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NR协议栈

在移动通信系统(如5G NR和LTE)中,L1、L2、L3 是协议栈的分层术语,对应不同的功能层级。以下是具体定义及其在5G NR中的实现:


1. 层1(L1):物理层(PHY)

  • 功能 :负责物理信号的传输与接收,直接与无线信道交互。
    • 调制/解调(QPSK、16QAM、256QAM等)。
    • 信道编码(LDPC、Polar码)与解码。
    • MIMO波束成形、天线阵列处理。
    • 资源映射(时域、频域、空域资源分配)。
    • 同步、功率控制、信道测量(CSI报告)。
  • 5G NR关键特性
    • 支持灵活参数集(Numerology),如多种子载波间隔(15 kHz~240 kHz)。
    • 毫米波(mmWave)和大规模MIMO增强。

2. 层2(L2):数据链路层

层2进一步划分为多个子层,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调度和资源管理,主要包括:

(1) MAC层(Medium Access Control)
  • 功能
    • 调度与资源分配(动态调度、HARQ管理)。
    • 逻辑信道到传输信道的映射。
    • 随机接入(RACH过程)、载波聚合(CA)等。
  • 5G NR增强:支持微时隙调度(低时延)、2步随机接入(MsgA/MsgB)。
  • 功能
    • 数据分段/重组(适应物理层传输块大小)。
    • ARQ纠错(仅限AM模式)。
    • 传输模式:透明模式(TM)、非确认模式(UM)、确认模式(AM)。
(3) PDCP层(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 功能
    • 用户面数据:IP头压缩(ROHC)、加密/完整性保护。
    • 控制面数据:RRC信令的加密与完整性保护。
    • 数据按序传输(防止重排序导致的乱序)。
(4) SDAP层(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仅5G NR)
  • 功能
    • QoS流与数据无线承载(DRB)的映射。
    • 标记QoS流标识(QFI),确保业务优先级。

3. 层3(L3):网络层与控制面协议

层3主要负责系统级的控制和管理,包括核心网与终端的交互:

(1) RRC层(Radio Resource Control)
  • 功能
    • 无线资源管理(连接建立、释放、切换)。
    • 广播系统信息(SIB1~SIBn)。
    • 控制UE的测量与上报(如RSRP、RSRQ)。
    • 配置低层参数(DRX、载波聚合、双连接等)。
  • 状态
    • RRC_IDLE:终端休眠,仅监听寻呼。
    • RRC_INACTIVE:5G新增状态,保留部分上下文以降低信令开销。
    • RRC_CONNECTED:活跃数据传输状态。
(2) NAS层(Non-Access Stratum)
  • 功能
    • 终端与核心网(AMF/MME)之间的信令交互。
    • 鉴权、注册、会话管理(如PDU会话建立)。
    • 移动性管理(跨核心网的跟踪区更新)。
  • 协议:5GC中的NAS协议(如5G NAS),与LTE的NAS类似但功能增强。

分层对比(5G NR vs. OSI模型)

层级 5G NR协议栈 对应OSI模型层 核心功能
L1 物理层(PHY) 物理层(Layer 1) 无线信号传输与接收
L2 MAC、RLC、PDCP、SDAP 数据链路层(Layer 2) 数据封装、调度、可靠传输
L3 RRC、NAS 网络层(Layer 3) 系统控制、资源管理、核心网交互

示例:数据传输流程中的层级协作

  1. 用户发送数据

    • L3(NAS):发起会话请求(如HTTP请求)。
    • L3(RRC):配置无线资源(调度参数、HARQ策略)。
    • L2(SDAP):映射QoS流到DRB,标记QFI。
    • L2(PDCP):压缩IP头,加密数据。
    • L2(RLC):分段数据为RLC PDU。
    • L2(MAC):调度资源,生成MAC PDU。
    • L1(PHY):调制编码,通过无线信道发送。
  2. 接收端处理

    • L1(PHY):解调、解码信号,生成传输块(TB)。
    • L2(MAC):解析MAC PDU,提取逻辑信道数据。
    • L2(RLC):重组RLC PDU,纠正丢失数据(AM模式)。
    • L2(PDCP):解密数据,恢复原始IP包。
    • L3(RRC/NAS):传递数据到应用层或核心网。

总结

  • L1:物理信号处理,直接面向无线信道。
  • L2:数据链路管理,确保高效、可靠传输(MAC调度、RLC纠错、PDCP安全)。
  • L3:全局控制与核心网交互(RRC配置、NAS信令)。

5G NR通过分层设计实现灵活性(如L1的参数集)、低时延(L2的微时隙调度)和高可靠性(L3的移动性管理),满足eMBB、URLLC、mMTC三大场景需求。

相关推荐
峥嵘life2 天前
Android EDLA 打开5G热点失败分析解决2
android·5g
半夏微凉半夏殇3 天前
手机中有那些常用的5G频段
5g
威视锐科技3 天前
5G科研平台客户案例分享:-基于可编程5G网络的空天地海(水)跨域协同平台
人工智能·5g·软件无线电·威视锐
jixunwulian3 天前
5G工业边缘计算网关,重构工业智能化
5g·重构·边缘计算
moonsims3 天前
通感算控一体化-AIBOX提供无人机BVLOS(超视距)飞行的无线通信增强解决方案:5G蜂窝+无线自组网双链路的C2通信方案
5g·无人机
wwlsm_zql4 天前
江西移动5G赋能:电力行业智能化革新探秘
人工智能·5g
北极光SD-WAN组网4 天前
5G智慧网络如何实现异地组网?基于智能组网模块的解决方案解析
网络·5g
刘孬孬沉迷学习4 天前
5G网络gNB与核心网(5GC)连接架构及传输协议
网络·网络协议·tcp/ip·5g·架构·udp·信息与通信
AORO20254 天前
变身智能车载台,AORO P9000U三防平板赋能工业数字化升级
5g·智能手机·电脑·制造·信息与通信·1024程序员节
威视锐科技5 天前
5G专网客户案例分享:基于可编程5G的工业互联网产线验证系统
5g·系统架构·威视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