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Band】C++设计模式笔记20_Composite_组合模式

1. "数据结构" 模式

  • 常常有一些组件在内部具有特定的数据结构,如果让客户程序依赖这些特定的数据结构,将极大地破坏组件的复用。这时候,将这些特定数据结构封装在内部,在外部提供统一的接口,来实现与特定数据结构无关的访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 典型模式
    • Composite
    • Iterator
    •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2. Composite 模式

2.1 动机(Motivation)

  • 软件在某些情况下,客户代码过多地依赖于对象容器复杂的内部实现结构,对象容器内部实现结构(而非抽象接口)的变化将引起客户代码的频繁变化,带来了代码的维护性、扩展性等弊端。
  • 如何将 "客户代码与复杂的对象容器结构" 解耦?让对象容器自己来实现自身的复杂结构,从而使得客户代码就像处理简单对象一样来处理复杂的对象容器?

2.2 模式定义

将对象组合 成树形结构以表示 "部分-整体 " 的层次结构。Composite 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稳定)。

------《设计模式》GoF

2.3 代码实例

cpp 复制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list>
#include <string>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 组件接口类
class Component
{
public:
    virtual void process() = 0;
    virtual ~Component() {}
};

// 树节点,组合对象
class Composite : public Component {  
    string name;
    list<Component*> elements;	// 组合,容器中存储下一层的孩子节点
    
public:
    Composite(const string & s) : name(s) {}
    
    void add(Component* element) {
        elements.push_back(element);
    }
    
    void remove(Component* element){
        elements.remove(element);
    }
    
    void process() {
        //1. process current node
                
        //2. process leaf nodes
        for (auto &e : elements)
            e->process();	// 多态调用 
    }
};

// 叶子节点,单个对象
class Leaf : public Component {
    string name;
    
public:
    Leaf(string s) : name(s) {}
            
    void process() {
        // process current node
    }
};


void Invoke(Component & c) {
    //...
    c.process();	// 多态调用 
    //...
}


int main()
{

    Composite root("root");
    Composite treeNode1("treeNode1");
    Composite treeNode2("treeNode2");
    Composite treeNode3("treeNode3");
    Composite treeNode4("treeNode4");
    Leaf leaf1("leaf1");
    Leaf leaf2("leaf2");
    
    root.add(&treeNode1);
    treeNode1.add(&treeNode2);
    treeNode2.add(&leaf1);
    
    root.add(&treeNode3);
    treeNode3.add(&treeNode4);
    treeNode4.add(&leaf2);
    
    Invoke(root);
    Invoke(leaf2);
    Invoke(treeNode3);
  
}

2.4 结构

2.5 要点总结

  • Composite模式采用树形结构来实现普遍存在的对象容器,从而将 "一对多" 的关系转化为 "一对一" 的关系,使得客户代码可以一致地(复用)处理对象和对象容器,无需关心处理的是单个的对象,还是组合的对象容器。
  • 将 "客户代码与复杂的对象容器结构" 解耦是Composite的核心思想,解耦之后,客户代码将与纯粹的抽象接口,而非对象容器的内部实现结构发生依赖,从而更能 "应对变化"。
  • Composite模式在具体实现中,可以让父对象中的子对象反向追溯;如果父对象有频繁的遍历需求,可使用缓存技巧来改善效率。
相关推荐
给大佬递杯卡布奇诺21 小时前
FFmpeg 基本API avio_read函数内部调用流程分析
c++·ffmpeg·音视频
liulilittle21 小时前
Y组合子剖析:C++ 中的递归魔法
开发语言·c++·编程语言·函数式编程·函数式·函数编程·y组合子
史迪奇_xxx1 天前
10、一个简易 vector:C++ 模板与 STL
java·开发语言·c++
我是华为OD~HR~栗栗呀1 天前
华为od-21届考研-C++面经
java·c语言·c++·python·华为od·华为·面试
oioihoii1 天前
C++ 中的类型转换:深入理解 static_cast 与 C风格转换的本质区别
java·c语言·c++
小妖6661 天前
vscode 怎么运行 c++ 文件
开发语言·c++
lingran__1 天前
算法沉淀第三天(统计二进制中1的个数 两个整数二进制位不同个数)
c++·算法
ShareBeHappy_Qin1 天前
Spring 中使用的设计模式
java·spring·设计模式
小冯记录编程1 天前
深入解析C++ for循环原理
开发语言·c++·算法
磨十三1 天前
C++ 容器详解:std::list 与 std::forward_list 深入解析
开发语言·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