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 (2.嵌入式硬件系统基础)

2.嵌入式硬件系统基础

2.1嵌入式硬件系统的组成

嵌入式硬件系统以嵌入式微处理器为核心,主要由嵌入式微处理器、总线、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设备组成。

嵌入式微处理器

嵌入式微处理器采用冯·诺依曼结构或哈佛结构:前者指令和数据共享同一存储空间并通过同一总线访问,而后者将程序和数据分开存储,并使用独立的总线以提升数据吞吐率。指令系统包括RISC(精简指令集)和CISC(复杂指令集)。主流微处理器体系有ARM、MIPS、PowerPC、SH、X86等,时钟速度和总线数据宽度因体系不同而异。

嵌入式系统的总线

嵌入式系统的总线一般集成在微处理器中,可分为片外总线(如PCI、ISA)和片内总线(如AMBA、AVALON)。总线种类与微处理器的结构密切相关。

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

存储器分为主存和外存。主存用于存储可直接访问的代码和数据,常见类型有ROM、EPROM、Nor Flash、SRAM、DRAM等;外存(如NandFlash、SD卡)用于存储其他信息,容量大、价格低,但处理器无法直接访问,通常采用电子盘而非硬盘。

输入/输出接口和设备

嵌入式微处理器集成了大多数输入/输出接口和设备。接口包括中断控制器、DMA、串行/并行接口等,设备包括定时器、计数器、看门狗、RTC、UART、PWM、AD/DA、显示器、键盘和网络等。


2.2嵌入式处理器的特点

基础特点

嵌入式微处理器以通用微处理器为基础,与之相比具备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功耗低、可靠性高等优势,并增强了工作温度范围和抗电磁干扰能力。

集成度

嵌入式处理器不仅集成了CPU核心、缓存、MMU和总线,还集成了多种外设和接口(如中断控制器、DMA、定时器、串口等),通过高集成度实现低成本和低功耗的设计,可采用单芯片或芯片组形式。

性能分类

性能分为低端(价格低、性能≤50MIPS)、中端(150MIPS以上,低功耗)和高端(用于高强度计算,如VLIW架构和多处理器并行执行);通过提升时钟频率、增加缓存及并行度来满足不同需求。

功耗管理

嵌入式系统严格限制功耗,采用降低工作电压、动态调整时钟频率及关闭未使用功能块等策略,同时提供运行、待命、时钟关闭等功耗管理模式,优化总线和存储器规模以降低能耗。

成本控制

处理器成本受功能块数量、存储器大小、封装形式(如PQFP或BGA)、芯片尺寸等影响,通过权衡性能和集成度控制价格;此外,不同架构(如RISC、CISC、VLIW)的代码密度也对成本有重要影响。


2.3嵌入式处理器的类型

嵌入式处理器可以按照位数和用途进行分类。按位数分为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按用途分为嵌入式DSP(用于数字信号处理,采用哈佛结构,优化FFT性能)和通用嵌入式微处理器(如SoC芯片,集成通用处理器、总线、接口及设备)。

主流嵌入式处理器系列

当前主流嵌入式微处理器包括ARM系列、MIPS系列、PowerPC系列、SuperH系列和X86系列,这些系列中产品种类繁多,总计超过上千种。

ARM处理器

ARM处理器作为主流32位RISC处理器,具有低功耗、高性价比和高代码密度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手机、游戏机、手持PC和机顶盒等。其分类包括应用处理器(高性能)、实时控制器(实时响应)和微控制器(低功耗、低成本),并支持多种架构版本如ARMv4、v5、v6及最新的ARM Cortex(v7)。

X86系列

X86嵌入式处理器由AMD、Intel等提供,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和通信领域,特别是国内嵌入式PC应用中表现突出。

PowerPC(PPC)系列

MPC系列(Motorola)和PPC系列(IBM)主要用于通信、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和军用设备等,具有高度集成性,如支持以太网控制器、显示控制器和低功耗便携式设备。

嵌入式处理器的技术发展

当前技术趋势包括多处理器技术(如ARM MPcore支持1-4个ARM11处理器的集成)、64位处理器及优化SoC片内总线以扩展带宽。华为Mate60所使用的麒麟9000S芯片是中国在芯片领域自主研发的重要突破。


2.3嵌入式处理器的类型

按位数分类

嵌入式处理器按位数划分为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其中32位处理器已成为市场主流,占嵌入式市场总量的重要份额。

按用途分类

嵌入式处理器可分为嵌入式DSP和通用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DSP专注于数字信号处理,采用哈佛架构,程序与数据分开存储,优化了如FFT的处理速度;通用嵌入式处理器通常为集成处理器核心、总线和外围接口的SoC芯片,并可内嵌DSP协处理器。

主流嵌入式处理器系列

当前市场主流的嵌入式处理器系列包括ARM、MIPS、PowerPC、SuperH和X86系列。其中,ARM和MIPS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PowerPC多用于工业控制和军用设备,而X86系列因兼容性广泛用于嵌入式PC。

ARM处理器的特点与分类

ARM处理器因功耗低、性价比高和代码密度高成为业界公认的标准。其产品包括ARM7、ARM9、ARM10、ARM11和ARM Cortex系列,并根据应用场景分为应用处理器(性能优先)、实时控制处理器(低功耗实时响应)和微控制器(成本最低)。

ARM架构发展

ARM架构从ARMv4到ARMv7逐步演进:

  • ARMv4引入Thumb指令集,提升代码密度和功耗效率;
  • ARMv5TE优化Thumb与ARM指令交互,扩展DSP指令集;
  • ARMv6新增SIMD扩展、多处理器支持,并优化内存和异常处理;
  • ARMv7定义应用(A)、实时(R)和微控制器(M)三种处理器配置,提升多媒体处理能力和浮点性能。
华为自研嵌入式处理器

华为Mate60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采用自主设计的"泰山"内核,标志中国芯片技术突破。该芯片采用国产制程工艺,实现对美国技术的部分脱离,同时通过12核心设计(包含定制A78AE核心)达到3.1GHz的高主频。

未来发展趋势

嵌入式处理器正在向多核架构和64位技术演进。多核技术通过任务并行分解提升性能,而64位技术在嵌入式SoC中实现片内总线的高效扩展,解决系统性能与带宽瓶颈。ARM的AMBA架构已支持8到1024位总线宽度,推动嵌入式性能持续提升。


系统性能瓶颈及64位需求

系统性能瓶颈可能体现在处理器的计算能力、内存访问带宽以及片上总线的数据吞吐能力上。对于嵌入式系统,是否需要64位技术,主要取决于应用场景中对64位地址(如更大内存寻址能力)还是64位数据(如更高数据精度或处理能力)的需求。例如,高性能计算或多媒体处理可能更需要64位数据,而复杂操作系统和大内存应用更依赖64位地址支持。


2.4嵌入式处理器的体系结构

嵌入式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包含多层次的设计内容,包括其编程模型、处理器的运行模式、工作状态、寄存器体系、异常处理机制以及内存与 I/O 操作的设计和实现方式。以下为详细解析:

编程模型

嵌入式处理器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包括字节型(Byte,8位宽)、半字型(HalfWord,16位宽,要求2字节对齐)和字型(Word,32位宽,要求4字节对齐)。处理器提供灵活的操作模式,包括用户模式(User Mode)和特权模式(Privilege Mode),分别适用于普通任务和系统任务。在用户模式下,程序无法直接访问某些受保护的资源,而必须通过异常机制改变处理器运行模式。在特权模式下,处理器可以完全访问所有系统资源。此外,模式的切换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软件控制、异常触发或外部中断。

处理器模式

处理器支持 7种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

  • 用户模式(User Mode):用于运行普通用户程序,不允许直接访问受保护的资源。
  • 系统模式(System Mode):与用户模式类似,但具有访问所有资源的权限,用于运行系统特权任务。
  • 快速中断模式(FIQ Mode):用于处理快速数据传输的中断请求。
  • 中断请求模式(IRQ Mode):用于处理通用的外部中断。
  • 管理模式(Supervisor Mode):系统复位或异常处理时进入的模式,主要用于操作系统管理。
  • 终止模式(Abort Mode):处理内存访问异常或非法操作。
  • 未定义模式(Undefined Mode):处理未定义指令执行的情况,通常用于扩展指令集(例如通过软件仿真扩展ARM或Thumb指令)。

模式切换时,处理器会自动保存当前状态到影子寄存器中,以便在异常或中断处理完成后能快速恢复。

处理器工作状态

处理器有两种主要工作状态:

  1. ARM状态:执行32位ARM指令,要求字对齐,提供高性能。
  2. Thumb状态:执行16位Thumb指令,要求半字对齐,指令长度短,代码密度高。

此外,ARM还支持 Thumb-2扩展 ,引入了新的32位指令集,可以在Thumb状态下执行,这种混合模式能够更好地平衡性能与代码密度。ARM与Thumb状态之间的切换通过执行 BX指令 实现,同时设置操作数寄存器的状态位[0](0为ARM,1为Thumb)。状态切换不会影响处理器的模式或寄存器内容。

寄存器

ARM处理器的寄存器体系结构由 37个寄存器 组成:

  1. 31个通用寄存器

    • R0-R7:所有模式下共享的通用寄存器,功能相同,主要用于数据存储和运算。
    • R8-R12:根据模式不同有两组物理寄存器,一组用于FIQ模式,另一组用于其他模式。
    • R13(SP):栈指针,负责存储不同模式下的堆栈地址,切换模式时自动切换到对应栈指针值。
    • R14(LR):链接寄存器,用于保存函数调用的返回地址或异常返回地址。
    • R15(PC):程序计数器,保存当前指令地址,ARM状态下低2位为0,Thumb状态下低1位为0。
  2. 6个状态寄存器

    • CPSR(当前程序状态寄存器):记录当前模式、条件标志、控制标志(如中断使能标志)和处理器状态。
    • SPSR(保存的程序状态寄存器):在异常模式下保存CPSR的值,用于异常返回时恢复处理器状态。

影子寄存器是寄存器的物理映射,R8-R14在不同模式下具有不同的影子寄存器,用于快速切换。

异常处理机制

异常是由内部或外部事件触发的特殊情况,处理器在异常发生时会暂停当前指令,并跳转到预定义的向量地址执行异常处理程序。异常的类型和优先级如下:

  1. Reset(复位异常):系统复位时触发,进入Supervisor模式,禁用FIQ和IRQ中断。
  2. Undefined Instructions(未定义指令异常):执行未定义指令时触发,可用于扩展指令集。
  3. SWI(软件中断):执行SWI指令时触发,通常用于操作系统的系统调用。
  4. Prefetch Abort(预取中止):在指令预取阶段发生内存错误时触发。
  5. Data Abort(数据中止):在数据读写阶段发生错误时触发。
  6. IRQ(中断请求异常):外部IRQ信号触发,用于常规外设中断。
  7. FIQ(快速中断异常):外部FIQ信号触发,用于高优先级数据传输中断。

异常发生时,处理器会保存当前状态到影子寄存器(R14和SPSR),处理完成后通过恢复寄存器值返回正常执行流。

内存与I/O

ARM处理器使用线性地址空间,地址范围为4GB(2^32)。支持 大端(Big-endian)小端(Little-endian) 数据存储模式,通过硬件设置实现。

  1. I/O接口

    • I/O端口地址采用 内存映射编址,即I/O设备与内存单元共享统一的地址空间。
    • ARM处理器访问I/O端口的方式与访问内存相同,但I/O地址空间通常标记为不可缓存(Uncachable)和非缓冲(Unbufferable)。
  2. I/O数据与控制

    • 数据信息:如键盘输入和显示器输出。
    • 状态信息:外设当前工作状态信号(如READY信号和BUSY信号)。
    • 控制信息:CPU发送的控制信号(如读写控制信号、中断信号、片选信号等)。

2.5嵌入式系统的总线

嵌入式系统的总线是一种关键的通信机制,用于连接CPU、存储器和外围设备,实现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的传输。根据位置划分,总线分为 片内总线片外总线 。片内总线连接CPU内部的功能单元,如ALU(算术逻辑单元)、寄存器和缓存;片外总线则连接CPU与存储器(RAM、ROM)以及I/O接口。按照功能和信号类型划分,总线分为 数据总线(Dbus)地址总线(Abus)控制总线(Cbus),分别负责数据传输、地址定位和控制信号的传递。

总线的主要参数

嵌入式总线的性能受以下三个关键参数影响:

  1. 总线宽度:又称总线位宽,表示总线在一次操作中能传送的数据位数,例如16位总线可以传输16位数据。总线宽度越大,数据传输能力越强。
  2. 总线频率:表示总线的工作速度,单位为MHz。频率越高,总线传输速度越快。
  3. 总线带宽 :即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用每秒传输的数据量(MB/s)衡量。公式为:总线带宽 =(总线宽度 / 8)× 总线频率。例如,32位总线在66MHz下的带宽为264MB/s。

总线的性能不仅取决于上述参数,还受电路设计和硬件成本影响。例如,高速总线通常使用更宽的数据连接和更昂贵的电路,但通过桥电路(Bus Bridge),可以在高速总线与低速总线之间提供并行性和独立操作。

多总线系统

现代嵌入式系统常采用多总线结构,将高速设备(如存储器、处理器)连接在高速总线中,而将低速设备(如外设)连接在低速总线中,通过桥(Bridge)将高速总线与低速总线进行互联。桥在多总线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允许不同速率的设备高效协同。例如,在一个典型的多总线系统中,CPU、缓存和存储器控制器通过高速总线(如AMBA AHB)连接,外围设备(如UART、SPI)则通过低速总线(如APB)与系统通信。桥的存在提高了总线之间的并行性,并简化了总线操作。

AMBA总线架构

AMBA(Advanced Microcontroller Bus Architecture) 是ARM公司设计的一种嵌入式总线规范,目前已发展到3.0版本。AMBA总线包括三种主要总线类型:

  1. AHB(Advanced High-performance Bus) :用于高性能模块的连接,支持突发模式数据传输、事务分割以及流水线操作。AHB可以高效连接处理器、片上和片外存储器,支持一个或多个主单元(如RISC处理器、协处理器和DMA控制器)发起总线操作。从单元(如外存接口和总线桥接口)响应主单元的读写操作,并提供成功、失败或等待的反馈信号。

    AHB操作分为两个阶段:

    • 地址阶段:持续一个时钟周期,在HCLK上升沿有效,所有从单元在此时采样地址信息。
    • 数据阶段 :持续一个或多个时钟周期,通过HREADY信号控制数据传输的延续或完成。
  2. ASB(Advanced System Bus):类似AHB,适用于高性能模块,但目前逐渐被AHB取代。

  3. APB(Advanced Peripheral Bus):用于低性能外设的连接,通常作为AHB或ASB的子系统。APB通过APB桥连接到AHB/ASB,并实现以下功能:

    • 锁存地址直到数据传输完成。
    • 地址译码和外部片选信号生成。
    • 写操作时将数据驱动到APB总线,读操作时将数据驱动回AHB/ASB。
    • 通过PENABLE信号控制传输的时序。

APB从单元具有简单的接口,依赖特定设计实现外设的控制和数据传输。其操作信号(如PSELx和PADDR)决定目标寄存器的访问。

PCI与CPCI总线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 是一种高性能32位或64位总线,具有多路复用地址和数据总线,并支持即插即用和中断共享。PCI总线主要参数如下:

  • 数据宽度:32位或64位。
  • 总线速度:33MHz或66MHz。
  • 数据传输方式:由一个主控设备(Master)发起操作,目标设备(Slave)响应请求。同一时刻总线只支持一对设备进行传输,通过仲裁机制分配主控权。

为了适应工业需求,CPCI(Compact PCI)总线将PCI总线规范扩展为工业标准。CPCI结合了PCI总线的高性能和欧洲卡结构的高可靠性,广泛应用于高端嵌入式系统和工业控制领域。CPCI定义了两种板卡尺寸(3U: 100mm×160mm 和 6U: 233mm×160mm),适合在高可靠性要求的环境下使用。

串行总线

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串行总线包括:

  1.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用于短距离、低速的设备通信,具有简单的双线结构(SDA数据线和SCL时钟线)。
  2.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支持全双工、高速数据传输,通过主从架构实现多设备通信。
  3.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支持高速通信和多设备连接,是现代嵌入式设备的常用接口。

这些串行总线通过减少引脚数量和简化硬件设计,提升了系统的模块化和扩展能力。


2.6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

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是系统核心组成部分,负责存储程序、数据及配置信息。根据存储器的访问方式和功能,可分为 高速缓存(Cache)主存(片内或片外存储器)外存(如Flash存储和各种存储卡) 。不同存储器在速度、容量、可靠性和成本上各有特点,在嵌入式系统中常组合使用,以实现高效运行和数据存储需求。

高速缓存(Cache)

Cache 是嵌入式处理器内部的高速存储器,用于加速主存访问,存放最频繁使用的数据和指令,是主存中部分内容的副本。Cache 以其速度高于主存的特点显著提升了处理器性能,常见于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中。

Cache 的类型包括数据 Cache、指令 Cache 或两者结合的混合 Cache。处理器访问时,Cache 控制器检查目标地址的数据是否在 Cache 中,若存在则称为 "命中",否则为"未命中"。未命中时需从主存读取数据并存入 Cache 后供处理器使用。写入数据时的策略有两种:

  1. 通写(Write Through):写入数据时,Cache 和主存同时更新,保证主存与 Cache 同步。
  2. 回写(Write Back) :仅在 Cache 数据被替换或移出时才更新主存,这种方式能减少主存访问次数,提高性能。
主存(Primary Storage)

主存是处理器直接访问的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以及运行时数据。嵌入式系统中主存可位于 片内存储器(SoC内部)片外存储器(SoC外部)。片内存储器具有存取速度快的特点,但容量较小;片外存储器容量大,但访问速度较慢。

主存类型:
  1. 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 特性:SRAM 不需要刷新数据,存储单元由六管电路组成,具有低延迟、高速度的特点。
    • 缺点:容量小、成本高,通常用于高速缓存(Cache)或小型片内存储。
    • 典型芯片规格 :2114(1Kx4)、6116(2Kx8)、62256(32Kx8)等。
  2.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 特性:采用动态存储单元设计(单管或多管电路),需要定期刷新以保持数据完整性。
    • 优点:相比 SRAM,DRAM 单位容量成本更低,可用于较大规模存储。
    • 工作方式 :采用行列地址选通机制,地址被内部分为两路以减少引脚数,需配备 DRAM 控制器处理刷新和多路切换。
  3. 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 特性:与处理器共享时钟信号,能够同步工作。其内置双存储阵列,支持交替存储和数据读取,显著提升数据读取效率。
    • 优点:是 DRAM 家族中速度最快的一种,广泛应用于高性能嵌入式系统中。

主存中也包括一些 ROM 类存储器(如 Nor Flash、EPROM、E2PROM 等),用于存储不常更改的系统固件或代码。

外存(Secondary Storage)

外存是处理器无法直接访问的存储器,通常通过控制器接口进行操作,用于存放用户数据、配置文件和其他持久性信息。外存容量大,但访问速度较慢。在嵌入式系统中,外存多以 电子盘(使用半导体芯片存储数据) 的形式实现,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和抗震能力强等特点。

外存类型:
  1. Nand Flash

    • 特性:作为 Flash Memory 的一种,Nand Flash 具有大容量、低成本、高回写速度等优点,是外存的主流选择。
    • 用途:可独立作为外存使用,也可组成各种存储卡(如 USB 盘、SD 卡、CF 卡)。
    • 与 Nor Flash 的区别:Nand Flash 注重大容量存储和成本优化;而 Nor Flash 随机访问速度快,功耗低,多用于主存。
  2. NOR Flash

    • 特性 :具有快速随机访问、电压低、功耗低的优点,稳定性较高,适合固件和操作系统存储。
  3. MMC(多媒体卡)

    • 特性:支持高频率(26MHz和52MHz),数据总线宽度灵活(1到8位),传输速率可达52MB/s。
    • 应用场景:适用于移动设备和便携式电子设备,提供低功耗和小尺寸解决方案。
  4. SD卡

    • 特性:由松下、东芝和 SanDisk 联合推出,是一种标准化的存储卡,提供不同尺寸(标准、mini、micro)和容量。
    • 应用场景:被广泛用于移动存储、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中。
  5. Compact Flash(CF 卡)

    • 特性:最早由 SanDisk 提出,体积小,仅为 PCMCIA 卡的四分之一,但提供完整的 PCMCIA-ATA 功能。
    • 接口:CF 卡接口为 50 针,遵循 ATA 协议。
    • 应用场景:适用于高可靠性要求的嵌入式设备。
  6. Disk On Chip(DOC)

    • 特性:采用 Nand Flash 芯片作为存储单元,并结合控制芯片和 TrueFFS 技术仿真硬盘。TrueFFS 技术提高了写入次数和数据可靠性,使 DOC 的寿命远高于普通 Flash 存储。
    • 应用场景:适用于高写入寿命和高可靠性的嵌入式系统。

相关推荐
7yewh31 分钟前
自制红外热像仪(二) MLX90640移植 RP2040 STM32 ESP32
驱动开发·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mcu·计算机视觉
冰糖雪莲IO1 小时前
【江协STM32】10-2/3 MPU6050简介、软件I2C读写MPU6050
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
1101 11012 小时前
STM32-笔记39-SPI-W25Q128
笔记·stm32·嵌入式硬件
Leiditech__2 小时前
汽车氛围灯静电浪涌的难点
嵌入式硬件·汽车·硬件工程
云山工作室4 小时前
基于单片机的客车载客状况自动检测系统(论文+源码)
单片机·嵌入式硬件·毕业设计·毕设
2301_805962936 小时前
NRF24L01模块STM32通信-发送端
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
LeoZY_8 小时前
CH348结合开源ModBus协议组成串口温度采集服务器
运维·笔记·嵌入式硬件·开源
我想学LINUX8 小时前
【STM32+QT项目】基于STM32与QT的智慧粮仓环境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完整工程资料源码)
stm32·嵌入式硬件·qt·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项目开发
吾与春风皆过客8 小时前
STM32和国民技术(N32)单片机串口中断接收数据及数据解析
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
JaneZJW8 小时前
江科大STM32入门——IIC通信笔记总结
c语言·笔记·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嵌入式·i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