置比 L2 高速缓存距离 CPU 核心 更远,大小也会更大些,通常大小在几 MB 到几十 MB 不等,具体值根据 CPU 型号而定。
3)内存
内存用的芯片和 CPU Cache 有所不同,它使用的是一种叫作 DRAM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的芯片。
相比 SRAM,DRAM 的密度更高,功耗更低,有更大的容量,而且造价比 SRAM 芯片便宜很多。
DRAM 存储一个 bit 数据,只需要一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就能存储,但是因为数据会被存储在电容里,电容会不断漏电,所以需要「定时刷新 」电容,才能保证数据不会被丢失,这就是 DRAM 之所以被称为「动态」存储器的原因,只有不断刷新,数据才能被存储起来。
4)SSD
SSD(Solid-state disk) 就是我们常说的固体硬盘,结构和内存类似,但是它相比内存的优点是断电后数据还是存在的 ,而内存、寄存器、高速缓存断电后数据都会丢失。内存的读写速度比 SSD 大概快 10~1000
倍。
2、存储器层次关系
比如,CPU Cache 的数据是从内存加载过来的,写回数据的时候也只写回到内存,CPU Cache 不会直接把数据写到硬盘,也不会直接从硬盘加载数据,而是先加载到内存,再从内存加载到 CPU Cache 中。
所以,每个存储器只和相邻的一层存储器设备打交道,并且存储设备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所需的材料成本必然也是更高,也正因为成本太高,所以 CPU 内部的寄存器、L1\L2\L3 Cache 只好用较小的容量,相反内存、硬盘则可用更大的容量,这就我们今天所说的存储器层次结构。
另外,当 CPU 需要访问内存中某个数据的时候,如果寄存器有这个数据,CPU 就直接从寄存器取数据即可,如果寄存器没有这个数据,CPU 就会查询 L1 高速缓存,如果 L1 没有,则查询 L2 高速缓存,L2 还是没有的话就查询 L3 高速缓存,L3 依然没有的话,才去内存中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