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模式和责任链模式的区别

‌**策略模式责任链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设计目的、应用场景以及实现方式。**‌

设计目的和应用场景

策略模式 ‌的主要目的是将一组算法或行为封装成独立的策略对象 ,并使客户端能够在运行时选择其中一个策略来执行。这种模式通常用于实现相同操作的不同算法或策略之间的切换和替换。它适用于需要在运行时动态选择算法或策略的情况,以及避免使用大量的条件语句来实现不同行为的情况‌。例如,在电商网站中计算商品的折扣价格时,不同类型的商品可以有不同的折扣策略,如普通商品按原价销售,VIP用户享受9折优惠,促销商品打7折等‌。

责任链模式 ‌的主要目的是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允许多个对象依次处理请求,直到其中一个对象能够处理请求为止。这种模式通常用于创建一个处理请求的对象链,每个对象都尝试处理请求,如果它不能处理,则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对象,直到找到一个合适的处理者。它适用于具有多个对象处理请求的场景,每个对象可以决定是否处理请求以及如何传递请求,例如日志记录、异常处理等‌。

实现方式和参与者

策略模式‌通常涉及两个主要参与者:上下文(Context)和策略(Strategy)。上下文是客户端与策略对象交互的接口,策略是实际执行的算法或行为的接口。通过面向对象的继承和多态机制,策略模式实现了相同行为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实现‌。

责任链模式‌涉及多个处理器或处理者对象,它们组成一个链。每个处理器都有一个处理请求的方法,并且知道下一个处理者是谁。请求从链的开头传递到链的末尾,直到有一个处理者处理它或者请求到达链的末尾‌。

条件判断

如果你的这种需求的处理者存在逐级传递包含关系,那么用责任链模式;

如果处理方法不存在逐级传递,而是像if else 一样划分适用范围或条件,并且这种划分可以有很多种或者无数种,那么就用策略模式。

相关推荐
Ronin3052 天前
【Linux系统】日志与策略模式
linux·策略模式·日志
北执南念4 天前
基于 Spring 的策略模式框架,用于根据不同的类的标识获取对应的处理器实例
java·spring·策略模式
dyxal5 天前
使用tree命令导出文件夹/文件的目录树( Windows 和 macOS)
windows·macos·策略模式
酷炫码神5 天前
第 2 篇:Java 入门实战(JDK8 版)—— 编写第一个 Java 程序,理解基础运行逻辑
java·开发语言·策略模式
程序员TNT6 天前
Shoptnt 促销计算引擎详解:策略模式与责任链的完美融合
linux·windows·策略模式
new_daimond7 天前
设计模式-策略模式深度分析
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织_网7 天前
Electron 核心模块速查表
javascript·electron·策略模式
至此流年莫相忘8 天前
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特种加菲猫9 天前
并发编程的守护者:信号量与日志策略模式解析
linux·笔记·策略模式
xiaowu08010 天前
策略模式-不同的鸭子的案例
开发语言·c#·策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