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分类:
(1)电影:院线电影(在电影院线上公开放映的电影)、网络电影(微电影、网络大电影(超过60分钟))、独立电影
(2)剧类:电视剧(一种适应电视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艺术样式)、网剧(一集20分钟左右。类型化,开放度(比电视剧限制小)、互动性(弹幕等))
(3)节目:电视节目、网络节目
(4)纪录片:电影纪录片(电影院线播放)、电视纪录片(电视上播放的。人文地理、历史、时事报道、传记、舞台、专题系列)、生活类纪录(婚礼、旅行、成长)
(5)短视频:网络传播、类型多样、3-5分钟
(6)直播类:大型直播、个人直播
(7)MV(music video):自拍、混剪
(8)新闻类
(9)广告:经济广告(商业广告)、非经济广告
团队分工:
(1)出品人(投资人):管钱的
(2)制片人(Producer):全权负责剧本统筹、前期筹备、组建摄制组(包括演职人员以及摄制器材的合同签订)、摄制资金成本核算、财务审核;执行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协助投资方国内、外发行和国内、外申报参奖等工作。
(3)导演(director):在戏剧演出、影视制作团体中,整合全部艺术元素的艺术生产负责人(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幕的总负责人)
(4)监制:平衡 导演和 制片人 关系
编剧组:文学顾问、策划、编剧、
导演组:总导演、副导演(选演员)、场记
摄影组:摄影指导(负责整体摄影效果)、摄影师(掌机)、摄影助理
灯光组:灯光指导、灯光师、灯光助理
美术组:美术指导(艺术指导。场景、服装、道具等设计)、服装设计、化妆师道具、置景
录音组:声音指导、录音师、录音助理
制片组:制片主任、执行制片、场工
后期组:剪辑、声音、特效
运营组:宣传、公关、发行
影片的灵魂:导演、剧本
剧本=剧组协调工作的基础
1、剧本的格式:
(1)场号:(电影≈100场戏、电视剧≈40场戏)
(2)场景:统筹依据、跳拍
(3)气氛:环境氛围
(4)内外景:灯光、道具(内景:棚内景。外景:户外场景。)
(5)场景空间的描述:对 情节和剧情发展 很重要
(6)行动:描述情感时,要单一可表演 的精准情绪。例如:喜怒哀乐
(7)对白(简练、说半句、讲反话。90分钟电影有400-600句对白)、旁白、独白
(8)声音设计:推动剧情、参与叙事
2、故事梗概:讲好故事、打动投资人、判断剧本主题是否明确
200字讲好一个故事
如何打动投资人
(1)2分钟阐述
(2)3分钟短片
3、剧本内容
(1)90分钟电影--》3-4万字
(2)45分钟电视剧--》1.5万字
(3)20分钟网剧--》8000字
4、剧本鉴别:
(1)屏幕感:强调行动线、造型感、视觉呈现(禁忌:大量内心独白、无推动力、场景单一)
(2)艺术质量:主题明确(深刻性、独特性)、戏剧冲突(合理、逻辑、事件)、人物鲜明(单一人物(例如 从头到尾是好人)、复杂人物(例如 开头是好人,经历挫折 变成坏人/亦正亦邪))
(3)驾驭能力:导演喜好、风格样式、可执行性、成本和周期
摄影器材:
1、GoPro:极限运动、主观视角、特殊机位(不适合拍摄 静止、弱光、微观)
Gopro选购注意事项:电池、储存卡、屏幕
Gopro使用注意事项:防水壳(是否可以收声)
2、摄像机种类:家用DV(4K、防抖、便携)、电影级(4K、模块化设计、常用品牌)、VR
Canon单反 增加视频宽容度的插件:Cinestyle、magic lantern
3、稳定器:
分类:机械稳定器(斯坦尼康)、电子陀螺仪稳定器 (穿戴式、双手稳定器、单手稳定器)
原理
使用技巧:重心设置(找到设备重心)、焦距(避免使用长焦)、构图(一般从运动人物的斜前方或斜后方拍摄:背景移动快,体现构图顺滑)、步伐(猫步:保持平稳)
4、iPhone:系统稳定、画质好、程序丰富
拍摄模式:摄像、对焦、曝光补偿、慢动作(升格)、延时摄影(降格)
宙比手机三脚架/八爪鱼
外置麦克风
外置镜头
黑色手机壳(太亮的手机壳 会导致 手机拍摄穿帮)
5、微单
功能:价格低、画质好、更灵活、功能强
快门=1/(帧率*2) 此时画质最流畅
微单摄像附件:
ND镜(中性密度滤波器,Neutral density filter,减少光量进入相机)
稳定性附件(兔笼(保护相机、能给相机周边提供外接其他设备的功能)、稳定器、独/三脚架、滑轨、摇臂)
跟焦器
记录仪
录音
储存卡
无人机:
1、高视点取景
2、自带稳定器
3、成本较低
录音:
1、获得优良音质
2、保障录音安全
3、拓展创作空间
4、提升作品质感
拾音:
1、拾音距离:录音设备与声源距离
2、拾音方式:话筒相对于来自不同方向、角度的灵敏度(听取不同方向的能力)(单指向(心形、超心形)、双指向(8字型)、全指向(所有角度)、多指向(单指向、双指向切换))
3、拾音角度
美学:
景别:被摄体在摄像机中所呈现出来的大小区别。(创作者对事物的关注程度)
五分法: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八分法:远景、大远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远景:人物占画面1/5
大远景:人物占画面1/3
全景:几乎占满画面,但会留白
中近景:肚脐以上
特写:肩部以上
大特写:人物器官局部
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
景别越小,强调因素越多。
远景:交代环境、营造氛围、信息丰富
大全景:环境为主,人物为辅、有呼吸空间
全景: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展示形体动作与姿态
中景:常用叙事景别、人物环境关系清晰
近景:人物情绪、刻画性格、构图精简
特写:强调关键因素、细节信息、画龙点睛
大特写:非常规效果、空间感消失、信息高度集中
两级界别的组接:视觉节奏与冲击力
构图:
图片构图:有边框
视频构图:无边框(声音、视线、运动可以拓展画外空间)
构图目的/本质:突出主体
突出主角的技巧--》视线引导
突出主体方式:改变节奏、改变表现方式、改变色彩
构图为题材服务
运动中构图:明确运动目的(想表现什么)、把握调整契机
保持每一个运动瞬间构图的美感
常用构图技巧:留白、框架构图(造型感、被挤压的命运)、反光折射构图(流动美感、亦真亦幻)、对称、透视构图、井字构图法
拍摄角度:
1、物理角度:正侧背、仰平俯
2、心理角度:客观视角、主观视角
如何选择拍摄角度?
1、物理角度
(1)仰角:敬畏、不可战胜、压抑、压迫
如何仰拍?人物借位、降低机位
(2)平角:常规视角、常用叙事角度
(3)俯视:情绪表达:无助、弱势、被动
鸟瞰:宏大场面、视觉奇观、非常规视角
顶摄:改变空间位置、呈现平面图案
如何俯拍?使用广角、占据制高点
角度对账:俯角与仰角、正面对正面、侧面对侧面
(4)正面:形象清晰、交流感强、立体感一般
(5)侧面:最常见角度、立体感强、客观冷静
(6)背面:神秘、纪实、悬疑(跟踪、无法摆脱)
2、心理角度
主观视角:摄像机 当 剧中人的眼睛,直击其他人或事
主观视角运用:切入故事的视角、用主人公的眼睛看世界)(感官刺激、极度风格化、感同身受、增加悬念、强调人物心境、不同人物的主观镜头
主观视角特殊处理:固定机位的主观镜头
主观视角拍摄:摄像机高度近似人物视线或略低、广角镜拍摄(广角更接近于人的视线)、手持或稳定器拍摄、被拍摄对象直接和镜头交流
主观和客观如何切换
主观视角后,把镜头给 主观视角的人,告诉人是谁
光的基本特性:
用光的目的:美感、神秘感、氛围、表现色彩、人物造型、渲染情绪、创造光彩、逼格、表现质感--》突出主体
光的分类:自然光、人造光、混合光线
光源的处理:自然主义(追求自然光,逻辑性地安排场景中照明光源)、艺术主义(以画面美感为首要任务,光的使用可违背逻辑)
摄影是以光线书写故事
光的角度:
顶光:骷髅光,从头顶垂直照射下来的光线(凸出来的部分更明亮、凹进去的部分更阴暗,使人物显得阴郁、邪恶)
底光:从人的脚下垂直照射上来的光线(使人物显得残暴、阴险、恐怖、刻板)
顺光:正面光,投射方向和拍摄方向相同的光线(立体感不强、平面化、缺乏质感)
45度侧光:光线方向与拍摄方向成45度角(突出结构、立体感、有质感)
侧光:光线方向与拍摄方向成90度水平角度(非常善于表现人物结构和纹理,增加人物的立体感)
侧逆光:光线方向与拍摄方向成120-150度夹角(使平庸的主题充满吸引力,主体与背景之间更有层次感)
逆光:让被摄主体处于光源和摄像机之间的摄影技巧(适合表现抽象的剪影、轮廓、造型感,渲染气氛以及增强视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