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运物流中,包裹入库是集运企业与C端用户同样高度关注的问题。对企业而言,精准高效的入库是仓库管理的基础,直接影响后续分拣、打包及出库效率;对用户来说,实时透明的包裹动态是服务体验的核心触点。
然而,行业报告显示,传统集运企业因入库环节的低效,每年损失超过12%的利润------包裹错发率高达5%、货位利用率不足60%、人工录入耗时占全天工作量的40%。某华东集运企业曾因入库效率不足,在"黑五"大促期间遭遇物流瘫痪,48小时内积压2.3万件包裹,损失惨重。
01 传统入库模式的三大痛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集运公司在进行入库的时候,必须要解决的是以下三个问题:如何快速匹配包裹与会员信息?如何精准采集重量、体积等数据?如何在有限仓储空间内实现货物有序归位?这些问题的解决效率,直接决定了集运企业的服务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不可否认的是,上述问题也正是集运企业普遍面临的入库痛点:其一,身份认证混乱,匿名订单占比超30%,同一客户分散在不同货架,拣货员每天需额外花费2小时核对信息;其二,数据采集低效,错漏率高;其三,仓库空间利用率低下,分区规划凌乱。
02 集运系统的"三板斧"
****智能终端矩阵:****针对不同场景需求,系统需要配备三大智能设备------手持PDA适合移动作业,3秒完成大件包裹的称重拍照;桌面版集成高清摄像头与扫码枪,更快速地处理中小型包裹;智能一体机更是集称重、体积测算、图像采集、面单打印于一体。
实现****AI驱动的智慧管理:****系统需要内置视觉识别引擎结合AI技术。更智能的是货位分配算法,上架包裹时,系统播报该货架已经上架几个包裹、剩余几个包裹没有上架,进行智能的线路规划,动态优化仓库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
****全链路数据闭环:****从客户预报到包裹上架,系统打造了透明化的数据生态。订单自动识别,客户不需要预报,就能够将订单识别到客户名下,在入库时自动分配到相同的货架中,帮助跨境物流企业解决匿名订单难题,实现订单的智能化归类;电子面单与物流轨迹实时同步,客户可实时查看包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