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N: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
感觉attr()很有用,但是好像又没什么用,使用场景很局限,而且改变dom样式,也有其他操作方式。
CSS attr() 函数介绍
attr() CSS函数,用于从 HTML 元素的属性中获取值,并将其应用到 CSS 样式中。它允许 CSS 直接使用 HTML 属性的值,从而在不借助 JavaScript 的情况下实现动态样式调整。
attr() 的作用
-
用于
content伪元素 (最常见用法)
attr()最早被用于content属性,可以在::before或::after伪元素中显示元素的属性值。例如:ini<a href="https://example.com">示例链接</a>cssa::after { content: " (" attr(href) ")"; }效果: 在链接文本后面自动显示
href的值。 -
应用于 CSS 样式 (现代 CSS 规范,部分浏览器支持)
在较新的 CSS 规范中,
attr()可用于设置 CSS 其他属性,例如颜色、边框半径、宽高等。例如:ini<button data-color="red" data-radius="10px">按钮</button>cssbutton { background-color: attr(data-color color); border-radius: attr(data-radius length); }效果:
data-color="red"→ 背景色变成红色data-radius="10px"→ 圆角半径变成10px
-
指定默认值(避免属性缺失导致的错误)
cssbutton { border-radius: attr(data-radius length, 5px); }如果
data-radius属性不存在,则默认使用5px。
attr() 的优势
- 动态样式:让 CSS 样式能够直接使用 HTML 属性值,而不需要 JavaScript。
- 增强可维护性:减少 JavaScript 代码,使 HTML 和 CSS 之间的关系更直观。
- 更好的无障碍性 :例如,使用
title属性内容作为::after伪元素提示信息。
兼容性
content伪元素中的attr():所有主流浏览器都支持。- CSS 样式中的
attr()(如color、width等):目前支持有限,仅部分浏览器实验性支持,建议查阅最新兼容性信息。
总结
attr() 主要用于:
- 在
::before或::after伪元素中显示 HTML 属性的值(广泛支持)。 - 在 CSS 其他属性中使用 HTML 属性的值(实验性功能,支持有限)。
- 为 CSS 变量提供动态值,提高样式的灵活性。
尽管 attr() 在 CSS 属性中应用的支持仍在完善中,但它为前端开发提供了一种更优雅的数据驱动样式的方法,有助于提升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动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