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回顾
1.1对软工的印象
软件工程,我学的不是大数据吗?怎么还要修软工。这是我对软件工程课程的第一印象,当时的我只感觉软件工程"与我无瓜"。但是我的这份认知很快就被证实是错误的了。随着课程的推进,我发现软件工程是一门挺有意思的课程,在这门课上我能学习到许多有用的知识。特别是在deadline的时候,那种灵感爆发和工作效率飙升的感觉现在想想还真是令人陶醉。和舍友同学吗一起一边抱怨作业的难度,一遍"欣赏"对方的四不像"杰作",颇有软工无涯苦作舟的感觉。渐渐的,开发技能愈发熟练,对于通过代码实现脑中想法的实践也越来越得心应手。随后便迎来的结队作业和团队作业。经历这两次作业,我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快速的、高效的完成任务。在这过程中,我进一步地理解了沟通的重要性。世界上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的想法都是独特的,因此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难免发生主张不同的问题,这时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倾听对方的意见也要保持自己发声的权益。享受争辩的过程,在争辩讨论中以寻求最优解。最后一点是,通过软工的实践,我明白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理论知识在脑海中是理解不全面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明白其中的奥义。再者,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动手实践,学习效率还能提高一个档次。
1.2在软工中的投入与产出
在软工实践课程当中我编写了3000行代码。
在团队项目中我参与了"行趣"的设计与开发,我在其中负责原型设计的任务。以大家确定的功能方向为方针,采用墨刀进行原型页面的绘制和功能流程构思,设计美观整洁的页面和设计各功能的交互细节,为前端组员提供设计模板。
各次作业分别花费的时间:
作业 | 花费时间 |
---|---|
第一次个人作业 | 4h |
第二次个人作业 | 14h |
第一次结对作业 | 7h |
第二次结对作业 | 12h |
第一次团队作业 | 25h |
第二次团队作业 | 30h |
现场编程作业 | 3.5 |
团队作业alpha冲刺 | 30h |
团队作业beta冲刺 | 20h |
在软件工程课程上花费的时间
累计时间 | 实际周均时间 | 预计周均时间 |
---|---|---|
155h | 12h | 13h |
1.3 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作业是个人作业第二次作业
在第二次个人作业中我开发了类似羊有羊的小游戏,一开始设计的十分简陋,但随着功能的不断完善,游戏开始变得有意思起来,不仅可以选择难度模式,还能测回操作,还增加的倒计时的功能等。从毛胚到精装只需要一个中秋节。
二、总结收获
2.1 我的软工实践故事
在个人编程中我学习了pycharm的游戏开发功能,深深体会到其的高效性和方便性。在结队作业中,我和同学一遍讨论要实现的功能一变设计原型模型,随着我俩的讨论和合作,终于将原型模型设计成我们想要的模样。但是在后面的实现中,却发现有些功能不是主要功能,只能算上是锦上添花,而在原型设计时却忽略了一些主要功能,因此我们也是赶快回头,先把不那么重要的功能搁置一旁,先着手实现主要功能。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设计也应该先抓重点,再辅以细节来达到完美,否则,过分的要求细节可能导致重点被忽视。在团队作业的过程中,从最开始的选择目标软件开发方向,到后面主要功能和杀手功能,这一步步都是我们之间一起携手商讨完成的,也是凭借我们的默契合作最终出色地完成作业。
2.2 介绍学习到的新技术或生产力工具以及它们给你带来了哪方面的帮助?
一:学习了微信开发者工具组件,通过开发者工具,我掌握了能开发小程序的基本要求和开发思路,使我受益匪浅。
二:学会使用了github里的优秀资源。只有站在巨人肩膀上,人才能看的更远。在GitHub中有许多开源的代码思路可以供开发者作为借鉴,每当我灵感枯竭时,我都会上GitHub上寻求解决方法。
三:学会使用cursor。在前端设计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了一款在前端设计上非常好用的大模型软件------cursor。这款软件能够大大提高我的编码速度,为后续的测试匀出更多时间
2.3 技术之外,这门课程还给我带来了以下方面的提升
问题细化的思维方式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大型的、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很难快速地解决,甚至可能无从下手,但是当你学会将问题拆解成更小的问题后,思路一下就清晰了。
团队协作能力
软件工程中强调的是团队开发,每个人的分工不同,负责的板块不同,为了将最后的成果尽可能的完善,需要各模块的负责人明白对方的意图,以便能够顺利的对接。
2.4 感悟
未来Z班的学弟学妹们请记住了,软工学习的不仅是完成软件的开发,更是学习怎么和其他同学交流合作,学习怎么处理突发事件,学习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并且解决。
致谢
一学期的软工课程转瞬即逝,在这里我向两位软工老师和合作的同学们表达由衷的感谢,感谢老师的辛勤教导付出,感谢同学们对我的理解包容。
再见,软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