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基础入门和养生

1、阴阳

  • 阴阳就像硬币的两面

❶ ​ 代表动、热、亮、外向(比如太阳、白天、夏天)

❷ ​ 代表静、寒、暗、内向(比如月亮、夜晚、冬天)

------两者相反,但谁也离不开谁,像白天黑夜循环交替。

生活中的例子​:

  1. 天气:夏天热是「阳」,冬天冷是「阴」
  2. 身体:运动时发热是「阳」,安静时手脚凉是「阴」
  3. 吃饭:火锅(热辣属阳),配凉茶(寒凉属阴)解腻
  4. 作息:白天工作活动(阳),晚上睡觉休息(阴)
  5. 情绪:兴奋激动像「火」(阳),低落疲惫像「水」(阴)

阴阳平衡才健康​:

▸ 总熬夜(耗阴)→ 白天上火、烦躁(阳太旺)

▸ 总躺着不动(阳气不足)→ 怕冷、没精神(阴太重)

2、五行

1、五行的相生相克

2、五行的特性

五行 属性联想 自然/身体对应 生活例子 相生相克(举例)​
生长、伸展 春天、肝、胆、绿色、酸味 树木发芽、绿叶菜、柠檬、情绪易怒 生火 ​:木头燃烧成火🔥 ​克土​:树根固土防流失🌳→⛰️
温热、上升 夏天、心、小肠、红色、苦味 太阳、辣椒、红茶、熬夜后心悸 生土 ​:火烧完变灰烬(土)🔥→🌱 ​克金​:火能熔化金属🔥→⚙️
承载、调和 长夏*、脾、胃、黄色、甘味 大地、小米、南瓜、红枣、思虑过度 生金 ​:土中埋藏金属矿🌱→⛏️ ​克水​:堤坝挡洪水⛰️→🌊
收敛、肃降 秋天、肺、大肠、白色、辛味 金属器具、萝卜、洋葱、悲伤咳嗽 生水 ​:金属表面凝结水珠⚙️→💧 ​克木​:斧头砍树⚙️→🌳
寒凉、向下 冬天、肾、膀胱、黑色、咸味 河流、黑豆、海带、熬夜后腰酸 生木 ​:水滋养树木生长💧→🌳 ​克火​:水能灭火💧→🔥

3、12经络功能

1、时辰对应关系

经络名称 对应时辰 功能与作用 生活例子与应用
肺经 3:00-5:00(寅时) 主呼吸,调节气机、皮肤水分 感冒咳嗽、皮肤干燥时,深呼吸或吃梨润肺🍐
大肠经 5:00-7:00(卯时) 排泄糟粕,排毒 早晨5-7点排便最顺畅💩,便秘可按摩虎口(合谷穴)
胃经 7:00-9:00(辰时) 消化食物,滋养全身 吃早餐黄金时间!胃痛时喝小米粥暖胃🍚
脾经 9:00-11:00(巳时) 运化营养,主肌肉、血液 饭后易胀气、水肿,吃山药红枣健脾🍠
心经 11:00-13:00(午时) 主血脉和神志,调节情绪 中午小憩养心❤️,心烦失眠按揉手臂内侧(神门穴)
小肠经 13:00-15:00(未时) 吸收营养,分清泌浊 午餐后1-3点易腹胀,吃易消化食物(如粥)🍲
膀胱经 15:00-17:00(申时) 排毒、调节水液,通背部阳气 下午多喝水排尿💧,久坐腰痛可拍打后背(膀胱经循行处)
肾经 17:00-19:00(酉时) 藏精主骨,调节生殖、生长发育 熬夜后腰酸、耳鸣,吃黑豆核桃补肾🌰
心包经 19:00-21:00(戌时) 保护心脏,调节情绪 晚饭后放松心情,胸闷时拍打肘窝(曲泽穴)💆♂️
三焦经 21:00-23:00(亥时) 通调全身水液、气机 睡前少喝水防水肿💦,按揉手腕外侧(外关穴)助睡眠🌙
胆经 23:00-1:00(子时) 主决断,储存胆汁,促进代谢 熬夜伤胆易口苦,敲打大腿外侧(胆经)或吃蒲公英🌿
肝经 1:00-3:00(丑时) 藏血排毒,调节情绪、月经 熬夜后长痘、月经不调,喝玫瑰花茶🌹,按揉脚背(太冲穴)

记住口诀​: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寅到丑时顺天行,养生防病有妙方!

2、时辰养生表

地支时辰 时间 对应经络 适合做的事 实例与原理
子时 23:00-1:00 胆经 睡觉​(最晚23点前入睡) 🌙 胆排毒,熬夜易口苦长痘,早起喝温水助代谢
丑时 1:00-3:00 肝经 深度睡眠​(避免熬夜) 🌑 肝藏血排毒,此时不睡易脾气差,午睡补肝养颜
寅时 3:00-5:00 肺经 保持睡眠​(勿早起运动) 🌄 肺调节呼吸,哮喘者易此时咳醒,盖被防寒护肺
卯时 5:00-7:00 大肠经 起床排便、喝温水 🌅 大肠排毒,空腹温水促便,揉合谷穴缓解便秘🚰
辰时 7:00-9:00 胃经 吃早餐​(温热易消化) ☀️ 胃消化力强,不吃易胃痛,小米粥/山药养胃🥣
巳时 9:00-11:00 脾经 工作学习+轻度活动 🌞 脾主肌肉,久坐伤脾,每小时起身拉伸,喝红豆水
午时 11:00-13:00 心经 午睡20分钟/静心 🔥 心主血脉,午睡养神防心慌,按内关穴缓解压力💤
未时 13:00-15:00 小肠经 轻量工作+补充水分 🌤️ 小肠吸收营养,饭后散步助消化,避免久坐腹胀🚶♀️
申时 15:00-17:00 膀胱经 多喝水、拍打后背 🌇 膀胱排毒,敲八髎穴缓解腰痛,绿茶利尿排毒🍵
酉时 17:00-19:00 肾经 散步、泡脚、少盐饮食 🌆 肾藏精,泡脚加盐补肾,晚餐少吃咸防水肿🛀
戌时 19:00-21:00 心包经 放松娱乐、轻度拉伸 🌃 心包护心,拍肘窝疏解胸闷,避免剧烈运动🎶
亥时 21:00-23:00 三焦经 准备入睡(远离手机)​ 🌌 三焦通调气机,冥想/泡脚助眠,熬夜伤内分泌🌙

3、生活应用小贴士

  • 熬夜补救​:

    • 子时(23:00-1:00)(胆)没睡→次日喝菊花枸杞茶清肝。
    • 丑时(1:00-3:00)(肝)没睡→吃桑葚、蓝莓护肝。
  • 饮食同步​:

    • 辰时 (7:00-9:00)(胃)吃黄色食物(南瓜、小米)→健脾养胃。
    • 酉时 (17:00-19:00)(肾)吃黑色食物(黑豆、黑芝麻)→补肾抗衰。
  • 情绪调节​:

    • 午时 (11:00-13:00)(心)避免激动→防心悸。
    • 戌时 (19:00-21:00)(心包)听轻音乐→舒缓压力。

4、食物四性

1、 食物四性分类与作用

属性 特点 适合体质 常见例子 作用
寒性 清热、降火、生津 体热上火(口干、便秘、长痘) 西瓜、苦瓜、螃蟹、海带、绿茶、柚子 缓解燥热,但过量易腹泻、体寒
凉性 轻微清热,比寒性温和 体热或平和体质 梨、冬瓜、黄瓜、绿豆、豆腐、莴笋 解暑润燥,适合夏季或热性症状
温性 暖身、补阳、驱寒 体寒怕冷(手脚凉、易疲劳) 红枣、核桃、羊肉、生姜、桂圆、荔枝 促进循环,过量易上火、口干
热性 强烈温补,散寒 体寒严重(阳虚) 辣椒、榴莲、胡椒、肉桂、酒、花椒 祛寒止痛,过量易流鼻血、失眠
平性 性质平和,不偏不倚 所有体质(日常基础饮食) 苹果、大米、山药、胡萝卜、鸡蛋、黑豆 长期食用不易扰乱体质

二、判断食物属性的简易方法

  1. 看颜色和味道​:

    • 深色/辛辣味多偏温:如红枣(红)、生姜(辛)、榴莲(黄)。
    • 浅色/苦味多偏寒:如苦瓜(绿苦)、冬瓜(白淡)。
  2. 看生长环境​:

    • 水里长多寒凉:如莲藕、海带、螃蟹(水生生物偏寒)。
    • 土里长或向阳多温热:如南瓜、荔枝(阳光充足)、羊肉(陆地动物)。
  3. 看季节和地域​:

    • 夏季/热带食物多寒凉:西瓜(解暑)、椰子(热带但果肉凉)。
    • 冬季/寒带食物多温热:羊肉(御寒)、辣椒(驱湿)。
  4. 尝口感与身体反应​:

    • 吃后身体发热→温/热性(如吃辣椒出汗)。
    • 吃后清凉或腹泻→寒/凉性(如西瓜吃多拉肚子)。

三、生活中应用四性的例子

  1. 体质调理​:

    • 体寒手脚冷:早餐喝生姜红糖水(温)+ 少吃生菜沙拉(凉)。
    • 上火喉咙痛:喝绿豆汤(寒)+ 避免吃羊肉(热)。
  2. 季节搭配​:

    • 夏天暑热:多吃冬瓜(凉)、喝菊花茶(寒)解暑。
    • 冬天寒冷:炖羊肉汤(温)、吃桂圆(温)暖身。
  3. 平衡寒热​:

    • 吃火锅(热)​→ 配凉茶(寒)防上火。
    • 螃蟹(寒)​→ 蘸姜醋(温)中和寒气。

四、总结口诀

寒凉降火怕冷忌,温补驱寒热勿多,
平性食物最稳妥,看色尝味辨体质!​

小贴士​:不确定食物属性时,观察身体反应最直接!比如吃荔枝流鼻血→热性过强需减量。

2、 判断食物属性的简易方法

  1. 看颜色和味道​:

    • 深色/辛辣味多偏温:如红枣(红)、生姜(辛)、榴莲(黄)。
    • 浅色/苦味多偏寒:如苦瓜(绿苦)、冬瓜(白淡)。
  2. 看生长环境

  • 水里长多寒凉:如莲藕、海带、螃蟹(水生生物偏寒)。
  • 土里长或向阳多温热:如南瓜、荔枝(阳光充足)、羊肉(陆地动物)。
  1. 看季节和地域
  • 夏季/热带食物多寒凉:西瓜(解暑)、椰子(热带但果肉凉)。
  • 冬季/寒带食物多温热:羊肉(御寒)、辣椒(驱湿)。
  1. 尝口感与身体反应
  • 吃后身体发热→温/热性(如吃辣椒出汗)。
  • 吃后清凉或腹泻→寒/凉性(如西瓜吃多拉肚子)。

3、生活中应用四性的例子

  1. 体质调理​:

    • 体寒手脚冷:早餐喝生姜红糖水(温)+ 少吃生菜沙拉(凉)。
    • 上火喉咙痛:喝绿豆汤(寒)+ 避免吃羊肉(热)。
  2. 季节搭配​:

    • 夏天暑热:多吃冬瓜(凉)、喝菊花茶(寒)解暑。
    • 冬天寒冷:炖羊肉汤(温)、吃桂圆(温)暖身。
  3. 平衡寒热​:

    • 吃火锅(热)​→ 配凉茶(寒)防上火。
    • 螃蟹(寒)​→ 蘸姜醋(温)中和寒气。

5、 日常实用穴位

1、实用穴位速查表

穴位名 功能 作用 使用场景 定位方法
合谷穴 止痛、退热 缓解头痛、牙痛、晕车恶心 头痛发作时、晕车时 手背虎口处,拇指与食指并拢时肌肉最高点(第1、2掌骨间中点)
足三里 健脾胃、增强免疫 改善胃胀、疲劳、免疫力低下 胃痛、饭后腹胀、体力不足时 外膝眼(膝盖外侧凹陷)下3寸(四指宽),胫骨外侧1横指处
内关穴 安神、止呕 缓解心悸、失眠、呕吐、焦虑 心慌失眠时、晕车呕吐前 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三指宽),两筋之间凹陷处
涌泉穴 补肾安神 改善失眠、腰膝酸软、虚火上升 熬夜后失眠、脚底冰凉时 脚底前1/3凹陷处,蜷足时足心形成的凹窝
三阴交 调经、养颜 缓解痛经、妇科问题、面色暗黄 月经不调、皮肤暗沉时 内踝尖(脚内侧骨凸起)直上3寸(四指宽),胫骨内侧边缘
太阳穴 缓解头痛、明目 改善偏头痛、眼疲劳、用脑过度 长时间工作后头痛、眼酸时 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向后1横指凹陷处(颞部,皱眉时凹陷更明显)
风池穴 散风解表、通窍 缓解感冒鼻塞、颈椎痛、头晕 落枕、吹风后头痛时 后颈部,枕骨下两侧凹陷处(发际线旁,耳后大筋外侧)
太冲穴 疏肝理气、降压 缓解情绪暴躁、高血压、熬夜后不适 生气后胸闷、熬夜后长痘时 足背第1、2脚趾骨间,向踝部推至凹陷处(约趾缝后1.5寸)
关元穴 补肾壮阳、调理虚寒 改善手脚冰凉、尿频、宫寒痛经 畏寒怕冷、生理期腹痛时 肚脐正下方3寸(四指宽),腹部正中线上
肩井穴 舒筋活络 缓解肩颈酸痛、落枕、肌肉僵硬 久坐后肩颈酸痛时 肩上,大椎穴(低头时颈后最高骨下凹陷)与肩峰(肩膀最外侧高点)连线的中点

2、穴位按压小技巧

  1. 找穴窍门​:

    • 手指同身寸法:1寸≈拇指宽度;3寸≈四指并拢宽度(见下图示意)。
    • 按压反应:穴位处常有酸、胀、痛感,找到最敏感点即可。
  2. 操作方法​:

    • 按揉:用拇指指腹打圈按压,每穴3-5分钟,力度以微痛为佳。
    • 艾灸:足三里、关元等保健穴可艾灸10-15分钟(虚寒体质适用)。
  3. 禁忌注意​:

    • 孕妇禁用合谷、三阴交(可能引发宫缩)。
    • 饭后1小时内避免按压腹部穴位(如关元)。

3、 生活场景应用举例

  • 加班头痛:按太阳穴+风池穴,配合深呼吸缓解。
  • 吃撑胃胀:按足三里+揉腹部顺时针打圈。
  • 考前焦虑:掐按内关穴+太冲穴,平复情绪。

4、穴位示意图:

好的!以下是以段落形式整理的 ​常用穴位详解​ ,包含功能、作用、使用场景及定位方法,方便逐条阅读:


1. 合谷穴

  • 功能:止痛、退热
  • 作用:缓解头痛、牙痛、晕车恶心
  • 使用场景:头痛发作时按压,晕车前掐按预防呕吐。
  • 定位方法:手背虎口处,拇指与食指并拢时肌肉隆起最高点(第1、2掌骨间中点)。

2. 足三里

  • 功能:健脾胃、增强免疫力
  • 作用:改善胃胀、疲劳、免疫力低下。
  • 使用场景:饭后胃胀时按揉,疲劳时艾灸提升体力。
  • 定位方法:膝盖外侧凹陷(外膝眼)直下4横指(约3寸),胫骨外侧1横指处。

3. 内关穴

  • 功能:安神、止呕
  • 作用:缓解心悸、失眠、呕吐、焦虑。
  • 使用场景:心慌失眠时按压,晕车时贴姜片配合按压防吐。
  • 定位方法: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三指宽),两筋之间的凹陷处。

4. 涌泉穴

  • 功能:补肾安神
  • 作用:改善失眠、腰膝酸软、虚火上升。
  • 使用场景:熬夜后搓热涌泉穴助眠,脚底冰凉时泡脚后按压。
  • 定位方法:脚底蜷足时,前1/3凹陷处(约脚掌"人"字纹交点)。

5. 三阴交

  • 功能:调经、养颜
  • 作用:缓解痛经、妇科问题、面色暗黄。
  • 使用场景:月经期热敷,日常按揉改善皮肤状态。
  • 定位方法:内踝尖(脚内侧骨凸起)直上4横指(约3寸),胫骨内侧边缘。

6. 太阳穴

  • 功能:缓解头痛、明目
  • 作用:改善偏头痛、眼疲劳、用脑过度。
  • 使用场景:长时间工作后轻揉,配合薄荷油提神。
  • 定位方法: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向后1横指凹陷处(颞部,皱眉时更明显)。

7. 风池穴

  • 功能:散风解表、通窍
  • 作用:缓解感冒鼻塞、颈椎痛、头晕。
  • 使用场景:落枕时按压,吹风后头痛热敷。
  • 定位方法:后颈部,枕骨下两侧凹陷(发际线旁,耳后大筋外侧)。

8. 太冲穴

  • 功能:疏肝理气、降压
  • 作用:缓解情绪暴躁、高血压、熬夜后不适。
  • 使用场景:生气后按压消气,熬夜后长痘时按揉排毒。
  • 定位方法:足背第1、2脚趾骨间,向脚踝方向推至凹陷处(约趾缝后1.5寸)。

9. 关元穴

  • 功能:补肾壮阳、调理虚寒
  • 作用:改善手脚冰凉、尿频、宫寒痛经。
  • 使用场景:畏寒时艾灸,生理期腹痛热敷。
  • 定位方法:肚脐正下方4横指(约3寸),腹部正中线上。

10. 肩井穴

  • 功能:舒筋活络
  • 作用:缓解肩颈酸痛、落枕、肌肉僵硬。
  • 使用场景:久坐后敲打肩井穴,配合热敷放松肌肉。
  • 定位方法:肩上,大椎穴(低头时颈后最高骨下凹陷)与肩峰(肩膀最外侧高点)连线的中点。

5、口诀

头痛合谷太阳风池,胃痛三里内关治,

失眠涌泉三阴交,肩颈僵硬按肩井!

相关推荐
细心的莽夫13 分钟前
SpringCloud 微服务复习笔记
java·spring boot·笔记·后端·spring·spring cloud·微服务
IT瘾君1 小时前
JavaWeb:Html&Css
前端·html
jack_xu2 小时前
高频面试题:如何保证数据库和es数据一致性
后端·mysql·elasticsearch
264玫瑰资源库2 小时前
问道数码兽 怀旧剧情回合手游源码搭建教程(反查重优化版)
java·开发语言·前端·游戏
pwzs2 小时前
Java 中 String 转 Integer 的方法与底层原理详解
java·后端·基础
喝拿铁写前端2 小时前
从圣经Babel到现代编译器:没开玩笑,普通程序员也能写出自己的编译器!
前端·架构·前端框架
HED2 小时前
VUE项目发版后用户访问的仍然是旧页面?原因和解决方案都在这啦!
前端·vue.js
Asthenia04122 小时前
InnoDB文件存储结构与Socket技术(从Linux的FD到Java的API)
后端
Asthenia04122 小时前
RocketMQ 消息不丢失与持久化机制详解-生产者与Broker之间的详解
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