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大似然估计:频率学派与贝叶斯学派的碰撞与融合

在统计学的世界里,参数估计一直是数据分析的核心任务之一。

极大似然估计MLE)作为一种经典的参数估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然而,极大似然估计 并非只有一种实现方式,它在频率学派贝叶斯学派中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场景。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学派的区别,并通过实际代码示例展示它们在极大似然估计中的应用及各自的优势。

1. 频率学派

极大似然估计频率学派的核心方法之一。

它的基本思想是:选择一个参数值,使得观测数据出现的概率(即似然函数)最大。

数学上,我们通常通过最大化似然函数 L(\\theta\|x) \\(来估计参数\\) \\theta\\

似然函数表示在给定参数 \\theta \\(的情况下,观测数据\\) x 出现的概率。

频率学派极大似然估计在以下场景中表现尤为出色:

  • 数据量较大:当数据量足够大时,极大似然估计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估计结果。这是因为大量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总体的特性,从而减少估计的偏差。
  • 不依赖先验知识:频率学派的方法完全基于数据本身,不需要任何先验假设。这使得它在没有先验信息的情况下,能够直接从数据中提取信息。

频率学派的极大似然估计可以通过scikit-learnGaussianNB(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来实现。

虽然GaussianNB是一个分类器,但它的核心思想基于频率学派的极大似然估计。

下面,我们以经典的鸢尾花数据集(Iris)为例,假设我们的任务是估计花瓣长度的分布参数。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naive_bayes import GaussianNB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 加载鸢尾花数据集
iris = load_iris()
X = iris.data
y = iris.target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
    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

# 使用 GaussianNB 进行训练
gnb = GaussianNB()
gnb.fit(X_train, y_train)

# 输出参数估计结果
y_pred = gnb.predict(X_test)
print(f"极大似然估计的准确率:{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2f}")

## 输出结果:
# 极大似然估计的准确率:0.98

2. 贝叶斯学派

贝叶斯估计贝叶斯学派的核心方法。

它通过结合先验分布似然函数 ,利用贝叶斯定理更新参数的后验分布

数学上,后验分布 p(\\theta\|x) 可以表示为:

p(\\theta\|x)\\propto L(\\theta\|x)\\times p(\\theta)

其中, L(\\theta\|x) \\(是似然函数,\\) p(\\theta) 是参数的先验分布

贝叶斯估计在以下场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 数据量较小:当数据量较小时,先验知识可以提供额外的约束,帮助改善估计结果。通过引入先验分布,贝叶斯估计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数据。
  • 考虑不确定性:贝叶斯估计不仅提供参数的估计值,还提供参数的后验分布,从而能够更好地反映估计的不确定性。

贝叶斯学派的估计可以通过scikit-learnBayesianRidge模型来实现。

BayesianRidge是一个贝叶斯线性回归模型,它通过结合先验分布和数据来估计参数。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BayesianRidge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regression

# 生成小样本数据
X, y = make_regression(n_samples=10, n_features=1, noise=0.1)

# 使用 BayesianRidge 进行训练
bayes_ridge = BayesianRidge()
bayes_ridge.fit(X, y)

# 输出参数估计结果
print("估计的系数:", bayes_ridge.coef_)
print("估计的截距:", bayes_ridge.intercept_)

## 输出结果:
'''
估计的系数: [17.74985777]
估计的截距: -0.032768905709350094
'''

运行上述代码后,我们得到了回归系数截距的估计值。

由于数据量较小,贝叶斯学派的估计通过引入先验分布,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数据,从而提供更可靠的估计结果。

这体现了贝叶斯学派在小样本数据中的优势。

3. 两者比较

频率学派贝叶斯学派作为统计学中两大主要流派,在对待参数估计问题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频率学派 认为,参数 是固定的,但未知的,数据是随机的,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参数的值。

在这种观点下,参数是一个确定的量,而数据的随机性决定了我们对参数估计的不确定性。

贝叶斯学派 则认为,参数 本身也是随机的,它有一个先验分布 。通过结合先验知识和观测数据,我们可以通过贝叶斯定理更新参数的后验分布

在这种观点下,参数 的不确定性不仅来源于数据 的随机性,还来源于我们对参数的先验假设

这两种观点的差异,导致了它们在极大似然估计中的不同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

频率学派的优势在于:

  • 无需先验知识:频率学派的方法完全基于数据本身,不需要任何先验假设。这使得它在没有先验信息的情况下,能够直接从数据中提取信息。
  • 结果稳定:在数据量较大时,频率学派的极大似然估计能够提供较为稳定和准确的估计结果。这是因为大量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总体的特性,从而减少估计的偏差。

贝叶斯学派的优势在于:

  • 考虑先验信息:贝叶斯学派通过引入先验分布,能够更好地利用先验知识。在数据量较小时,先验知识可以提供额外的约束,帮助改善估计结果。
  • 提供不确定性估计:贝叶斯估计不仅提供参数的估计值,还提供参数的后验分布,从而能够更好地反映估计的不确定性。

4. 总结

本文通过对比频率学派和贝叶斯学派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展示了它们在极大似然估计中的不同特点和优势。

频率学派的方法在大数据量下表现出色,能够提供稳定和准确的估计结果;

贝叶斯学派的方法则在小样本数据中更具优势,通过引入先验知识,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问题的背景和数据的特点。

如果数据量较大 且没有先验信息频率学派的方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数据量较小有可靠的先验知识贝叶斯学派的方法则可能更适合。

相关推荐
AI妈妈手把手18 小时前
深入浅出Faster R-CNN:目标检测的里程碑算法
人工智能·目标检测·ai·cnn·图像识别·faster rcnn
FlagOS智算系统软件栈18 小时前
全球 PyTorch 大会与 Triton 大会释放强信号:算子语言繁荣和分化背后,编译器核心地位日益凸显
人工智能·pytorch·python·科技·深度学习·ai·开源
遇健李的幸运1 天前
从会用AI到会取舍:那条“收益>成本”的品味铁律
ai
哥布林学者2 天前
吴恩达深度学习课程一: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 第四周:深层神经网络的关键概念 课后作业和代码实践
深度学习·ai
唯鹿2 天前
Copilot使用体验
ai·1024程序员节
it&s me2 天前
EulerOS(NPU)安装llamafactory
ai·1024程序员节·llamafactory
yaoxtao2 天前
LlamaFactory的docker-compose安装
docker·ai
GJGCY2 天前
金融智能体的技术底座解析:AI Agent如何实现“认知+执行”闭环?
人工智能·经验分享·ai·金融·自动化
萤虫之光2 天前
大模型技术的核心之“效率高”
ai·语言模型
darkfive2 天前
构建大模型安全自动化测试框架:从手工POC到AI对抗AI的递归Fuzz实践
人工智能·安全·ai·自动化