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原理(续)(网段划分,IPV6,动态分配,DNS等)

网络原理(续)

网络层

TCP/IP协议栈

IO协议虽然复杂,但是实际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并不多,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做复杂的讨论

1.4位版本号(用来表示ip协议的版本)

现有的IP协议只有两个版本,IPV4,IPV6,其他版本可能只是在实验室中存在,并没有大规模商用.

2.4位首部长度(设定和TCP一样)

IP报头可变长,此处单位是4个字节

3.8位服务类型

真正只有4位才有效果.

4.16位总长度

5.16位表示,3位标志位,13位片偏移

描述了整个IO数据报拆包组包的过程.

6.8位生存时间 TTL

单位是 次.

7.8位协议

描述上层,也就是传输层使用哪种协议.

8.16位首部校验和

9.32位源地址,32位目的地址

IP协议中最重要的部分,描述了数据报从哪来,到哪去的问题.

网络地址不够了怎么办?
1.动态分配IP(DHCP)

你这个设备,不会一直需要上网,就分配IP,不需要就先不分配.这种方案,只能缓解,不能根治

2.NAT机制(网络地址转换)(理解网络结构的关键要点)

NAT机制下,意义在于说,一个外网IP代表的不一定是一个设备了,而是很多设备!.

这个时候,电信路由器和我自己的电脑之间是局域网内部的通信了,此时就很容易的可以完成通信了.(真实的情况是:我的电脑的数据进过我所连接的路由器,会进行一次NAT,经过电信光猫,又有NAT,经过电信路由器,又有NAT.(即每次经历路由器转发,都"可能"会触发NAT机制(对这里"可能"一词的解释:关键还要看你的路由器是怎么配置的,有的模式下会触发,有的则不会触发)))

当前的互联网世界,就是通过NAT构建起来的

NAT的缺点很明显

1.效率不高

2.非常繁琐

3.不方便直接访问局域网内的设备

...

NAT只是提高了IP地址的"利用率",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IP不够用的问题.

但是NAT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正是这个优点,是NAT一统天下(纯软件实现的方案)

3.IPV6(从根本上解决了IP地址不够用的问题)
网段划分

数据链路层

代表协议:以太网

DNS

最早的域名解析系统,是一个文件(.hosts文件)

相关推荐
破刺不会编程2 小时前
socket编程UDP
linux·运维·服务器·网络·c++·网络协议·udp
Warren985 小时前
Lua 脚本在 Redis 中的应用
java·前端·网络·vue.js·redis·junit·lua
NEXU58 小时前
Linux:套接字
linux·服务器·网络
monster_风铃11 小时前
华为实验 链路聚合
网络·华为
油丶酸萝卜别吃13 小时前
nginx配置代理服务器
运维·网络·nginx
伯恩bourne14 小时前
MIME(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展)
网络·网络协议
运维行者_15 小时前
使用Applications Manager进行 Apache Solr 监控
运维·网络·数据库·网络安全·云计算·apache·solr
蝸牛ちゃん15 小时前
大型软件需求变更管理:从混沌到可控的工程化实践
网络·需求分析·变更管理·需求变更
Mr_Xuhhh18 小时前
传输层协议TCP(3)
运维·服务器·网络·网络协议·tcp/ip·http·https
lsnm18 小时前
【LINUX网络】HTTP协议基本结构、搭建自己的HTTP简单服务器
linux·运维·服务器·c语言·网络·c++·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