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八卦的故事。
故事
1月份的时候,有一个叫 zzzzz111 的人给我私信,说非常认可我写的马克思的几篇文章的内容,想跟我互关一下。
互关也不是什么很夸张的要求,我很自然的就同意了。
后来他又给我发了一大段话,跟deepseek相关的,想跟我探讨一下deepseek的商业前景。整个一段话没有任何标点符号,只有空格。我看见这段话以后头皮都发麻了。
后来又给我发了一大堆他跟AI的对话,我其实都没看出来想表达什么。
但是人家说的挺客气的,说有兴趣想跟我交流一下,我觉得至少得跟人聊两句表示一下友好吧。
他那段对话,我扔给了deepseek,让deepseek帮我分析一下这个人是怎么评论deepseek的。
其实deepseek的商业前景这个问题,我也不是很懂。所以我就回复了几句片汤话。
然后他又说了一段长篇大论没有标点符号的话以后,他说能不能加个微信。
正如我之前的文章写到的,我不太想暴露身份,也就婉拒了这个请求。
紧接着又给我发了一段毫无标点符号,毫无段落的话。我模模糊糊一看,整个人都麻爪了。
不过仔细一看第一句话,要邀请我去创业。这个可有点意思,我当时心里就想,这个消息真是我写这个系列文章以来,在现实世界最大的收获了。
我还扭过头去跟我老婆吹牛逼,说竟然有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邀请我创业。
但是他这段话是实在没法儿看,我就又扔个deepseek,帮我拆解了一下中心思想。
这个人的发言,我不用deepseek完全看不了。
创业的内容是短视频平台,是要做一个抖音吗?
虽然也不能说完全不可能,但是想要做一个抖音的竞品可要很严谨的论证才行。
所以毫无疑问我婉拒了他。
他可能不死心,又来劝说了我一轮。然而这一轮劝说的内容里,全是鸡汤,没有一句话的论证。而且在不知道我究竟从事哪个行业的前提下,就说"小众行业天花板不高。"我就有点不想理他了。
但是出于礼貌,我还是委婉的回复了一句。
我前几天发了一篇文章《我的管理笔记(1)》,这篇文章是在3月28日发表的。
发表以后很快他就回复了一段观后感。还是一样的风味,毫无标点符号,毫无段落。让人一看就头皮发麻。我实在懒得再把他的话粘贴进deepseek翻译了,所以我就干脆没回复。
高潮来了。
结果没成想,这厮跑到我的文章评论下面骂街去了。
还是一样的路数,完全不知所云········
这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这位同学你想没想过,我会把你针对同一篇文章的截然相反的两个评论发出来吗?
前一个评论您都快夸上天了,虽然看不懂夸了啥。
紧接着又一顿痛骂,虽然也看不懂骂了啥。
你就不担心别人觉得你是一个虚伪的小人吗?
(吐槽一下稀土掘金,连个在线客服都没有······)
故事讲完了。
煞笔也是有煞笔的价值的,煞笔的价值就是让别人吸取教训,不要重蹈他们的覆辙。
所以借着这个机会,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我识人的思考。
"个性"是一个贬义词
任何一个做实事的成年人都该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描述一个人"有个性"是一个贬义词,意思就是这个人不咋地。
我小的时候,网络上的舆论氛围是鼓吹"个性"的。那个时候主流舆论都是批判我国的教育系统是"抹杀个性"的教育方式,人家美丽国的教育系统就是"鼓励个性"的教育方式。
我就是在那个环境下长大的,受了那个氛围的熏陶,所以年轻时的我就是一个有个性的人。
我短暂的职业生涯中,数不清多少次被现实按在地上毒打,撞南墙撞到头破血流,才明白所谓"个性"其实是一个贬义词。
追求个性的人都是这样一种心理动机,我跟别人不一样,但是你得理解我。
我这个人说话满嘴都是脏话,但其实我不是一个坏孩子。
我赌博我抽烟我吸毒,但我不是一个坏女孩儿。
我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喜欢大喊大叫,但是我是一个能讲道理的人。
每一个成年人都该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你在别人的心里根本没那么重要。
别人才懒得花时间花心思分析你究竟是好女孩还是坏女孩。
我的精力很宝贵的,你有什么价值值得我分析?
如果你自己选了一种跟大众不一样的行为方式,那你就活该承受这种方式被误会的后果,你没有任何资格指责别人不理解你。
然而这一类人还偏偏特别爱指责别人不理解自己,在他心里凡是不理解他的都是煞笔。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懂你,而是去想一想你懂不懂别人。
如果你希望别人懂你,那你就尝试去懂别人。
一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要是他总是把心思放在别人懂不懂自己上,就永远腾不出精力来尝试去懂别人。
所以在这一类人心里,他更关注自己的内心诉求有没有满足,而关注不了别人的内心诉求,这些人全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任何成年人都明白,别人才是更重要的,心里没有别人的人,全都是不成熟的人。
成熟的人,都是要拼尽全力,降低别人理解自己的成本,增加别人理解自己的概率,要除掉一切别人误会自己的障碍,包括自己一些无所谓的习惯。
这也是为什么中年人都显得很"古板"的原因。
中年人的个性,更多是以工作产物或者思想来彰显的,这些"个性"是有现实意义的价值的。
就比如我的这些文章,有些观点是很挑战主流思想的,但它们非常有价值。这些思想才是我的"个性"。
只有十几岁的青少年,才会以"中二病"的形式彰显个性,他们彰显的个性都很廉价。要么是穿跟别人不一样的鞋,要么是换不一样的发型,要么是写文章用空格代替标点符号。
所以我敢打包票,凡是写文章用空格代替标点符号的,全都是"中二病",全都不成熟,没有一个例外。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
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概念: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以自我夸大、需他人赞美和缺乏共情为核心特征。
具体表现为对自身能力和成就有不切实际的高估,常幻想无限成功、权力等;过度渴望他人关注与赞美;缺乏对他人感受的理解和关心,人际关系中表现出剥削性,只为自己利益利用他人;对批评极为敏感,可能会愤怒或自卑。
援引自《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 - 5)
自恋型人格障碍有以下行为性的诊断标准:
- 具有自我重要性的夸大感(例如,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没有相应成就时却期待被认为是优胜者)。
- 幻想无限成功、权力、才华、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先占观念。
- 认为自己是 "特殊" 的和独特的,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地位高的人(或机构)所理解或与之交往。
- 要求过度的赞美。
- 有一种权利感(即不合理地期待特殊的优待或他人自动顺从他的愿望)。
- 在人际关系上剥削他人(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别人)。
- 缺乏共情:不愿识别或认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 常常嫉妒他人或认为他人嫉妒自己。
- 表现出高傲、傲慢的行为或态度。
自恋型人格障碍在人群中的比例因研究方法、地域、文化及诊断标准等因素有所不同,在普通人群中其发病率约在 0.5%-6.2% 之间。
6.2% 还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的,这就意味着你每认识100个人,就有概率遇到一个NPD。
在我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3个明确的自恋型人格障碍,算上上文这一位的话,就是第4个了。
我来给大家讲讲这类人心理的运转逻辑。
他们觉得自己是皇帝,有裁决别人的权力。他们觉得自己特牛逼,虽然没有任何事实支撑,但是他们就是觉得自己特牛逼。
然而事实是别人没有那么觉得他牛逼,而他们夸张的自我炫耀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这些反感,他们自己心理的理解就是"这帮人嫉妒我,所以才反感我"。
他们觉得自己是皇帝,别人是太监,所以他们会利用别人。
因为在他们自己的心里,我一个堂堂的皇帝都给你机会伺候我了,你还不感恩戴德?难道还要我跟你说谢谢?
而如果普通人不吃他们这一套,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就会立刻暴怒。因为你一个区区太监居然敢跟朕平起平坐了吗?
今天的这一位,看上去就是因为他的某一次私信我没有回复,就暴怒了,就跑过来在文章下面骂街来了。因为他那脆弱的"自恋"被现实给了一记耳光,必须发泄一通才行。
我之前遇到过的NPD有另外一种表现。
阅读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在任何人群里,我都是比较有影响力的那一类人。
所以我之前遇到的NPD同事,会过来跟我套近乎,然后拿着我跟套近乎的聊天记录出去吹牛逼,说xxx跟我关系可好了。
殊不知他在过来套近乎的时候,我就完全知道他是怎么回事。
在医学权威《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里,明确要求以上症状需在多种情境下持续出现,且对个体的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的功能产生显著损害,方可诊断为自恋型人格障碍。
因为这本书是给医生看的,一旦医生把一个人诊断成NPD了,那这个人的一生都要改变了,所以医生必须得慎重。
但是你不用承担医生的责任,所以也不用跟医生一样严谨,只要觉得这个人有这方面的倾向,就赶紧止损。
各位受众,一旦被诊断为"人格障碍",那即使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也很难改变。
所以千万不要幻想这个人会自己变好,你强行忍受跟他一起的生活,只会把你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你也不要在这个人身上消耗任何一丝丝的精神力,不要因为他陷入内耗,而是要采取一切行动让他离开你,或者你离开他。
关于人格障碍这个话题,我在我的人生中还遇到过"表演性人格障碍"和"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有机会我也给大家讲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