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推动了网络技术的进步和普及:

1. 初期阶段(1960年代 - 1970年代)
  • 1960年代 :计算机网络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为了共享大型计算资源。早期的网络开发由美国国防部资助,用于军事和学术目的。
    • ARPANET(1969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络,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发,是现代互联网的前身。ARPANET的建立证明了不同位置的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实现通信。
    • NCP协议(1970年):最早的网络控制协议,用于处理数据传输,后来被TCP/IP取代。
2. 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1980年代 - 1990年代)
  • 1980年代初

    • TCP/IP协议(1983年):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成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标志着现代互联网的正式诞生。它使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网络能够通过共同的协议进行通信。
    • 域名系统(DNS, 1984年):为了解决IP地址难以记忆的问题,DNS系统被引入,将易记的域名(如example.com)映射到IP地址,极大简化了互联网的使用。
  • 1990年代

    • 万维网(WWW, 1991年):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开发了第一个网页浏览器和HTML标记语言,使互联网不仅仅局限于科学和政府机构,还向公众开放,成为信息和通信的全球平台。
    • 互联网大规模普及:随着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接入服务,互联网开始迅速普及。电子邮件、网页浏览、FTP等应用得到广泛使用。
3. 高速宽带与无线网络的兴起(2000年代)
  • 宽带互联网:随着ADSL、光纤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接入速度大幅提升,用户可以高速下载和上传数据,这为流媒体、在线游戏和高清视频等新应用铺平了道路。
  • 无线网络(Wi-Fi):Wi-Fi技术在这一阶段开始大规模普及,允许用户通过无线方式连接互联网,大大增加了上网的便利性。
4. 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2010年代)
  • 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全球信息网络的扩展。4G移动通信技术允许用户随时随地通过智能设备连接互联网,使用社交媒体、视频流和云存储等应用。
  • 云计算:云计算的出现使得数据和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存储和访问,降低了企业部署和管理IT基础设施的成本。
5. 未来发展方向(2020年代及以后)
  • 5G网络:5G技术的推出提供了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连接密度,推动了自动驾驶、物联网(IoT)和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等前沿应用的发展。
  • 物联网(IoT):越来越多的设备(如家用电器、汽车、医疗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形成了物联网,这为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和工业自动化等提供了基础。
  • 量子网络:基于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技术的量子网络正在研究中,未来可能会彻底改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计算机网络配置

计算机网络配置是指将计算机、网络设备和软件正确设置,以确保网络通信的正常运行。配置通常包括网络硬件的设置、IP地址分配、路由配置、DNS设置、网络安全配置等。以下是常见的网络配置步骤和要点:

1. IP地址配置

每台连接到网络的计算机或设备都需要一个唯一的IP地址来进行通信。IP地址分为IPv4IPv6,常见的配置方法有:

  • 静态IP地址:手动为每台设备分配固定的IP地址。适用于服务器、打印机等需要固定地址的设备。

    • 配置步骤:
      1. 打开网络设置。
      2. 选择"手动"或"静态IP"配置方式。
      3. 输入IP地址、子网掩码(如255.255.255.0)、网关(通常是路由器的IP地址)和DNS服务器地址。
  • 动态IP地址(DHCP):通过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自动分配IP地址。大多数家庭网络和小型企业网络使用此配置方式。

    • 配置步骤:
      1. 在路由器或DHCP服务器上启用DHCP功能。
      2. 计算机或设备设置为"自动获取IP地址"模式。
        在计算机网络中,IP 级别 通常是指 IP 地址类别(Classes of IP Address) 。IP 地址按照不同的用途和范围被划分为五个主要类别(A 类、B 类、C 类、D 类和 E 类)。每个类别有其特定的范围和用途,尤其是在定义网络规模和支持的主机数量方面。这里主要讨论 IPv4 的类别。

IP 地址的分类

类别 起始地址 结束地址 网络位数 主机位数 用途说明
A 0.0.0.0 127.255.255.255 8 24 用于大型网络(如政府、机构)
B 128.0.0.0 191.255.255.255 16 16 中型网络(如企业网络)
C 192.0.0.0 223.255.255.255 24 8 小型网络(如局域网)
D 224.0.0.0 239.255.255.255 - - 多播地址(不用于普通主机)
E 240.0.0.0 255.255.255.255 - - 预留地址(实验性用途)

各个 IP 地址级别的详细解释

1. A 类 IP 地址
  • 范围0.0.0.0 - 127.255.255.255
  • 网络位数:8 位
  • 主机位数:24 位
  • 子网掩码 :默认子网掩码是 255.0.0.0,即 /8
  • 可用主机数2^24 - 2 = 16,777,214 台主机(减去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 用途:A 类地址分配给大型网络或机构,如政府和大型组织。

示例10.0.0.0 - 10.255.255.255 是常见的 A 类私有 IP 地址段。


2. B 类 IP 地址
  • 范围128.0.0.0 - 191.255.255.255
  • 网络位数:16 位
  • 主机位数:16 位
  • 子网掩码 :默认子网掩码是 255.255.0.0,即 /16
  • 可用主机数2^16 - 2 = 65,534 台主机
  • 用途:B 类地址用于中型到大型网络,如中型企业和校园网。

示例172.16.0.0 - 172.31.255.255 是常见的 B 类私有 IP 地址段。


3. C 类 IP 地址
  • 范围192.0.0.0 - 223.255.255.255
  • 网络位数:24 位
  • 主机位数:8 位
  • 子网掩码 :默认子网掩码是 255.255.255.0,即 /24
  • 可用主机数2^8 - 2 = 254 台主机
  • 用途:C 类地址适用于小型网络,主要用于局域网(LAN)。

示例192.168.0.0 - 192.168.255.255 是常见的 C 类私有 IP 地址段。


4. D 类 IP 地址
  • 范围224.0.0.0 - 239.255.255.255
  • 用途 :D 类地址专用于 多播,即将数据传送给多个目标主机,但不用于普通主机通信。
  • 特点:没有子网掩码或可用主机数的概念。

5. E 类 IP 地址
  • 范围240.0.0.0 - 255.255.255.255
  • 用途:E 类地址是预留的,通常用于实验性和未来的用途,并不用于公共网络的分配。
  • 特点:不用于普通通信。

私有 IP 地址范围

除了公网 IP 地址,某些 IP 地址范围被保留作为私有网络的地址,用于本地网络,不通过互联网路由:

  • A 类私有地址10.0.0.0 - 10.255.255.255
  • B 类私有地址172.16.0.0 - 172.31.255.255
  • C 类私有地址192.168.0.0 - 192.168.255.255

这些私有地址可以在内部网络中使用,不会与公网 IP 冲突。通过 NAT(网络地址转换) 技术,私有 IP 地址可以与外部互联网通信。


总结

  • A 类 IP 地址:适用于大型网络,网络部分占 8 位。
  • B 类 IP 地址:适用于中型网络,网络部分占 16 位。
  • C 类 IP 地址:适用于小型网络,网络部分占 24 位。
  • D 类 IP 地址:用于多播,不用于主机间通信。
  • E 类 IP 地址:保留用于实验性目的。

每个级别的 IP 地址根据网络规模不同分配不同的网络位和主机位,私有 IP 地址则适合本地网络,不会与公共网络发生冲突。

2. 子网掩码配置
  • 功能:子网掩码用于将网络分为更小的子网。常见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它表示网络中的前24位是网络地址,后8位是主机地址。
  • 配置方法:通常与IP地址一起配置,可以在手动配置IP地址时设置子网掩码。
3. 默认网关配置
  • 功能:默认网关是计算机与外部网络(如互联网)通信的出口。通常,默认网关是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防火墙设备的IP地址。
  • 配置方法:在静态IP地址配置时,网关地址需要手动设置;使用DHCP时,网关地址由DHCP服务器自动分配。
4. DNS服务器配置
  • 功能:DNS(域名系统)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使用户可以通过易记的域名(如google.com)访问网站,而不需要记住复杂的IP地址。
  • 配置方法
    • 手动配置:在网络设置中手动输入DNS服务器的地址,如Google的公共DNS服务器(8.8.8.8)。
    • 自动配置:通过DHCP服务器自动分配DNS服务器地址。

DNS(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是互联网中的核心服务之一,用于将域名解析为 IP 地址,以便用户可以通过可读的域名(如 www.example.com)访问网站,而不是记忆复杂的 IP 地址。DNS 分类和解析流程是理解其工作原理的关键部分。

DNS 的分类

DNS 可以根据其角色和功能分为以下几类:

1. 按功能分类
  1. 根域名服务器(Root Name Servers)

    • 顶级的 DNS 服务器,负责管理互联网 DNS 的根区域。全世界共有 13 台组根服务器,它们维护了顶级域名(如 .com, .net, .org)的服务器列表。
    • 当用户访问某个网站时,根服务器是域名解析的起点。
  2. 顶级域名服务器(TLD Name Servers)

    • 管理特定的顶级域名(TLD),如 .com, .net, .org, .edu 等。
    • 这些服务器记录了与特定顶级域相关的授权 DNS 服务器的信息。
  3. 权威域名服务器(Authoritative DNS Servers)

    • 权威服务器保存特定域名的 DNS 记录,直接响应对该域的查询。它们提供网站的实际 IP 地址。
    • 当查询到权威 DNS 服务器时,它会直接返回目标域的 IP 地址。
  4. 递归解析器(Recursive DNS Resolvers)

    • 递归解析器负责接收用户的 DNS 查询,并通过向多个 DNS 服务器发出请求来找到最终的 IP 地址。
    • 递归解析器会缓存查询结果,以便加速未来的查询。

2. 按 DNS 服务器的具体类型分类
  1. 递归 DNS 服务器(Recursive DNS Server)

    • 通常由 ISP 或公共 DNS 提供服务,用户通过递归服务器发送域名查询请求,递归服务器会查询多个 DNS 服务器,直到找到最终的 IP 地址。
  2. 本地域名服务器(Local DNS Server)

    • 这是用户或企业的局域网内部 DNS 服务器。它负责为本地网络内的设备提供 DNS 服务,并可能包含企业内部的域名解析记录。
  3. 缓存 DNS 服务器(Caching DNS Server)

    • 该服务器会缓存 DNS 记录,以减少递归解析的次数。它根据先前查询的结果缓存域名和 IP 对应关系,从而加速未来相同查询的解析。
  4. 动态 DNS(Dynamic DNS, DDNS)

    • 动态 DNS 可以将动态 IP 地址映射到固定的域名上,通常用于动态 IP 环境(如家庭网络)。当 IP 地址改变时,DDNS 服务会自动更新记录。

DNS 解析流程

DNS 解析是一个递归和分层的过程。下面是一个典型的 DNS 查询流程:

1. 用户发出 DNS 查询请求
  • 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域名(如 www.example.com),操作系统会检查本地缓存是否已有该域名的解析结果。如果本地缓存没有结果,操作系统会将查询请求发送到配置的 DNS 递归解析器(通常是 ISP 提供的 DNS 服务器)。
2. 递归解析器查询根 DNS 服务器
  • 递归解析器收到查询请求后,会首先查询 根域名服务器 ,请求它告知 .com 顶级域的 TLD 服务器的地址。
  • 根 DNS 服务器返回 .com 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3. 递归解析器查询顶级域名服务器(TLD 服务器)
  • 递归解析器使用从根服务器获得的信息,查询 .com顶级域名服务器 ,请求获得 example.com 的授权 DNS 服务器地址。
  • 顶级域名服务器返回 example.com 权威 DNS 服务器的地址。
4. 递归解析器查询权威 DNS 服务器
  • 递归解析器向 example.com权威 DNS 服务器 发送请求,询问 www.example.com 的 IP 地址。
  • 权威服务器返回 www.example.com 的具体 IP 地址。
5. 递归解析器返回结果并缓存
  • 递归解析器将获得的 IP 地址返回给用户设备,并将结果缓存一段时间,以便将来加速相同查询的解析。
  • 用户设备接收到 IP 地址后,向对应的 IP 发起连接,完成网页加载。

DNS 解析流程图解

用户设备    ----->   本地缓存查找是否已有DNS记录
                 ↓
                 递归解析器
                 ↓
             根域名服务器
                 ↓
        顶级域名服务器 (TLD)
                 ↓
        权威域名服务器 (Authoritative DNS)
                 ↓
               返回 IP 地址
                 ↓
              用户设备连接到 IP

DNS 缓存

  • 缓存的作用:缓存减少了对递归查询的需求。递归解析器会将域名与 IP 地址的映射存储在本地缓存中一段时间(由 DNS 记录的 TTL 值决定)。如果缓存中已有结果,则无需再查询远程服务器,大大加快解析速度。

  • TTL(生存时间,Time to Live):DNS 记录的 TTL 是指缓存中的记录保持有效的时间。TTL 到期后,缓存中的记录将被清除,需要重新发起查询。


DNS 分类和解析流程的总结

  • DNS 分类分为功能性分类(根服务器、TLD 服务器、权威服务器等)和具体类型分类(递归 DNS、缓存 DNS 等)。
  • DNS 解析流程是一个层级递归过程,从递归解析器开始,经过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直到权威服务器,最终返回所需的 IP 地址。
  • DNS 缓存是提升解析速度的关键,通过保存先前查询的结果减少重复查询的延迟。
常见的域名后缀

域名后缀,也称为顶级域名(Top-Level Domains, TLDs),是互联网地址的最后一部分,位于网址的最后。它们可以帮助标识网站的类型或地理位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域名后缀:

  1. .com - 商业组织(commercial organizations)
  2. .org - 非营利性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s)
  3. .net - 网络服务提供商(network providers)
  4. .edu - 教育机构(educational institutions),主要在美国使用
  5. .gov - 政府实体(government entities),主要在美国使用
  6. .mil - 美国军事部门(U.S. military)
  7. .int - 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8. .biz - 企业(businesses)
  9. .info - 提供信息的网站(informational sites)
  10. .name - 个人姓名(individuals or personal names)
  11. .pro - 某些专业人员(certain professionals)
  12. .mobi - 移动设备优化的网站(websites optimized for mobile devices)
  13. .coop - 合作社(cooperatives)
  14. .aero - 航空业(air transport industry)
  15. .asia - 亚洲地区的网站(sites associated with Asia)
  16. .cat - 加泰罗尼亚语相关的文化与社区(Catalan language and culture)
  17. .jobs - 就业相关服务(employment-related services)
  18. .tel - 用于存储联系信息(contact information storage)
  19. .travel - 旅游业(travel industry)
  20. .xxx - 成人内容(adult content)

此外,还有国家代码顶级域名(Country Code Top-Level Domains, ccTLDs),这些通常代表特定国家或地区,例如:

  • .cn - 中国(China)
  • .de - 德国(Germany)
  • .fr - 法国(France)
  • .jp - 日本(Japan)
  • .uk - 英国(United Kingdom)
  • .us - 美国(United States)

近年来,还引入了更多新的通用顶级域名(New Generic Top-Level Domains, nTLDs),如:

  • .app - 应用程序相关的网站
  • .blog - 博客
  • .cloud - 云技术相关
  • .design - 设计师或设计公司
  • .dev - 开发者和科技行业
  • .io - 常被科技公司使用
  • .tech - 技术相关的网站
  • .shop - 电子商务商店

选择合适的域名后缀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您的网站性质,并且对于品牌塑造和SEO也可能有积极的影响。

5. 路由配置
  • 功能:路由器负责将数据包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转发。路由配置确保本地网络与外部网络(如互联网)之间的数据传输。
  • 静态路由:管理员手动配置路由路径,适用于小型网络或特殊网络拓扑。
  • 动态路由:通过路由协议(如RIP、OSPF)自动更新和选择最佳路由路径,适用于大规模网络。
6. 无线网络配置(Wi-Fi)
  • 功能:Wi-Fi是无线局域网(WLAN)的一种形式,允许设备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网络。
  • 配置方法
    1. 在路由器或无线接入点(AP)上设置SSID(无线网络名称)。
    2. 配置无线加密方式(如WPA2或WPA3),并设置强密码。
    3. 选择无线信道,以避免与其他无线网络信号干扰。
    4. 在设备上连接到指定的SSID,输入密码。
7. 防火墙与安全配置
  • 功能:防火墙用于过滤和控制进出网络的流量,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可以在路由器、计算机或独立的防火墙设备上配置防火墙规则。
  • 配置方法
    • 设置允许或拒绝的IP地址或端口范围。
    • 配置NAT(网络地址转换)规则,以隐藏内部网络的IP地址。
    • 启用入侵检测系统(IDS)或入侵防御系统(IPS)以实时监控网络流量。

总之,计算机网络配置包括网络地址分配、安全设置和设备间通信的管理。这些配置确保网络设备能够高效、稳定地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

计算机网络设备和数据传输是网络体系中两个核心组成部分。网络设备负责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和数据通信,而数据传输则描述了在网络中数据是如何通过不同设备从一个点传递到另一个点。下面我们详细介绍网络设备及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过程。


子网掩码(Subnet Mask)和 IP 地址的配置与计算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基础概念。它们在网络划分和通信中起着重要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子网掩码的配置和 IP 地址的计算,包括如何确定子网、IP 地址范围及可用主机数。


一、子网掩码的定义与作用

子网掩码 是用来划分 IP 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的工具。它帮助设备判断一台主机是否和它在同一个子网内,从而决定数据包是直接发送给目标设备,还是通过路由器转发。

  • 子网掩码格式 :子网掩码和 IP 地址一样,都是由 32 位二进制数字组成,通常以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表示,例如 255.255.255.0
  • 网络部分 :在子网掩码中,1 表示网络部分,0 表示主机部分。例如 255.255.255.0(即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表示前 24 位是网络部分,后 8 位是主机部分。

二、IP 地址与子网掩码的关系

IP 地址由两部分组成:

  1. 网络地址 (Network Address):由子网掩码中的 1 部分确定。
  2. 主机地址 (Host Address):由子网掩码中的 0 部分确定,表示在该网络中可用于标识的主机。

例子

  • IP 地址:192.168.1.10
  • 子网掩码 :255.255.255.0(即 /24,表示前 24 位为网络部分)

这种情况下,IP 地址的网络部分为 192.168.1.0,主机部分为 10,表示这是 192.168.1.0/24 网络下的第 10 台主机。


三、常见子网掩码与子网计算

下面是子网掩码的详细表格,展示了不同子网掩码的二进制表示、子网位数(网络部分位数)和主机位数(可用主机数量):

子网掩码 二进制表示 子网位数(CIDR) 主机位数 可用主机数 (2^n - 2)
255.255.255.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24 8 254
255.255.255.128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 /25 7 126
255.255.255.192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 /26 6 62
255.255.255.224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 /27 5 30
255.255.255.24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 /28 4 14
255.255.255.248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 /29 3 6
255.255.255.252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 /30 2 2

表格解读

  1. 子网位数(CIDR) :表示子网掩码的前多少位是网络位,例如 /24 表示前 24 位是网络位,剩余的是主机位。
  2. 主机位数 :子网掩码中的 0 所占的位数,表示主机部分。
  3. 可用主机数2^n - 2,其中 n 是主机位数,减去 2 是因为有两个地址保留用于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具体解释

  • 255.255.255.0:/24,表示 24 位网络部分,8 位主机部分,可以有 254 台主机。

  • 255.255.255.128:/25,表示 25 位网络部分,7 位主机部分,可以有 126 台主机。

  • 255.255.255.192:/26,表示 26 位网络部分,6 位主机部分,可以有 62 台主机。

  • 255.255.255.224:/27,表示 27 位网络部分,5 位主机部分,可以有 30 台主机。

  • 255.255.255.240:/28,表示 28 位网络部分,4 位主机部分,可以有 14 台主机。

  • 255.255.255.248:/29,表示 29 位网络部分,3 位主机部分,可以有 6 台主机。

  • 255.255.255.252:/30,表示 30 位网络部分,2 位主机部分,可以有 2 台主机。

  • CIDR 表示法 :如 /24 表示子网掩码中前 24 位是网络部分,其余是主机部分。

注意 :可用主机数 = 2^n - 2,其中 n 是主机部分的位数,-2 是因为有两个地址保留用于 网络地址广播地址


四、IP 地址和子网划分的计算

例子 1 :给定 IP 地址 192.168.1.0/24,要将其划分为子网。

  1. IP 地址:192.168.1.0
  2. 子网掩码 :255.255.255.0(即 /24
  3. 网络部分:前 24 位是网络部分,后 8 位是主机部分。
划分为两个子网(/25):
  • 子网掩码 :255.255.255.128 (即 /25,25 位网络,7 位主机)
  • 第一个子网:192.168.1.0/25,主机范围:192.168.1.1 - 192.168.1.126
  • 第二个子网:192.168.1.128/25,主机范围:192.168.1.129 - 192.168.1.254
  • 可用主机数:每个子网可容纳 126 台主机。

子网划分的原则是根据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来确定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以有效管理网络资源和分配 IP 地址。具体到 子网掩码 255.255.255.128 (/25) 的场景,划分子网和确定主机范围的原则如下:

划分原则概述

  1. 子网掩码 /25 表示

    • 前 25 位用于表示网络部分,剩余的 7 位用于表示主机部分。
    • 一个 /25 子网可以容纳 2^7 - 2 = 126 台主机 ,因为:
      • 2^7 = 128 表示子网可容纳 128 个 IP 地址。
      • 减去两个保留地址:一个用于 网络地址 (第一个地址),另一个用于 广播地址 (最后一个地址),因此可用主机数为 126
  2. 将原来的 /24 划分为两个 /25 子网

    • 原始子网 :192.168.1.0/24
      • 这个网络能容纳 254 台主机,IP 地址范围是 192.168.1.1 - 192.168.1.254(网络地址是 192.168.1.0,广播地址是 192.168.1.255)。
    • 将 /24 划分为两个 /25 子网,每个子网容纳 126 台主机:
      • 第一个子网:192.168.1.0/25
      • 第二个子网:192.168.1.128/25

具体划分和计算过程

1. 第一个子网:192.168.1.0/25
  • 网络地址:192.168.1.0(子网的第一个 IP)
  • 子网掩码:255.255.255.128(或 /25)
  • 主机范围
    • 第一个可用主机地址:192.168.1.1
    • 最后一个可用主机地址:192.168.1.126
  • 广播地址:192.168.1.127(子网的最后一个 IP)

总结 :第一个子网的主机范围是 192.168.1.1 - 192.168.1.126,共有 126 个可用主机 IP。

2. 第二个子网:192.168.1.128/25
  • 网络地址:192.168.1.128(第二个子网的第一个 IP)
  • 子网掩码:255.255.255.128(或 /25)
  • 主机范围
    • 第一个可用主机地址:192.168.1.129
    • 最后一个可用主机地址:192.168.1.254
  • 广播地址:192.168.1.255(第二个子网的最后一个 IP)

总结 :第二个子网的主机范围是 192.168.1.129 - 192.168.1.254,也有 126 个可用主机 IP。


子网划分原则详解

  1. 子网掩码确定网络和主机的界限

    • 子网掩码 255.255.255.128 (/25) 表示前 25 位是网络部分,后 7 位是主机部分。
    • 所以,IP 地址空间被一分为二,即原本的 /24 网络被分成两个 /25 网络。
  2. IP 地址范围的确定

    • 第一个子网 从 192.168.1.0 开始,到 192.168.1.127 结束(包括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 第二个子网 从 192.168.1.128 开始,到 192.168.1.255 结束。
  3. 保留地址

    • 网络地址 是子网中最低的 IP 地址,表示子网本身,用于路由器和网络设备标识子网。它不能分配给主机使用。
    • 广播地址 是子网中最高的 IP 地址,用于向子网中的所有设备发送广播数据包,不能分配给主机使用。

图示说明

  • 192.168.1.0/24(原始网络)
    • 划分为两个子网:
      • 192.168.1.0/25 :主机范围 192.168.1.1 - 192.168.1.126,广播地址:192.168.1.127
      • 192.168.1.128/25 :主机范围 192.168.1.129 - 192.168.1.254,广播地址:192.168.1.255

总结:子网划分的原则

  1. 子网掩码决定子网的大小:掩码越大,网络位数越多,子网越小,主机数量越少。
  2. 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的保留:每个子网的第一个地址是网络地址,最后一个地址是广播地址,它们不能分配给主机。
  3. IP 地址的范围和可用主机数:划分子网后,根据子网掩码可以精确计算出每个子网的主机范围和可用主机数。
划分为四个子网(/26):
  • 子网掩码 :255.255.255.192 (即 /26,26 位网络,6 位主机)
  • 子网 1:192.168.1.0/26,主机范围:192.168.1.1 - 192.168.1.62
  • 子网 2:192.168.1.64/26,主机范围:192.168.1.65 - 192.168.1.126
  • 子网 3:192.168.1.128/26,主机范围:192.168.1.129 - 192.168.1.190
  • 子网 4:192.168.1.192/26,主机范围:192.168.1.193 - 192.168.1.254
  • 可用主机数:每个子网可容纳 62 台主机。

五、子网掩码配置与 IP 地址计算步骤

1. 确定网络需求
  • 需要的主机数量。
  • 需要的子网数量。
2. 选择合适的子网掩码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子网掩码。例如,如果需要 50 台主机,则 /26(可支持 62 台主机)合适。

3. 计算子网地址范围
  • 使用子网掩码将 IP 地址分成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 计算每个子网的起始 IP、结束 IP 和广播地址。
4. 分配 IP 地址
  • 分配给设备的 IP 地址应位于该子网的可用主机范围内。

六、实战示例

例子 2:将 10.0.0.0/16 划分为多个子网,每个子网支持最多 100 台主机。
  1. 需求:每个子网最多容纳 100 台主机。
  2. 主机位数计算 :需要 100 台主机,则主机位数至少为 7(因为 2^7 - 2 = 126 台主机)。
  3. 子网掩码 :主机位数为 7,则子网掩码为 /25(即 255.255.255.128)。
  4. 划分的子网
    • 第一个子网:10.0.0.0/25,主机范围:10.0.0.1 - 10.0.0.126
    • 第二个子网:10.0.0.128/25,主机范围:10.0.0.129 - 10.0.0.254
    • 以此类推。

总结

  • 子网掩码 是用于区分 IP 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的工具。
  • 通过选择合适的子网掩码,可以合理划分子网,并计算出每个子网中的可用 IP 地址范围。
  • 网络管理员在规划 IP 地址时,需要根据网络规模和主机数量选择合适的子网掩码,以便有效利用 IP 地址。

这种划分不仅提高了网络的管理效率,还能保证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计算机网络设备

计算机网络设备是确保数据通信畅通的基础硬件。常见的网络设备包括:

1. 网络接口卡(NIC - Network Interface Card)
  • 功能:网络接口卡(也称为网卡)是计算机连接到网络的硬件组件。每台连接到网络的设备都需要一个网卡。网卡负责将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网络上能够传输的数据包,并接收并解码来自网络的数据包。
  • 类型
    • 有线网卡:通过以太网电缆连接到网络。
    • 无线网卡(Wi-Fi):通过无线信号连接到网络。
2. 交换机(Switch)
  • 功能:交换机用于在局域网(LAN)中连接多个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等)。它通过检查每个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并根据该地址只将数据转发到目标设备,而不是广播到所有设备,提升了网络效率。
  • 工作在 OSI 模型的第 2 层(数据链路层),通过 MAC 地址来转发数据。
3. 路由器(Router)
  • 功能:路由器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如连接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并决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它通过检查 IP 地址,将数据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
  • 工作在 OSI 模型的第 3 层(网络层),通过 IP 地址进行数据路由选择。
  • 路由器常用于家庭网络和企业网络中,用于连接本地网络和互联网。
4. 集线器(Hub)
  • 功能:集线器也是用来连接局域网中的多台设备的设备,但不同于交换机,集线器会将收到的数据包广播到所有连接的设备,而不是针对某一个目标设备。集线器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网络设备,效率较低,现代网络中已很少使用。
  • 工作在 OSI 模型的第 1 层(物理层)
5. 调制解调器(Modem)
  • 功能:调制解调器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反向操作,使计算机能通过电话线、光纤或有线电视线路等连接到互联网。它们常用于家庭宽带或企业互联网连接中。
  • 类型
    • DSL 调制解调器:用于通过电话线进行宽带连接。
    • 光纤调制解调器:用于光纤网络连接。
    • 有线调制解调器:用于有线电视线路网络连接。
6. 网关(Gateway)
  • 功能:网关是网络之间的接口,通常用于连接不同协议的网络。它不仅能够连接局域网和广域网,还能在不同的协议栈之间进行转换,使不同的网络设备能够通信。
  • 工作在 OSI 模型的第 4-7 层,常作为应用层的设备。
7. 防火墙(Firewall)
  • 功能: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负责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它根据预定义的安全规则来允许或拒绝进出网络的数据包,从而保护网络免受外部攻击。
  • 类型
    • 软件防火墙:安装在计算机或服务器上。
    • 硬件防火墙:独立的设备,通常用于企业网络。

二、网络中数据的传输过程

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是通过一系列的协议和层次结构完成的。在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数据传输模型是 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TCP/IP 模型。虽然这两种模型有差异,但它们的核心思想是相似的。

1. OSI 模型中的数据传输

OSI 模型将网络通信分为 7 层,从物理层到应用层,每一层都有其专门的功能。

  • 第 1 层:物理层

    • 负责原始比特流的传输,即电信号或光信号在物理介质上的传递,如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
    • 设备:集线器、网线、无线电塔。
  • 第 2 层:数据链路层

    • 负责建立和管理物理链路,确保数据帧能够无误地传输。它通过 MAC 地址标识网络设备,并负责错误检测与纠正。
    • 设备:网卡、交换机。
  • 第 3 层:网络层

    • 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传输。网络层通过 IP 地址识别设备,并决定数据包通过哪个路由器到达目标。
    • 设备:路由器。
  • 第 4 层:传输层

    • 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包括流量控制、分段、重组和错误检测。传输层协议主要有 TCP(面向连接)和 UDP(非连接)。
    • TCP(传输控制协议):确保数据包有序且无丢失地传输。
    •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提供较低延迟但不保证可靠性的传输。
  • 第 5 层:会话层

    • 负责管理和控制通信会话的建立、维护和终止。
  • 第 6 层:表示层

    • 负责数据的编码、解码、加密、解密和压缩。
  • 第 7 层:应用层

    • 直接与用户交互,提供如 HTTP、FTP、SMTP 等网络服务。应用层协议负责处理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2. TCP/IP 模型中的数据传输

TCP/IP 模型是实际应用最广泛的网络传输模型,主要用于互联网。它将网络通信分为 4 层:

  • 网络接口层:对应 OSI 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负责底层硬件通信。
  • 网络层(Internet Layer):对应 OSI 模型的网络层,主要协议是 IP 协议,负责数据包的寻址和路由选择。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对应 OSI 模型的传输层,主要有 TCP 和 UDP 协议。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对应 OSI 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提供用户所需的网络服务。

三、数据传输过程的详细介绍

  1.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

    • 在发送数据时,应用层生成数据,经过每一层后,数据都会被添加上一层的协议头,形成封装数据包。在接收端,数据通过各层后会相应地去除协议头,完成解封装。
  2. 数据包分片与重组

    • 如果数据包过大,传输层会将其分成多个片段,每个片段独立传输,最终由接收端重新组装。
  3. 数据传输过程示例

    • 假设用户在浏览网页:
      • 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 URL,请求发送到应用层,应用层使用 HTTP 协议处理请求,并将其传递给传输层。
      • 传输层使用 TCP 协议将数据分成多个段,并添加序列号,用以确保数据到达后能正确组装。
      • 网络层将 TCP 段打包成 IP 数据包,查找目标 IP 地址,并决定数据传输的路由。
      • 数据链路层将 IP 数据包封装成帧,并通过网卡发送到物理层。
      • 数据通过物理网络传输,依次经过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最终到达目标服务器。
      • 服务器逆向解封装数据,并响应请求,数据再经过相同路径返回给用户。

四、总结

  • 网络设备 如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在网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负责数据的传递、路由选择、和网络管理。
  • 数据传输 涉及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多层协议与操作,通过封装和解封装、数据分片、路由选择等过程,数据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从一台设备传递到另一台设备。
相关推荐
Pandaconda5 小时前
【计算机网络 - 基础问题】每日 3 题(五十九)
开发语言·经验分享·笔记·后端·计算机网络·面试·职场和发展
清酒伴风(面试准备中......)5 小时前
计算机网络——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网络·计算机网络·1024程序员节
Kika写代码5 小时前
【计算机网络教程】课程 章节测试1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
不甘平凡的蜜蜂5 小时前
第三十三篇:TCP协议如何避免/减少网络拥塞,TCP系列八
运维·网络·网络协议·tcp/ip·计算机网络·智能路由器
Xzzzz9117 小时前
华为配置 之 STP
服务器·网络·计算机网络·华为
ZachOn1y19 小时前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 —— 网络层(网际层)概述
网络·计算机网络·网络层·1024程序员节
找了一圈尾巴19 小时前
架构师备考-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系统架构
Pandaconda20 小时前
【计算机网络 - 基础问题】每日 3 题(五十七)
开发语言·网络·经验分享·笔记·后端·计算机网络·面试
CXDNW21 小时前
【网络面试篇】从输⼊ URL 到⻚⾯展示到底发⽣了什么?
网络·笔记·tcp/ip·计算机网络·web·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