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也在努力成为别人眼中的完美形象吗?"
2045年的北京,我正在体验人生模拟器V2.0的新功能。
据说这是字节跳动最新发布的"面试必备神器",我花了3999币购买了会员,想着为明天在清华的量子物理项目面试做准备。
毕竟,在这个"35岁危机"已经提前到25岁的时代,谁还敢不未雨绸缪?
"欢迎使用身份模拟器,为您打造完美人生。" 温柔的AI声音响起,带着典型的客服腔调。
"请选择您要模拟的身份模板:
- 互联网大厂P9+
- 清华/北大教授
- 创业公司CEO
- 海外名校PhD
- ... 或者可以试试我们的新功能:'人生赢家套餐'"
我选择了"清华物理系张明远教授"的模板。据说他是最年轻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得主,还有国外顶尖期刊的长期审稿资格。
"正在加载人格模板... 导入学术履历... 植入社交记忆... 优化表达方式..."
太阳穴传来轻微刺痛,这是第37次使用模拟器。自从在小红书上看到这款产品的测评后,我就忍不住一直在尝试各种身份。
毕竟在这个"你不卷就出局"的时代,谁还敢不全力以赴?
"让我们来看看量子纠缠态的特殊性质..."
我正对着镜子练习演讲,突然发现镜中的自己陌生得可怕。
那个侃侃而谈的"我",举手投足间满是学者风范,甚至连说话时不自觉推眼镜的小动作都像极了张教授。
恍惚间,我想起最近的模拟历程:
- 为了应聘腾讯,模拟了十位不同级别的面试官
- 为了相亲成功,模拟了各种受欢迎的人格特质
- 为了家庭和谐,模拟了"完美儿子"的性格
- 甚至在朋友圈,我也会切换不同的人设...
这让我想起了那个流行的梗:
"打工人日常:
7:00 模拟早起元气人设
9:00 模拟职场精英人设
12:00 模拟社交达人人设
18:00 模拟生活美学家人设
22:00 模拟佛系青年人设"
但现在的模拟器,让这个玩笑变成了真实。
就在我沉浸在思绪中时,全息屏幕突然闪出红色警告:
"警告:检测到人格混沌状态
您已连续模拟37次不同身份
当前状态:量子态叠加
建议:立即进行人格重置
... 是否继续使用?"
我的手指悬在"确认"键上方,突然想起了量子力学课本上的那个著名悖论:
薛定谔的猫既死又活 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如此? 在被观察之前 我们都是无数种可能的叠加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 中国人就讲究"入乡随俗",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在不同场合切换不同的身份, 本就是我们的生存之道。
只是现在,科技把这种切换 变得更彻底、更完美、也更可怕。
最后,我没有按下重置键。 也没去参加那个面试。
而是选择了注销会员, 卸载了这个价值3999币的"神器"。
与其完美地成为别人, 不如勇敢地做自己。 即便是不完美的自己。
写给每一个迷茫的"打工人":
- 你今天切换了多少个身份?
- 朋友圈里的你,是真实的你吗?
- 为了适应职场,你改变了多少次自己?
- 那个最初的自己,还在吗?
也许答案就像古人说的: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或许,找到真实的自己, 才是最大的"赢家"。
期待在评论区看到你的故事。
你今天,想做谁? 还是,只做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